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黑旗 » 第九章 三国演义

第九章 三国演义

    杨业翻开笔记,第一页就写着“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立首功”,正是那大名鼎鼎的《三国演义》

    这是杨业穿越以后无聊时写下的,杨业少年读书时,对于诗词古文,几乎是过目不忘,一首七绝读过就能背诵,就算《过秦论》这种文章,最多反复读个半小时也能记的一字不差。成年后记忆力不比从前,可是背诵过的东西却从没有忘记

    他当年当然没有背过三国演义,只是喜欢,反复看了能有六七遍,刚开始写下这个笔记本来是为了纾解心中的郁闷,借着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来激励自己。可是写着写着发现不知道是因为穿越还是内功的原因,他的记忆比原来还要清明许多,本来已经模糊的一些诗文情节也能写个八九不离十,久而久之就当成一种派遣。可是就算他记忆力莫名变好,可原本读书时,对于不太感兴趣的桥段就是粗略读过。

    比如他记得袁公路大起七军,但是这七军领军的都是什么咸鱼他哪里知道,只能估计必然有河北四庭柱。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也能记住,但是过得是哪关斩的是哪将,当时读的时候就不在意,只是佩服关云长这种慷慨英雄。这些就都只能推测,而且罗贯中写这段千里走单骑本来就是杜撰,未必真在地图上一一推算过,写的原本就不合理也未可知。

    所以杨业这个笔记里面疏漏甚多。但是当杨业写完这个笔记之后,却有常一种将它公之于众的欲望。此时的他想要抗衡将要到来的命运。需要利,也需要名,有了名声,在大乱之中才能登高一呼,云集响应。本来的历史上岳飞这个集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为一体的无双人物四次投军,最后才得以在宗泽手下显露峥嵘,但谁说如此英雄到时就一定不能投他杨业。“联结河朔”之时,北地草莽之中又有多少豪杰。

    另一方面他也希望通过这本书唤起汉家儿郎胸中热血。唤醒这个民族血液中那走下黄土高坡,雄踞天下的勇武。北宋相比金国,国力,兵甲都占优势,唯独坏在体制和勇武。相比于蒙古,匈奴同样被西方成为上帝之鞭,同样擅长骑射。杨业还记得他玩《文明》选阿提拉的时候,用弓骑兵和攻城锤在古典时代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是典型战狂派的代表。

    可即使这样,从秦朝开始,秦始皇打匈奴就像打儿子。虽然汉朝也和匈奴和过不少次亲,被人诟病,但也没有不思进取,偏安一方。公主照嫁,仗照打。霍去病封狼居胥,一路杀到贝加尔湖。东汉最后更是打的匈奴背井离乡。让他们只能靠着和汉族斗争数百年的经验一路向西,才发现原来山那边的朋友都这么菜,欺负低段位的选手们如入无人之境。他记得对于关羽和蜀汉集团的推崇就是由民间草台戏班开始从南宋兴起,无数志士以坚贞不屈的蜀汉作为榜样。

    杨业一直想找人帮他补全这本书,他按照自己的记忆记录下大部分主要内容可以,可要说真正做到将这本鸿篇巨制串联起来,杨业还是有自知之明。虽然他也不能肯定陆渊能做到什么地步,此刻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

    杨业拿上笔记,就匆忙向码头赶去。到了码头,杨业叫过一艘沙船纲首,说他马上还要再去养马岛,船上众人虽然惊讶,但杨业在平海军之中向来有些威望,那纲首也不敢发什么牢骚,只是立刻向手下吩咐。

    半日之后,杨业已到了陆渊书房之中。陆渊也没想到杨业为了这见事这么热切,当下请杨业落座后就再不客套,把杨业递过来的笔记拿在手中细细端详。陆渊刚开始神色还是平常,随着纸页翻动,一双眼睛却是越看愈亮,面庞上也逐渐由目瞪口呆变成神采飞扬。

    过了近一个时辰,杨业只是坐在一旁饮茶,也不出声,窗外的中午的阳光洒进书房,驱走了春寒,杨业连着两天神经紧绷,现在有空放松也就懒洋洋的晒着太阳。陆渊却是猛地一拍大腿道“好!”这一声喊,将旁边侍立的丫鬟都惊的一颤。陆渊全不在意,只是向杨业恭恭敬敬做了一揖,道“世间若无杨大哥,安得如此文章?曹孟德煮酒便论英雄,小弟却未识得杨大哥胸中所学竟广博如天地星斗,妄自读了这些年书,实在惭愧”

    话说陆渊刚看这笔记还以为杨业是找枪手代笔,等看过一小半后,就只剩下震惊没有了猜疑。他自然能看出来,能写出这种小说的,必然是胸襟才气皆一时无两的人物,这种人物怎么可能去为人代笔。

