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楚春秋 » 第二十五章 黄城对峙

第二十五章 黄城对峙

    【楚国北部黄城】

    在郢都城外大破熊常重聚的楚军的吴陈蔡联军要是想归国,必然会在桐柏山区与大别山区之间北上,然后陈蔡联军渡过淮河归国,吴军沿着淮河东返。这是左司马沈尹戍对吴陈蔡联军的基本判断,在这个判断的基础之上,沈尹戍带着寿春所有的楚军来到了黄城。

    在文种与沈尹戍讨论东部楚军动向的时候,文种建议沈尹戍不要放弃楚国东北城池,待在寿春观察归国吴军的动态。沈尹戍没有对文种表明自己的态度,那时他心中已有决断。

    沈尹戍虽然掌兵不久,但眼界不是熊常这种尸位素餐的废物可比。吴军在敌国腹地逗留已久,补给在郢都附近还可以靠抢郢都附近的国人野人的粮食解决。若沿长江东返,路上人口大城只有一个鄂城。鄂城附近多铜矿,种粮的农夫不多,吴军在那里得不到补给,还要翻越长江以北的大别山区。若是沿长江南岸返回,一路上的确没有楚军拦截,但除了要渡过长江,还要翻阅九华山、天目山等大山区,没有补给不说,到达平原时已是越地,吴军统帅断不会选如此困难的回国路线。

    所以吴陈蔡联军必然在桐柏山与大别山的交汇处北上,在随地东北,楚地西阳以西附近吴军与陈蔡军队分开,然后吴军沿淮水一路抢劫农夫来获得补给,在到达寿春、钟离附近以后抢占楚国领土。

    而沈尹戍带东部楚军来到黄城的目的就是阻击吴军归国。黄城在西阳东北,淮河南岸,附近地势平坦,足以发挥楚军战车多于吴军的优势。若吴军在竟陵和郢都附近损失过大,楚军就会在黄城附近与吴军决战,若吴军势大,沈尹戍就会带着楚军龟缩在黄城,等吴军沿淮水东返之时率军尾随,时不时对吴军发起进攻,吴军目的在于返回楚国东部占领土地,不会在黄城与寿春之间与楚军大战,所以东返的吴军不会掉头来打屁股后面的楚军。若是有掉队的吴军,那就是意外之喜了。

    这就沈尹戍的西进的目的。而沈尹戍到达黄城以后,几个好消息接连传来。

    一是公子子西在宛城召集了相当数量的楚军,西部大山里镇压庸人、防御巴人的上庸楚军王卒也来宛城助战。

    二是淮河两岸的县公们大多征集国人野人自保,在听到沈尹戍带军西进的消息以后纷纷带兵前来助阵,淮河流域人口稠密,这些临时征发的农夫野人之流竟有一万五千之多,这让沈尹戍手里的楚军数量达到四万七八千。

    三是申息师并没有在郢都被大火烧光,息县县公屈不平察觉到危险,带人提前叫醒来在睡梦中的士兵,然后大部分申息师士兵逃了出来。屈不平带着逃出来的申息师返回息县,补充损失的铜甲和长戈箭矢等,又凑齐五千之数,在听到沈尹戍西进的消息以后南渡淮河来到黄城,与沈尹戍会师。

    如此以来,沈尹戍手里的楚军就有五万出头,已有一力与吴陈蔡联军决战。但沈尹戍不想冒险,在等吴军与陈蔡军队分离以后,沈尹戍才会决定是就地决战还是尾随吴军。

    屈不平是县公中知名的好战分子,手里的申息师也足够让他在一众楚国东部县公中脱颖而出,在屈不平看来,就在黄城附近与吴军决战最好。有不少县公支持屈不平的观点。

    在黄城楚军中,地位最高的是沈尹戍,剩下的就是楚国东部和淮河沿岸的县公们,以及两万多王卒的校官。本来寿春大夫景密也应该在这里,但被沈尹戍打发去了越国,所以沈尹戍可以不与人商量就决定这支楚军的作战计划。

    现在,沈尹戍想对校官和县公们宣布作战计划。他叫来黄城县公黄杜:“去把所有校官和县公叫来。”

    “唯!”黄杜领命而去。

    五万多楚军大多驻扎在黄城外,只有少部分在城内。沈尹戍作为统帅,自然住在黄城最舒适的地方,也就是黄城县公黄杜的家里,黄杜也就成了在城外楚军与沈尹戍之间传达命令的最好人选。

    校官和县公们领命而来,黄杜家里没有能容纳这么多人的房间,所以这些人就在院子里站着听沈尹戍的命令。

    “宛城来人,大王已到达宛城,子西公子与大王正在训练新军,不日就可东进与我等会和,共讨吴国。”沈尹戍决定拿共讨吴国先稳住这些好战的县公,免得他们嚷嚷与吴军决战。

    校官与县公们面露喜色,但无人开口说话,这些人的地位离郢都大夫都差一层,仅次于令尹的左司马在楚王不在场的时候权威不比楚王令尹低。

    “所以我们不着急与吴军决战。经略吴国不在一战之功,在领地的得失。”

    一些人轻轻点头,但无人质疑。就是好战分子屈不平,此刻也紧闭着嘴静静听着,他还是穿着他的特制札甲,在人群中相当显眼。当然,为了表示对沈尹戍的尊敬,头盔和铜制面具被他进院子前就摘了下来,正拿在手里。

    “细作来报,吴军已在西阳以西与陈蔡军队分开,陈蔡军队北上归国,吴军东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