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火红年代:知青中的手艺人 » 第4章 周卫国的小目标

第4章 周卫国的小目标

    第二天早上,周卫国爬起来,叫上葛大鹏,一溜烟地往外跑。

    刚出篱笆小院,迎面就跟一个人撞上。

    “哎哟,走路都不看人吗?”

    周卫国没来得及识别声音,却感受到强烈的震动。

    低头一看,旺仔大馒头怦怦跳动着。

    “马上就要干活了,你俩去哪儿?”

    队长李冬青要拦住他们,奈何人像泥鳅一样滑,脚下抹油开溜。

    “队长,我俩有点急事,一会儿就回来……”

    声音还在,人已经跑远了。

    李冬青看着两个人的背影,直摇头:“唉,一说干活你俩就有事,各个生产队还比着呢……”

    葛大鹏和周卫国直接开上11路公交,风驰电掣一般往朱家村而去。

    两村子隔的本来就不远,十几分钟的脚程说到就到。

    葛大鹏掏出水壶,咕咚咕咚喝了几口,撸撸起袖子,摩拳擦掌,接着问周卫国:“卫国,就是这里,说吧,你让我干什么?”

    周卫国苦笑:“先礼后兵,要过来东西是目的。”

    没错,周卫国是来要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当初,林家的人把无关紧要的礼品衣服都退了回来,唯独那一块儿梅花手表和永久自行车留下了。

    当初,林佳瑶让周建国提亲的时候,点名了要梅花手表和永久自行车。

    一块梅花手表价值300块钱,可以称得上是手表界的天花板。

    一般的上海表,最贵的才125块钱,便宜点儿的有BJ牌,海鸥牌,宝石花,芙蓉等等。

    最便宜的是中山牌和芙蓉牌,才40块钱左右。

    当时,林佳瑶坚持要想要手表和自行车

    周卫国咬咬牙,葛大鹏又贡献了两张工业券,才买下来了这块手表。

    现在想来,这就是个局,他们压根没打算归还这块表。

    要知道,一块梅花手表,不亚于一辆凤凰牌自行车,那可是这个年代特有的宝马。

    干部出门的标配,一块儿梅花手表,一身中山装,口袋里再别两支钢笔,一辆永久或凤凰自行车,走到哪里都是耀眼的存在。

    周家的聘礼,在那一块引起了了轰动。

    周卫国一直想不明白林佳瑶订婚为什么非要自行车和梅花牌手表。

    现在周卫国想明白了,林家瑶的哥哥已经过了结婚的年纪,着急娶媳妇,家里出不起聘礼,这是拿他买的手表和自行车做聘礼。

    林佳瑶家里面把所有的礼品,彩礼只退一半,还留下梅花手表和自行车,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退一百彩礼是为了大面上过得去。

    那几个月,周妈妈气病在医院,周卫国忙得焦头烂额,也就没想起要回这块表和自行车。

    周妈疾病在身,未必没有考虑到那块手表和自行车,只是前身周卫国一直放不下林佳瑶,她以为还有缓和的余地。

    等周卫国有出息了,说不定还会有什么转机。

    而林家得到了好处,当然不会主动奉还。

    这块手表还有自行车,就成为了两家还没有断干净的证据。

    这手表自从到了林家,就一直戴着林佳瑶她哥林家成的身上,自行车也是他在骑着。

    听说马上就要订婚问问,只不过是下乡了。

    前身一直对林佳瑶抱有幻想,就是吃糠咽菜,也没去要这块手表和自行车。

    身体竟然换了灵魂,现在的周卫国心里明镜似的,林佳瑶就是拿他当猴耍。

    要是好聚好散,周卫国也就不说啥了,可林佳瑶把事情弄得人尽皆知,羞辱周卫国,真以为周卫国狠不下心?

    还真把自己当成香饽饽了。

    而周卫国自己都没有手表带,没自行车骑,肯定得要回来。

    葛大鹏若有所思:“卫国,你做啥决定,我都支持你。林家瑶那娘们,你早就该踹了。”

    周卫国何尝不这样想?

    “那可是,围在哥身边的姹紫嫣红,哪个颜值也不差。她林家瑶算个屁?”