    杨业对于陆渊的表现也有预料,“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是这些时代不可磨灭的烙印,虽然和科技不同,未必后来者一定居上,但是小说的篇幅和情节注定了小说会是受众最广,单作影响力最大的一种文学体裁。

    剽窃鬼才杨业此时也有些不好意思,笑笑道“陆贤弟过奖了,此书中有诸多情节为杨某所杜撰。杨某不是士人出身,书中情节也可能多有谬误。还请陆贤弟帮忙润色,日后此书若能现世,杨某必告知天下人,此书是我与陆贤弟合著”

    陆渊听了连连摆手道“文章之道自然不能拘泥于正史,江陵觉得杨大哥此书无一不妙,王侯将相,奇正之谋,兴衰之变皆在其中。唯独转折之际似乎略显滞涩,但如此开山立派,经天纬地之作,篇幅过巨,这些瑕疵是在所难免。大哥能让江陵润色已是看得起我,我却哪敢贪此大名”

    杨业却是个实用主义者,当下也不再客套,就直接问陆渊道“不知陆贤弟需要多久能帮我改完此书?”陆渊听完眉头却是皱了起来,想了好一会才到“江陵才疏学浅,虽然所做不过是狗尾续貂,滥竽充数。但想来至少也需要数月功夫,让杨大哥见笑了”

    杨业听了,倒反而高兴了起来,他都等了这么久,只怕陆渊没信心修改,数月时间哪里还等不得,而且他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这本书遣词造句比原著差的太多,陆渊帮他润色也是个大工程。他不知道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写了多久,却知道曹雪芹用了十余年才写出《红楼梦》,而且最后还太监了。

    杨业这厢高兴不已,就道“此书某写了数年,陆兄弟数月就能够修缮已是意外之喜,足见陆兄弟才华。我杨业生平言出必行,必将陆兄弟的大名录在书上,陆兄弟却不要与哥哥见外。”杨业知道陆渊肯定不缺钱,但是他也不愿占别人便宜,就坚持之前的说法。

    陆渊听杨业这么说心里极为感激,他知道这本书必然大行于世。他的名字也会随着这本书流传天下,他现在只是个举人。文人本就重名,虽然科举要糊命,名气没有太大助益,但这文名会对他以后的仕途影响很大。

    于是陆渊又是一番感谢,和杨业继续攀谈起来。陆渊口才极好,杨业本来不是话多的人,和陆渊却是聊个没完。陆渊就吩咐家人准备午饭到书房中来,请杨业一起用餐,杨业也不客气,他早上就没有吃饭,现在肚子里空空如也。

    这顿饭不比之前那顿大鱼大肉,但是炙鸡,醉蟹,鱼生,道道都做得精致非常,盛在漆器中,一看就让人食指大动。杨业暗叹,不说其他,只是这几道菜就显出了陆家这种缙绅世家的底蕴。

    昨天他们和军士一起吃酒,不断有人来敬酒,喝酒都喝了不少,虽然只是低度酒,但也有些不适。陆渊今天就没有拿酒,只是叫家人跑了茶叶。陆渊给杨业倒了一杯,笑着问杨业道“杨大哥可知这杯是何茶?”

    杨业暗笑这陆渊却是小看他了,他都不用拿起来喝,就闻到茉莉的味道,这种茉莉花茶在宋朝不算常见,因为茉莉花是唐代随佛教才传入中国,茉莉花茶只是宋代文人赏玩的一种小众香茶。可是在杨业前世就无人不知了,不止是正宗的茉莉花茶,瓶装的茉莉清茶,茉莉蜜茶他都不知道喝过多少,这个香气实在太有标志性。

    杨业拿起杯子装模作样的喝了一口道“想来是茉莉花茶,此茶却是少见,多谢贤弟款待”

    陆渊笑道“杨大哥果然好见识,不过陆某这茶只是借花献佛,这些茶本也是那些海寇抢来的,约有数千斤,他们觉得不值钱,就没存在仓库中。我今早让家人找了出来,此茶罕见,但于我无用,可杨大哥若将此茶卖给那些日本客商,想来价值不菲。”

    杨业心中一动,他肯定不会把茶叶卖给日本商人,他想的是亲自跑去日本带货。宋朝有专门的茶法,走私茶叶很是困难,就算他真去买通王师中,也没办法大批的买进茶叶向日本贸易,这些茶叶着实可以大赚一笔。他前世去日本旅游的时候,专门喝过大名鼎鼎的宇治抹茶,没感觉什么好。只是猜测,是不是由于以前茶叶难得,以小鬼子那种精明,非得把茶叶碾碎,都喝进肚里才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