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魔法剑士刘玄德 » 第二十二章 天下英雄谁敌手

第二十二章 天下英雄谁敌手

    谁都没能想到这出。

    刘备很不解,宦官需要洞房?

    卢植也不解,这里面有宦官什么事?

    段颎更是迷惑,这个案子里,被抢人家完全就是良家子,怎么成了阉党强抢民女了?

    就连袁绍此刻也是不知所以,如果是阉党,自己肯定不会跟着去怎么阿瞒又说是阉党?难道他之前诓骗我?

    几人相互一望,再看向曹操,瞬间了然。

    他在说谎!

    但……还真不好反驳。

    阉党平日里坏事做尽,哪怕没根,也确实会强抢女子给自家宗族扩充。

    虽然真实情况曹操是在抢良家子,但他说自己是在解救阉党强抢的民女,不了解案情的人自然也会信。

    阉党名声太臭了,臭得严重毁坏了大汉的公信力了。这个说法只要一出来,曹操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难道是想以这个脱罪?

    开玩笑,他根本不需要脱罪。曹操他爹以前就是司隶校尉,段颎也就是见到这件事适合用来敲打敲打卢植,那可能真让这家伙受牢狱之灾!

    曹操显然知道这一点。

    可如果不是这个,那就说明他是别有所图。

    而在眼下这个节骨点,他想做的事……念及此处,段颎、卢植,甚至不甚了解京城内幕但看到曹操搞事,心里就有些发怵的刘备都忍不住打了个寒战。

    他该不会是想搞个大的吧?!

    事实上,对于曹操来说,被不被抓他本来没啥想法。

    被抓了也就是回家被抽一顿,又不是没被抽过。

    但那是在玩的情况下,眼下显然不是玩了,是机遇!是可以让自己天下闻名的绝世良机!

    现在自己的面前是天下名士卢植。

    有这样的名士在,自己说话的影响力就会被动地无限放大。

    这时候,只要自己旗帜鲜明地反对阉党,很快,太学内就会传遍我的事迹,到那时候,自己的名声就会很自然地传播出去。

    不仅如此,曹操还特意提到了李元礼的名字。

    李元礼指的是李膺,行得正坐得端,一身正气冲霄汉,魔法造诣也很是了得,曾经在大汉边境镇守,压制得北方乱兽人俯首称臣。

    名士之间论资排辈会将他列为八俊,而底层的吟游诗人们认为他可以与三君相提并论,评价他是“天下楷模”。

    但李膺最大的功绩不在前线,而是回京城当司隶校尉期间,将朝廷风气一转乾坤,把阉竖整治得服服帖帖。

    所以没过多久,就出现了党锢之祸。

    阉人们以“个别法师聚众散布不当言论”为由,大批搜捕那些与他们作对的名士,尤其是与他们针锋相对的李膺。最终逼得三君自刎,八俊赴义方才有所停歇。

    只是李膺的影响何其深远,时至今日都犹如高高悬挂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警醒着阉党。

    哪怕你说要杀了阉党,他们要不要打你都还得看心情。但你要是说自己是李膺的门生。阉党一定会赶尽杀绝。

    不想回到以往清贫的日子,那就必须将李膺给狠狠压死。

    而曹操就这样,在大庭广众之下把这件事挑出来了,当着第一名将段颎和大法师卢植的面,在洛阳门口高呼自己要效仿李膺。

    不用太久,这消息就会从城北传到城西,从洛阳传到南阳,全天下的士人今天起就会认识曹操。

    这正是他想要的。

    他一贯看不上士人们通过推辞当官来刷名声的手段,倒不是他看不起士人,他单纯地认为这样很没效率。

    还得半推半就的,你说这有什么效率呢?除非是让君主亲自去偏远村落去找你,然后你再推辞。能做到这种程度那才有用,但哪有那么傻的人当君主。

    不穿鞋去迎接就差不多得了,给你脸了还。

    在曹操看来,刷名声就一句话,语不惊人死不休。

    什么评价自己是高官?猛将?大法师?

