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李府 » 第三十五章 道衍

第三十五章 道衍

    马车上,李大夫人虚心地询问着王雨濛关于妙智庵的事情。

    原来,这妙智庵本来只是苏州众多寺庙中并不特别的一个小庙,而之所以突然名声远播,是因为在妙智庵最近出了一个特别博学的大师,法号道衍。他精通三教,与儒释道各家学术领袖关系都很不错,去年也就是洪武八年的时候,朱元璋诏令天下精通儒术的僧人到礼部面试,他自然也受到了邀请。可当朱元璋欲要授他为僧官时,他却突然拒绝,只是拜谢了朱元璋所赐的僧衣便大大咧咧地回了苏州。人们一听说这件事都认为这道衍和尚是个得道高僧,不屑于食人间烟火,就纷纷前往妙智庵想找这位敢于拒绝洪武皇帝的得道高僧求教,可没想到他所开解的事情之后都是一一灵验,顿时就让妙智庵声名远扬。

    李大夫人听罢更是激动万分,渴求着要让李增枝好生与这位道衍和尚交谈一番。

    而马车旁边的朱棣听见马车里对道衍的传闻却是嗤之以鼻,毕竟这天下要说真能让这位燕王殿下信服的,恐怕也就只有他爹娘和他大哥了。

    李增枝却是眯了眯眼睛,他总觉得自己似乎在哪里听说过道衍和尚这个称谓,却又想不起来只得作罢。

    在一行人各自的思绪里,李家一行人终于来到了那个传说中的妙智庵。从外形上看的确如王雨濛所言,这妙智庵并不大,甚至没有王家的一半。可它的庙门前却是挤满了人,似乎人人都想往里面挤,可不知为何,妙智庵竟是庙门紧锁,丝毫没有想要打开的迹象。

    李大夫人命令家丁们为她和李增枝开辟了一条路,人群中不断传出骂骂咧咧的声音,可那些声音的主人在回过头看到虎目圆睁气质非凡的朱棣后都是不禁闭上了嘴,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等到朱棣带着一群家丁终于开辟好了道路,却看那道路尽头的庙门竟是缓缓打开,一个身着黑衣,眼眶呈奇特的三角形,犹如病虎一般的约莫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和尚从庙里面带微笑地缓缓走了出来。

    一身的黑衣顿时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在古代,和尚的衣着是有固定规定的。其中,僧衣的颜色有很多种,比如青衣、泥衣、茜衣、黄衣、赤衣、白衣,但唯独没有黑衣。于是,李大夫人一行人好奇地打量了一下这位和尚,在奇怪之余却听人群中几声欢呼,

    “道衍大师!您可算出来了!”

    “大师求您给我孩子取个名字吧!”

    “大师您看看我今年能不能发财?”

    道衍静静地站在那里,等到人群不再喧哗,缓缓开口,

    “诸位,贫僧今日算出有贵客前来,请恕小庙招待不周,本庙今日不接待香客。”

    说罢,他又看向曹国公府一行人,

    “诸位贵客,里面请吧。”

    李大夫人一听高僧神机妙算,更是觉得自己来对了地方,连忙带着李家一群人恭恭敬敬地进了妙智庵。

    几个小和尚见李家众人进入庙里,还不等外面的香客反应,赶忙遵从自己庙里大师的吩咐,也不听人群的抗议便是迅速关上了庙门。门外众人见今日无缘,便是各自散去。

    庙里的装饰很简单,几个小蒲团,一尊远不如应天府相国寺大佛威武的佛像,再加上一张木桌几个小凳子好像就是这妙智庵的全部。

    李大夫人让下人留在庙的小广场上,带着李增枝王雨濛走进了这座极其简单的小庙。

    “不知曹国公夫人大驾光临此来何为?”道衍招待着三人坐下,给三人倒了一杯茶说道。

    考虑到言多必失,李大夫人并没有追问道衍从没离开过妙智庵却精确知道今天曹国公府一行会来到此地,而是态度诚恳地说明了原委,

    “我儿受陛下厚爱,回京后就要入宫担任御前侍卫,我也有些担心,听闻道衍大师佛法无边,特来此地恳请大师为我儿点化祝祷一番。”

    听到御前侍卫四个字,哪怕平静如道衍也是忍不住打量了一下六岁的李增枝,

    “贵公子天资聪颖,当今圣上慧眼如炬,实乃百姓之福。”

    “不知大师对我儿面相有何见教?”李大夫人听到大师客气之余又带着些欣赏,也不由生起一股自豪之感,名声远扬的大师都说我儿子天资聪颖,我儿子一定是天上谪仙无疑。

    “出家人不打诳语,贫僧看不透贵公子。贫僧不敢妄议。”

    说完,道衍和尚停顿了一下,又带着意味深长的语气接着对李大夫人说,

    “夫人,这位小姐,小庙中还有贫僧的小徒几人,皆善于相面之术,不如移步让他几人为您二位相面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