    葛大鹏一把拍在周卫国的肩上。

    “哎呀,我的哥。你可终于想通了。不是……你这转变的也太快了…”

    幸亏周卫国是个练家子,寻常人早就被这一巴掌给拍飞了。

    葛大鹏嫉恶如仇,虽然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旁观者清。

    比如,提议周卫国别买梅花牌手表,还有把林佳瑶截在路上问她的真实想法。

    都体现出来了葛大鹏不想让周卫国跳到圈里。

    【卫国真是瞎了眼看上了你这个伪装的恶心女,我劝你早点放了卫国】

    周卫国和林佳瑶的婚事慌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葛大鹏在中间拦着。

    “卫国,你看,第四生产队开始上工了……”

    “他们这么多人,真打起来,咱俩扛不住啊…”

    现如今知青下乡,都组成生产队,一个队里的队员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很抱团。

    尤其是朱家村生产队,这里面男青年的比例大,且整体身体素质特别高。

    上个星期拔河比赛,朱家村生产队势如破竹,碾压各个生产队的知青。

    真要打起架了,他俩就算实力强劲,也未必能沾得上光。

    “没事儿。这事儿咱占理,怕什么?”

    周卫国咬着狗尾巴草,满不在乎。

    “对呀,你们占理,那就不怕人多。朱家村的知青还是挺讲道理。”

    身后突然传过来一道声音,周卫国扭头去看,只见一个二十五六岁的男青年,正拿着一个地瓜,往他们手里面递。

    刚才周卫国就注意到,这人拿着一本书在看,还以为是个孩子,这么一看脸都起褶子了。

    葛大鹏警惕的看着他手里面的地瓜:“你要干什么?平白无故为啥给我们地瓜吃?”

    这年头,虽然人们感情淳朴,不会做害人的事,但该有的警惕心还得有。对方明显大他们起码10岁,胡子拉叉的,看着不像好人。

    那人就知道这两人误会了,解释道:“我没啥恶意,就是想让你俩帮我看看这个字念什么?”

    “什么字?你这么大年纪了,还在看高中课本……看这有什么用?”

    葛大鹏也有些纳闷,看那课本都已经发黄,烂了很多角,明显经过无数次翻看。

    1949年,国家刚成立,大学毕业生仅仅2.1万。全国5.5亿人口,农村文盲率高达95%。

    “你们这俩小兄弟可把人看扁了,咋滴?我们农村人就不能看书了吗?就不能准备着考大学了吗?”

    “我相信有一天,高考会恢复的,到时候我就一鸣惊人了……”

    这男人脸上呈现出憧憬的表情。

    周卫国也一脸惊讶,果然有志也在年高,30岁还在想着考大学,精神可嘉。

    现在是1975年,虽然没正式恢复高考,但已经有中央的精神传出来了。

    很多人摩拳擦掌,但未必是那块料。

    “这个字儿念xia,它是个多音字,也念作he,组词儿吓人,恐吓。”

    周卫国指着那上面的字,跟这个中年汉子解释着。

    这男人赶紧拿出笔来,仔仔细细的记着,皱着眉头。

    “那个恐又怎么写的?”

    周卫国和葛大鹏不由的面面相觑,就这文化水平还想着高考,这人恐怕没自知之明。

    恢复高考后,虽然考题也比较简单,但眼前这男人眼看没戏。

    倒是周卫国,看着这男人,心理悠然生出来了一个想法。等过两年高考恢复后,他要当第一批大学生。

    这也算是一个小目标吧。

    大学稀缺的年代,毕业出来直接当干部,看她林家瑶还有什么话说?

    “这样写的,来吧,它上面是一个巩义的工,下面是一个心…”

    周卫国很佩服男人的决心,一笔一画给他写了出来。

    那男人趁机把三个地瓜,塞到了周卫国的口袋里。

    还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周卫国没声张,算是接纳了他的好意,又给他纠正了其他几个词儿的发音。

    那男人点头哈腰,态度间对周卫国很恭敬,虚心的写写画画。

    从周卫国和葛大鹏来到庄子,他就看出来了,这两个人文化水平不低。

    朱家村的这一帮知青,大多数都是初中水平,高中生也都是开后门进去的,肚里墨水没太多。

    周卫国前身是高中文化程度,穿越前他也是进修过的,文化水平并不低。相比于现在这些没上过大学的高中生,简直是知识界的天花板。

    不过,看这个男子那吃力的样子,周卫国真想拔苗助长。

    就这样的吃苦好学精神,不考上大学,对不起人家的努力。

    “嗯嗯……”

    那男人一直盯着课本,反复的思考,记忆,最后才露出满意的微笑。

    “嘿嘿,学会了。今天又学会了几个字。”

    “小兄弟,你们俩等着,我一会儿就回来。”

    这男人撒着欢往村子里跑,一会儿就回来了,手里面多了一个装花生的小筐子。

    “这都是熟的,你们吃吧。”

    这年头,都缺衣少穿,周卫国和葛大鹏自然不会拒绝。

    一边吃着花生,一边跟那男人聊着天。

    “你今年多大了?孩子多大了?”

    “我31了,今年还没娶媳妇。”

    “寻思着等考上大学,再结婚生孩子……”

    周卫国愣住了。

    这还真是一个有毅力的一根筋,虽然性格执拗,但可是忠实的可招揽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