    完全没有吸引力,要说就得说个能让自己满意的,能让全天下人都为之一震的,这才叫效率。

    所以,曹操在这种情景下毫不犹豫地喊出自己的口红,在一个进入了极端化世界之中,对于自身利益而言,最佳选择绝不可能是调和矛盾。

    至于卢植会不会有想帮助阉党的可能……

    老实说,其实他并不在意,他在意只有卢植的名声。

    就算卢植和段颎都完全投靠阉党,只要自己没有生命危险,自己的话很快就会传播在洛阳太学之中。

    天下楷模曹阿瞒,想想都刺激。

    至于对方会不会杀自己,至少现在绝对不会。卢植没有法理杀自己,段颎没有胆量杀自己,即便段颎真敢把自己带回大牢,曹操也不担心。

    上一届司隶校尉,可是我爹,他应该不至于那么冷漠看着我进去。

    “杀阉竖,报国恩。”曹操见他们愣神,自然不会抓住这个机会,继续大喊,仿佛声音能贯穿北洛阳城。

    关键时刻,还得看老将军。

    段颎眼神一眯,浑身散发出一股杀气。

    曹操顿时被吓在原地。

    不怪他胆小,这是百战名将身上的威压。别说曹操这种年轻法师,就连很多上过战场的老兵都难以抗衡。

    只有精神力足够强大或是经历过绝处逢生后的那种心态上的升华,才能与之抗衡。

    作为阉党的犬鹰,段颎并不愿意眼下直接就跟卢植起冲突,尤其是挑起两党矛盾的冲突。

    他之前看似咄咄逼人,可也只是针对卢植个人,没有说任何半分名士不是。

    要是他敢说名士什么的,真把矛盾再挑起来,万一阉党集团此时并不想与名士开战,自己马上就会被抛弃。

    而如果自己是以卢植个人问题进行进攻,就算皇帝十分重视这个大汉朝廷硕果仅存的魔导师,之后把自己辞退。阉党也会看在自己还有点用的份上保一下,大不了交点钱。

    至于得罪曹家……

    开玩笑,阉党和曹家孰轻孰重,自己还是门清儿的。

    现在袁曹哪有阉党好使。

    不过曹操的机权干略确实让段颎侧目,他再次感慨。相比起卢植这个名不经传的徒弟刘备,曹操的名号他还是有所耳闻的。

    诡谲曹瞒,行事疯狂,经常做出超出常理的事。

    但考虑到他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实力强劲的高阶法师,尤其是幻术上的使用。

    因此没有人愿意得罪他。

    没有任何一个法师是易于之辈,即便是疯子,作为法师的疯子,也是有着极高智商的疯子。

    现在看来,的确如此。

    即便是自己在和卢植主导的战局他也绝不甘于人后,一句话就让局面成为以他主导的态势。

    而且,因为知道了前因后果,段颎更是深知曹操绝不是那些一根筋的太学生。显然,他就是刻意在挑起两边矛盾。

    或者说,他在借着挑起矛盾来传播自己的名气,毕竟曹家也没有必要跟阉党把关系搞僵。

    你们曹家贪腐的德行,我作为监察京辅官员的司隶校尉难道还能不知道吗?

    只是为了传播做自己的名声,不惜挑动起一场朝堂震动……虽然他可能知道最后并不会发生,但这种行事风格,确实令人震撼。

    这种人将来进入名士团体之中,只怕会将那些一根筋的家伙们戏耍得团团转吧。

    叹了一口气,这些已经是后话了,等到那时候再说吧。段颎回过神来,向卢植告辞,说自己会回去再探查此案,以及表达自己对卢植的感谢,之后会再次探访云云。

    卢植也拱手称谢,只说段将军辛苦。

    段颎转身欲走,却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段将军留步。”

    再次引得全场人家诧异。

    这一天之内惊讶好几次了,再这样下去作者都没词了!

    众人看向刘备。

    卢植也开始不明白自己这徒儿想做什么,之前自己处于复杂情况被破局,他站出来还可以理解。眼下一切似乎都快结束了,为什么还要平添一事?

    不过他倒是不急着阻止,大不了就是闯祸呗,加练就好了。

    段颎忍不住皱起眉头,问道:“这位公子有何贵干?”

    “见过段将军,在下涿州卢子干的门徒,刘备刘玄德,听闻段将军是大汉第一名将,我希望向将军请教一个军略方针?”

    段颎还在眯眼,一旁的曹操眼神则是炽热起来。

    这是何等高效,何等出奇的手法!三言两语,直接将话语的天平转化为自己所用!刘玄德,今日之后,在这洛阳城,你的名声不在我之下啊。

    刘备可没理会曹操丰富的内心戏,自顾自地开始解说起当时他在天上观察到的,卢植平叛时的用兵。

    他讲得很慢,却颇为传神。把卢植将兵力部署在对面军阵四周的细节说得极其到位,而讲到几个小孩利用限制斗气的小型法阵时,更让人忍不住捏了一把汗。

    此外,他们尤为惊讶于这个十一岁小孩对于指挥的理解。段颎是大汉第一名将,他一听就知道这个人懂不懂。刘备这讲的走势、战果以及交战细节,俨然像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兵所观察的结果。

    尤其是卢植,其他人都以为是卢植教得好,只有卢植自己清楚,他从没跟自己的徒儿讲过任何用兵的分合之术。

    关于自己用兵的传承,他本来联系好了另一个门生,现在看来,自己这徒儿,还有成为指挥官的风范?

    片刻后,刘备讲述完毕,他停下来问道:“段将军,我所困惑的是,在这种被围困的情况下,我方再没有多余力量去实施斩首行动时,需要怎么做才能确保抓住或是击杀对面指挥官?”

    刘备想知道没有张角时,卢植会怎么抓住对面那个端公。

    卢植听后挑眉,曹操挺后陷入沉思。

    段颎则是笑了笑:“子干先生已经抓住了。”

    刘备一怔,还没说什么。

    曹操抢先说道:“我方军队可以顺利出现在敌军两侧和身后,然而对面却没有做出反应,说明侦查力量不足。这符合他们的处境,孤军深入以求完成特定任务,而不是进行野战。所以绝对不会后撤,从一开始,只要消灭对方高级战力,对面指挥官必能擒获。”

    除了段颎,这儿还有一个顶级指挥官。

    刘备/曹操,我之宿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