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中兴大明 » 1.储位

1.储位

    天启七年(1627),八月夏夜。

    在京师信王府内,一个相貌俊朗,眼神深邃,身着绯红亲王常服的少年,正望着天上的星月。

    待他的思绪回到现实,不禁叹了口气,脸上布满了烦闷。

    “殿下是否还在担心陛下的病情?”

    说话的男人是个年轻白净的小胖子,很明显是个太监。

    “是啊……”

    少年的回答有点敷衍。

    他想的哪里是这个?

    作为一个四百年后的财经学者,现在的信王朱由检,他刚才想的是在他那个时代大名鼎鼎的《明朝那些事儿》上的内容啊。

    现在缠绵病榻的天启皇帝朱由校,确实和原来的朱由检兄友弟恭,感情很好。

    但对于他这个穿越者来说,天启皇帝的病情,现在已经不再是他要忧虑的问题。

    此刻,萦绕在朱由检心底的,已是另外的更加重大的事情。

    据他已读烂了的《明朝那些事儿》上的记录,就在这两天,天启皇帝将会病亡,而十七岁的自己将兄终弟及,成为大明的皇帝。

    《明朝那些事儿》号称是按照正史写的,应当是可靠的。

    但这个皇帝是那么容易接手的吗?

    首先,号称九千岁的大太监魏忠贤就很可能不会让自己顺利继位接掌权力。

    如今朝政大权都在权阉魏忠贤的手里,他凭什么心甘情愿拥戴自己,拱手交权呢?

    其次,此时的大明已是一个烂摊子,不好收拾了。

    “得益于”前面历任皇帝的荒唐透顶和官僚地主的腐朽贪婪,如今大明已是国库空虚,百姓失望,外敌环伺……

    所以,且不说自己能不能顺利继位,就算继位了,要怎么弄才能避免衰落,中兴大明呢?

    自己本是个俗人,眼里也只有钱和享乐,要是条件允许,他只想衣食无忧度过这一生。

    这些,便是现在的朱由检左右为难的问题:到底是在王府玩儿一辈子,还是利用前世的财经专业和各种知识,同那些危险的势力斗出个中兴的大明?

    他脑海突然现出一个疯狂的想法:要是谙熟明史的当年明月做个太监待在自己身边,该有多好啊……

    这时,他的侍从太监王承恩看他烦闷,忍不住关心道:

    “殿下不要太难过,对身子不好,陛下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好起来的!”

    朱由检的心事可不是一般人能够解决的,于是只能笑笑:

    “我心里有数,也不早了,承恩,你去歇着吧,我还跟往常一样,看看小说就睡,不用伺候着了。”

    忽然又想起了什么似的,笑道:

    “对了,让你去弄的那两本禁书,可曾到手?”

    王承恩差点掩嘴偷笑,但还是马上忍住,做贼似的从衣袖里摸出那两本书:《三国演义》和《金瓶梅》,递给了朱由检。

    朱由检一把抢过来,还露出唬人的表情:

    “不要说出去,否则,再切掉你的西瓜,去吧。”

    王承恩暗暗觉得现在的信王无论说话做事,都似乎与之前有所不同,但他因为极为忠顺,却也不愿多说什么。

    他立即表现出一副懂事的表情,临走还不忘叮嘱:“殿下,您别累着了。”

    他的忠诚程度,可谓闻名后世,让人悲凉,因为正是他从始至终陪着历史上的崇祯皇帝走完一生,直到最后一起在那棵歪脖子树上上吊殉国。

    朱由检转身回到书房坐下,看了一会儿书,不禁开始喃喃自语:

    首先谨慎处置权阉魏忠贤,然后大力起用人才,再然后,陕西的民变和后金的皇太极、多尔衮也要谨慎应对……

    另外不刚愎自用,不滥杀无辜,不玩儿水……这个大明估计还是能稳住的。

    他打开一个密封匣子,里面都是一些他这两个月来收集和整理的重要资料。

    对明朝的事儿,他其实只知道大概,几乎都是从《明朝那些事儿》上了解来的。

    放在最上边的一本书,便是《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七部,记载的正是天启和崇祯两朝的重要事情。

