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火红年代:知青中的手艺人 » 第26章 村里面的供销社

第26章 村里面的供销社

    两人骑车刚离开舅舅家,身后就传来三虎的声音。

    “卫国哥,你们去哪里?带着我吧?”

    三虎13岁,上四年级,这年代人们上学都晚,平均八九岁上一年级,还没有学前班。

    十三岁的一个孩子,本该懂人事,但能在他面前说出想吃肉的念头,绝逼是馋坏了。

    “走,三虎,我带你买肉吃。还有你的鞋,也不能要。”

    三虎眼睛一热,差点流下来泪,爹攒下来的钱都给卫国哥了,家里过得紧紧巴巴的。

    这年头村里就有供销社。大王村供销社,位于村里边儿家庙西厢房,这是一座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建筑,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以往是用来宗族祭祀。

    后来在七十年代,西厢房改成了供销社。

    整个建筑斑驳陆离,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雨,刻下了岁月的沧桑。

    青砖,条石,松柏,青瓦,木质的窗棂格,立柱还有大门,无不散发着古色古香的味道。

    门槛特别高,还是木质的,寓意高门大户。走进去,就是一排高高的柜台,小孩的脑袋刚刚能看到。

    这种柜台是用青砖砌成,台面一部分是玻璃柜,一部分是木质的,可以清晰地看到里面的商品。

    农村的供销社,里面大部分是学习用品,副食烟酒,针头线脑,油盐酱醋茶等日杂百货。

    周卫国带着葛大鹏和三虎走了进去,抬头看到左边。有一副计划生育的宣传画,上面写着“少生优生,幸福一生”。

    “哥,你带钱够吗?”

    三虎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眼睛都直了,转过头问周卫国。

    周卫国在口袋里摸索了一阵,竟然摸索出来一堆粮票,还有20块钱。

    这半个月,大虎连着给他送饭,他的粮票和钱根本就没动。

    “放心吧,想吃啥尽管说,今天哥非得让你饱饱口福。”

    三虎手指着这个那个,激动得很,他看中的不外乎是一些零食小吃食。农村小卖铺是没有肉的。要买的话,得去乡里的供销社。

    “哥,我就要这些了。”

    三虎不一会儿功夫挑了一堆,炒熟的花生和瓜子儿,爆米花,大白兔奶糖,周卫国毫不犹豫的把钱递了过去。

    “这些都要了。”

    三虎又看到一双鞋,挪不开眼睛,那可是年轻人最流行的一脚蹬。

    一脚蹬男鞋,是用黑色猪皮做的,俗称七六五,因为价格是每双7块6毛5,算是有点小贵,在年轻人中很流行。

    冬天还有两个月,这鞋正合适。

    “拿一双是四一码的鞋。”

    大王村供销社的服务员,见周卫国长得帅,不由的多看了一眼,收起来的高傲劲儿,赶紧就去仓库拿。

    “四一码都没了,只有一双四零,要不让三虎试试?”

    王三虎迫不及待地脱掉了露着脚趾头的布鞋,穿上了最时髦的一脚蹬。

    “哥,有点大……”

    王三虎那脚穿进去之后,能空出来六个指头,农村人买鞋买大一号,空三个指头,来年还能穿。

    空出来这么多,显然不合脚。

    “三虎,你这脚这么小,都不像十二三岁的人。”

    正常十二三岁的男孩,最少也得穿40的鞋。

    “要不我再拿一个小一号的吧,太大了,底下孩子也没人拾。”

    这年代一家三四个孩子很正常,没钱买衣裳,只能大的给小的。

    服务员去拿鞋,三虎眼睛又盯在了一个军绿色的行军水壶上。

    “哥,给我买个水壶吧。我们班好多人都有,馋死我了…”

    这年代行军水壶在农村可是稀罕物件儿,去上学,去地里干活,拿一个这样的水壶喝水,神气极了。

    “买。”

    周卫国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三虎心里洋溢着喜悦,真感觉这个哥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周卫国在他家长到8岁,8岁之前,周卫国吃的喝的都比他们的好,穿的衣服永远都是新买的。

    “同志,你看这双39的鞋可以吗?”

    服务员拿来了鞋,递给了三虎,三虎穿上之后,真恨不得走到大街上,给村子里的人炫耀一番。

    “那就这个了,付钱吧。”

    周卫国从口袋里拿出钱,一股脑的给了服务员。

    周卫国把兜里的钱数了一下,除掉买的东西,现在手里只剩下了五块三毛钱。

    这年代猪肉4毛钱一斤,足可以买10斤猪肉,但周卫国考虑着接下来还要对付半个月,花超了自然要想办法。

    赚钱,肯定是得赚钱。

    但这年代,知青们都在下乡,平常都在生产队挣工分,一个月还有10块钱的津贴,额外再补助几十斤粮食。

    大环境如此,虽然有舅舅罩着,但也不能大张旗鼓地去做生意。

    那股春风还得等三年才能吹过来,知青回乡也有大批回城的。

    至少在没有回去之前,没法放开手脚做生意。还有一个因素,偷鸡倒把罪。顾名思义,就是买空卖空,囤积居奇,套购转卖等手段获取利润。

    这个词儿产生于计划经济色彩浓重的六七十年代,风吹来初期时的龙国仍然实行国家统配价格,同时企业超计划自销产品,并按市场价格出售,形成了特殊的价格双轨制。

    直到1997年,才真是取消了投机倒把罪。

    “三虎,今天哥钱不够,改天给你买肉吃。”

    三虎有了一脚蹬皮鞋,大白兔,奶糖,瓜子,花生,还有军用喝水壶,对肉的渴望被这些获得给压抑住了。

    “没事儿,哥。”

    走在回家的路上,三虎昂首挺胸,热情地跟村里的人打招呼。

    “哟,三虎买了一脚蹬皮鞋了,真神气。”

    “还别说,人靠衣服,马靠鞍,三虎这一打扮,可把小姑娘给迷坏。”

    很快到舅舅家。

    “奶奶,大白兔奶糖,瓜子,都给你们吃……”

    三虎拿了一大包东西,往堂屋的桌子上一放,马秀娟和王建城一脸懵逼。

    “这是从哪儿弄来的?”

    “卫国哥给买的,爹,你看我这皮鞋,帅吧?”

    王新城看着满桌子的零食,王三虎身上的皮鞋,眼眶有些湿润,记忆中,这可是周卫国第一次给家里买东西。

    …

    王新城脚上的鞋,也久经日晒风吹,沾满了泥巴不说,眼看鞋底儿都掉了。

    马秀娟身上的衣服,还是结婚时买的,从结婚后,就没怎么买过衣服。生过孩子发福,再穿上那时的衣服,看着就有点紧绷。

    一切原因自然是因为没钱。

    钱,必须得快速挣钱。

    周卫国脑海中冒出这个念头,告别了舅舅一家,跟着葛大鹏骑上车子就走。

    到了村西头,迎面投过来一个男的……

    周卫国越看越觉得眼熟。

    “来钱的门路,这不就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