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横看春秋纵战国 » (三十二)宋襄公的悲哀

(三十二)宋襄公的悲哀

    自公元前642年,宋襄公率领着诸侯平定了齐国内乱,使得宋襄公的虚荣心瞬间爆表,更增长了宋襄公称霸诸侯的野心。宋襄公也自诩将成为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位霸主,宋襄公为了成就自己的霸主之名,先拿各小诸侯开刀立威。

    宋襄公在继位前,曾让自己的父亲宋桓公传位给自己的兄长公子目夷。公子目夷不仅年长而且贤能,只因不是嫡子,而注定了不能继承君位的命运。宋桓公将宋襄公让位之事告诉了公子目夷,公子目夷则认为宋襄公能够让贤于自己便是贤能之人,为了宋襄公能顺利继位,公子目夷逃到卫国。宋襄公继位后,召回公子目夷,并任命公子目夷为宋国司马,即司马子鱼。

    在公元前641年,宋襄公为了立威于诸侯,先无故扣押滕国(今山东滕州市)之君。再指使邾文公杀鄫国(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君以祭祀土地神,想借此屈服东夷各族落。

    宋司马子鱼得知后,立即劝谏宋襄公道,祭祀本就是为了造福民众的,才使得各类祭祀所用的牲畜都各不相同。民众才是神的真正主人,而你用一国之君来祭祀神主,那个神主敢享用你的祭祀。齐桓公称霸,靠的是对各诸侯的推恩施德,保存各诸侯的领地。如今你想称霸诸侯,却羞辱虐杀小诸侯国的君主,如此以往能够善终都是幸运的。

    宋襄公没有听从司马子鱼的劝谏,决然的想用武力来屈服诸侯。为了讨伐不愿意臣服的曹国,而出兵围困曹国。

    在公元前639年,宋襄公为了再现齐桓公九匡诸侯的盛况,以诸侯霸主之名召集楚、陈、蔡、郑、许、曹等国,在盂地(今河南睢县)召开诸侯会盟。

    宋司马子鱼再次劝谏宋襄公,宋国虽然为商汤之后,即没有继承商汤之德,又没有能让诸侯臣服的实力,为了虚名而召集诸侯会盟必然会受大国羞辱。

    宋襄公依然没有听取司马子鱼的劝谏,依然如期的召开这次会盟。真不知道宋襄公是高估了自己在诸侯各国中的地位,还是低估其他诸侯的实力和野心。在这次的盂地会盟中,其参加的诸侯蔡国,典型的老牌亲楚诸侯,而郑国在齐桓公的召陵结盟后便紧紧跟随于楚国,陈、许两个小诸侯可以忽略不计,但也都是和楚紧邻的小诸侯,曹国刚刚被宋国武力威胁过,臣没臣服还不知道。而秦、晋、齐、鲁这四大诸侯根本没心思参加这次会盟。就这样的诸侯阵容,宋襄公梦想着在这次会盟中得到盟主之位。

    公元前639年秋季,宋襄公如期举行了盂地会盟。在盟会上,楚成王并没有遵守会盟的规定,在盂地周边埋伏甲兵,等到宋襄公到来后便俘虏了宋襄公,挟持宋襄公后开始进攻宋国。

    楚成王挟持宋襄公,不是因为他所召开的这次会盟,而是他召开会盟的目的。在这次会盟前,宋、齐、楚三国在鹿上(今安徽太和县)召开了鹿上会盟。在鹿上会盟中,宋襄公就要求楚成王,让那些臣服楚国的诸侯,都要臣服宋国,并推举宋襄公为诸侯盟主。面对宋襄公的狂妄要求,楚成王必然是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再加上齐孝公是宋襄公所扶持而立的,所以楚成王暂时答应了宋襄公的要求,并同意在盂地会盟上臣服宋襄公。这才使得楚成王挟持宋襄公,并进攻宋国,以此想教训不知天高地厚的宋襄公。

    这年冬季,挟持宋襄公的楚成王在鲁僖公的调解下,释放了宋襄公回国。才使得宋襄公借盂地会盟称霸的闹剧结束。

    盂地会盟的第二年,即公元前638年。郑文公入楚朝见楚成王,得知这个消息的宋襄公就气不打一处来。本就有称霸诸侯野心的宋襄公,看到郑国不臣服宋国就罢了,还朝见南蛮之国,朝见南蛮之国就罢了,还联合起来羞辱自己。宋襄公不顾国中反对,出兵攻郑。身在楚国的郑文公得知宋国出兵攻击郑国,便请求楚成王出兵救援郑国。

    楚成王很快便出兵救郑,得知楚国出兵后,宋襄公集结兵力驻军于泓河(今河南柘城县)岸边。此时的宋军已经是陈列有序早早的等待楚军前来,在楚军还没有渡过泓河时,宋司马子鱼便劝谏宋襄公,在楚军渡河时出击,趁楚军首尾不能相顾,打楚军一个措手不及,毕竟双方的兵力是敌众我寡,这样才能确保这场战役的胜利。但宋襄公不仅没有听取司马子鱼之言,而且从心底鄙视司马子鱼的计划,因为趁楚军渡河时,发起突然袭击,这样根本不符合他身为春秋君子的身份。等到楚军都过河后,楚军还没有来得及摆列成行时,司马子鱼再次劝谏进攻没有成战斗队形的楚军,宋襄公再次高傲的拒绝了司马子鱼的劝谏。

    直到楚军准备就绪后,双方擂鼓摇旗开始了交战,仅一次冲锋后,宋军便大败而逃,宋襄公在战斗中也是身负重伤。泓地之战,宋国大败告终,宋国上下都在指责宋襄公不听从司马子鱼的劝谏,而宋襄公的理由却是可笑的仁义,“不重伤,不禽二毛,不鼓不成列”。还在推崇着商汤时君子交战的规则和仁义,完全不顾时代变革后的诸侯征战。

    宋襄公在泓地之战中身负重伤,于公元前637年死,其子继位,即宋成公。

    宋襄公在继位前,便有了让国之美名,使其名满诸侯。但其在野心于霸主之名后,则变得残暴不仁,屠杀小国君主祭祀神灵,至此宋襄公的仁义便不值而谈。而在关系国家存亡的用兵之时,又发起自己虚伪的仁义之心。遇有利宋军之机不知变通,逢必败楚军之时不知紧随,最终造成军败身伤。

    与其说宋襄公想称霸诸侯,不如说他想名留万世,想通过称霸诸侯比肩齐桓公,甚至超越齐桓公的丰功伟绩,以留得万世美名。但正是这份欲望,让他的仁义之誉身败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