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李府 » 第三十六章 返京

第三十六章 返京

    李大夫人立马心领神会,这是得道高僧有话要对自己宝贝儿子单独说,不敢有丝毫耽搁,拉起王雨濛就前往了别院。

    确定李大夫人和王雨濛已经离开,道衍和尚缓缓转过身,

    “李公子命数恐怕和常人有些不同吧?”

    李增枝闻言大惊,自己本不属于这个时代,来到这个身体实在是意料之外。这可谓是他一生中最大的秘密,却被这道衍和尚一眼看破,得道高僧确实名不虚传。

    道衍微微一笑,

    “李公子不必紧张,虽然贫僧不知道为何你的命数似乎与常人有些不同,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贫僧深知看破不说破的道理。”

    李增枝闻言悬着的心顿时放了下来,却又见道衍看向门外小广场神神秘秘地说道,

    “毕竟李公子身边可有不少贵人呢,贫僧岂敢与日月争辉?”

    道衍目光所至的小广场上,一对年轻男女正在因为谁先踏进妙智庵争论不休。

    看着这一幕,这中年和尚似乎是想起了什么,走回木桌前拿出纸笔又在李增枝面前写了一首诗,把李增枝看得云里雾里:

    谯橹年来战血干,烟花犹自半凋残。

    五州山近朝云乱,万岁楼空夜月寒。

    江水无潮通铁瓮,野田有路到金坛。

    萧梁帝业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

    这道衍和尚写完了诗,也不给李增枝反应的机会,便是回头看向一脸纳闷的李增枝,

    “李公子,贫僧今日便不多留你了,记住这首诗吧。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一定会再见的。”

    说完,便是不再言语,自顾自地坐到蒲团上开始礼佛。

    看着这上句不接下句又有些神神叨叨的中年黑衣和尚,李增枝感到非常奇怪,可又看到这和尚不愿意再开口说话,恐怕再问他什么他都只会保持笑而不语,李增枝自然也不会去自讨没趣,便收下桌上的诗走出了庙门去到了母亲身边。

    见李增枝满脸疑惑地从庙里出来,朱棣好奇地看向庙里,那庙中和尚正在那不大的佛像前祭拜着。

    年轻男子走进庙中,刚欲祭拜却被黑衣和尚阻止,转身却看到满是笑意的三角眼,

    “现世佛不拜过去佛。”

    年轻男子满脸好奇,却见那黑衣僧人不再说话,只得也和李增枝一样转身走出庙门,却又被门外的年轻女子奚落了一番,

    “哟,公子连拜佛的资格都没有呢?”

    年轻男子的嘴角抽了抽,但也忍着不去搭理她,这些天的相处让他对这位女子的冷嘲热讽习以为常,反正斗嘴斗不过,干脆不如沉默好了。

    “喂,你敢不理我?”

    年轻女子明显有些不满但却仍然听不到那男子的回应,心中竟是有些烦躁,看着年轻男子自顾自离去的背影,生气地跺了跺脚又转过头去赌气似的不再看他,又好像是抱着些许的希冀,隔了一会儿又转过头去偷看一眼。

    见年轻男子还是没有要回应她的意思,这年轻女子的眼角竟是止不住地流下了几滴委屈的眼泪,嘴里嘟囔着再也不要理你了之类的话红着眼眶躲进了丫鬟的队伍。

    李增枝并不知道这后来的小插曲,只是看着被小僧哄得红光满面的李大夫人和王雨濛走出来,便迎了上去。

    李大夫人问起道衍大师和他的交谈,李增枝不敢说出那和尚一眼就看出了他的几个秘密,就对自己的母亲谎称黑衣和尚对他说了前途似锦等一系列的好话,导致本就被小僧哄得十分开心的李大夫人一听大师对自己儿子赞不绝口更是激动万分,吩咐下人又是给妙智庵留下一大笔香火钱便准备启程回京。

    王雨濛临行时说什么也不想和李增枝分开,在李增枝再三许诺一定会再见后,才恋恋不舍地松开了李增枝,并且交给了李增枝一根小树枝,上面隐隐有些春雨淋湿过的痕迹,她也拿出相同的一根,显然都是从昨天他们初遇时候的那棵桃树上折下的,

    此别不知数年,君不识我,然我必识君。

    看着王家马车离去,李增枝叹了口气,李大夫人一脸促狭的表情看着他,六岁的小毛孩的脸被看得通红,赶忙大吼一声,

    “启程,回京!”

    洪武九年夏,曹国公府一行人回到应天府。让李增枝泪流满面的是,在回程途中再也没有两个冤家聒噪的声音,他也难得地享受了一次苏州南京游。

    刚一回府,就听丫鬟说自己的父亲已经离京北上,赶忙趁没人注意,把两个冤家一个送回了东宫一个送回了魏国公府,幸好这两人不知为何出奇地没有抗议,否则恐怕真要出些乱子。可还没等他喘口气,王公公那张人畜无害的脸就带着柔和的笑容出现在了他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