    这是朱由检默写出来的手抄本,算是大明预言版的《推背图》了。

    有了这本书,不说完全让大明走向盛世,但他至少可以避开一些以前崇祯皇帝所踩过的雷。

    接着,他又拿出一本册子。

    这本册子记录的,正是权倾天下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并提督东厂的魏忠贤的资料,乃是自己从朝廷邸报和《明朝那些事儿》上整理出来的。

    传说魏忠贤与皇帝乳母客氏结成对食(夫妻),糊弄皇帝,结党专权,贪污腐化。

    在这新旧交替的关键时刻,此人虽不一定谋朝篡位,但嗜权如命的他,绝对有可能为了终身掌权铤而走险。

    英宗朝天顺四年,就曾发生过一场权阉曹吉祥据兵叛乱图谋自立的事件:曹石之变。

    若不是英宗命好,叛军有人提前泄密,英宗能否善终,恐怕还是个很大的问题。

    要知道,此刻的魏忠贤手里就有着一些兵权。

    天启皇帝这两天就要驾崩,临终前便会传位于自己,而魏忠贤这个人极有可能阻止自己接位掌权。

    而自己接位以后,想要掌握权力,想要整顿朝政,也不可能不与之发生冲突。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自己必须提前弄清他的大概情况。

    匣子中还有另外一些册子,记载着自己能够想起来的,来自后世的一些可能有用的记忆和知识。

    远期的事他不确定能做到何种程度,但在被选为皇帝之后为了掌握住权力而不得不首先进行的铲除魏忠贤的行动中,他想尽量完成得利落点儿。

    而叫王承恩弄来的那两本书,则是用来消遣解压的,毕竟现在的确压力山大。

    而且,《三国演义》还可以用来学学谋略,《金瓶梅》,当然是用来了解这个时代的官僚、地主和底层的情况的。

    紫禁城养心殿,乃是明朝司礼监办公的地方。

    人都说离皇帝越近,权力越大。

    司礼监的位置正好说明了这个问题,它距离皇帝的寝宫乾清宫,几乎就只隔着一个养心门。

    而负责宰相职能的内阁,距离皇帝则要远得多,还在紫禁城的东南角。

    再直白讲,其实司礼监就是皇帝的秘书处(办公厅)。

    此时的养心殿书房内,一个头戴貂蝉冠,身着绯红坐蟒袍,眼神凶悍的大太监,正和众亲信谋划着什么。

    此人正是外号副皇帝,人称九千岁的魏忠贤。

    他原来出身贫苦,因为喜好赌博欠下大笔债务,不得不净身入宫。

    但不识字的他,在宫中混了多年都没有起色。

    直到十几年后勾搭上天启皇帝的乳母客氏,成为天启皇帝的头号宠臣,这才蹿升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一品上公,也从此被谄媚为九千岁。

    掌印太监负责按照皇帝和内阁的意思批阅奏章,俗称批红。

    但若皇帝是个贪玩儿或懒政的,就比如嗜爱木工的天启皇帝这样的,司礼监便能代替皇帝,肆意批答内阁呈递的奏章,决定国家大事。

    魏忠贤就是因此成为朝廷的实际统治者的。

    此刻,房中的魏党个个都是当朝手握重权的大人物。

    包括魏忠贤之侄宁国公魏良卿、内阁首辅黄立极、次辅施凤来、吏部尚书周应秋、兵部尚书崔呈秀、兵部尚书霍维华(管侍郎事)、刑部尚书薛贞、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

    掌管整个朝政的内阁,掌管人事的吏部,掌管兵权的兵部和锦衣卫,掌管司法的刑部,竟全都是魏忠贤的人。

    不难想见,整个大明已被魏忠贤控制成什么样子了。

    他的势力远超前朝的大太监王振、刘瑾等人,可谓大明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权阉。

    这也是为什么朱由检会对接掌帝位万分谨慎的原因。

    此刻,魏忠贤正眯着眼睛,再次打量着跪在房中的小太监:“你说皇后方才鼓动陛下明儿个召见信王?陛下立马就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