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横看春秋纵战国 » (三十一)齐桓公死后的内乱

(三十一)齐桓公死后的内乱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死。

    齐桓公自公元前685年继位,到公元前643年去世,共在位43年。

    齐桓公在位的这43年中,齐桓公重用贤臣能士,大推管仲的政法变革。在管仲的劝谏下对周王室实行“尊王攘夷”,因而得到周王室的支持,对各诸侯实施“存亡续绝”,得到各诸侯的臣服。

    在齐国内,齐桓公实行新的政策,开启了富国强民,使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首位实至名归的诸侯霸主,留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美誉,也成了后世诸侯所追随并想超越的目标。

    但进入晚年的齐桓公变得昏庸无道,不辨是非,宠信奸臣,特别是在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后,齐桓公任用易牙、卫公子开方、竖刁等佞臣。加上齐桓公在位时间长,并有六位宠爱的妃妾,各自都为齐桓公生有公子。长卫姬生公子无亏,少卫姬生公子元,郑姬生太子昭,葛赢生公子潘,密姬生公子商人,宋华子生公子雍。

    管仲在世时,劝谏齐桓公立公子昭为齐国太子,即太子昭,并将太子昭交给宋襄公扶持,宋襄公在葵丘会盟上接受了齐桓公的委托。管仲于公元前645年去世后,齐桓公身边的各近臣宠妃,及各位公子都开始蠢蠢欲动,在齐国内各自结交势力党羽,都想继承齐国君主之位,毕竟太子昭也非嫡长子出身。

    齐大夫易牙,因为精湛的厨艺得到大卫姬的赏识,大卫姬让齐桓公的近臣侍人貂(即竖刁)作为引荐人,把易牙推荐给了齐桓公。齐桓公很快便被易牙的厨艺折服,易牙也得到了齐桓公的宠信。易牙利用自己的身份和齐桓公对自己的宠信,在齐桓公面前,时常夸赞大卫姬的儿子公子无亏的贤能,并请求齐桓公立公子无亏为太子,废黜太子昭。年老昏庸的齐桓公在美食的诱惑下,便答应了易牙的请求,但还没有正式的通告全国废黜太子昭,便一病不起。

    易牙、侍人貂和大卫姬及公子无亏等人,眼见齐桓公命不久矣,便先发制人,切断了齐桓公和外界的联系,并封锁了齐桓公病重的消息,假传齐桓公的政令,废除太子昭,改立公子无亏为太子,在朝堂之上残杀不支持公子无亏一党的齐国大夫。齐国的内乱瞬时爆发,各大夫及公子纷纷逃亡在外,太子昭逃亡到宋国寻求帮助。

    公子无亏及其党羽在这场夺位之战中,先发制人大败各公子及其党羽,等到齐国的大势已定。公子无亏等人才想起重病的齐桓公,而一代诸侯霸主齐桓公早已活活饿死在内室中。公子无亏也顺利继位为齐国君主,将齐桓公草草收殓入棺。

    因为公子无亏等人,封锁了齐桓公病重的消息,又突然发起叛乱,使得齐国各士族大夫根本没有来的及应对,才使得公子无亏成功继位。等到齐国内各士族大夫反应过来后,便开始了谋划推翻公子无亏的计划。

    逃亡在宋国的太子昭,在宋襄公的扶持下也开始计划回国夺位。宋襄公联合曹国、卫国和邾国(今山东邹城市)共同护卫齐太子昭回国。

    公元前642年,齐国的高氏和国氏两大士族合谋,以愿意扶持公子无亏为由,联合邀请刚刚继位的公子无亏。得到消息的公子无亏自然十分愿意应邀,毕竟能得到齐国两大士族的支持,自己的君主之位将会万无一失,更何况各公子都逃亡在外,随时都有可能借助其他诸侯的势力回国夺位,公子无亏为了巩固自己的君位,也急需齐国内部的支持,因此在得知国氏和高氏愿意辅佐自己时,根本不曾想过当初弑杀齐襄公的公孙无知的下场,带着自己的得力干将去赴高氏和国氏的宴请。高氏和国氏两大士族,得知公子无亏前来赴宴,便埋伏兵于宴会之上,一举剿灭公子无亏及其党羽。易牙逃过了公子无亏的这场劫难,跑到鲁国投奔在齐公子雍的座下。

    在剿灭了公子无亏及其党羽后,宋襄公也护卫着太子昭赶到了齐国边境。齐国各士族大夫迎接回太子昭,并立为齐君,毕竟太子昭是齐桓公生前册立的诸君,而且齐桓公没有正式废除太子昭,而先前传出来的是公子无亏等人伪造的指令。

    同时得到公子无亏覆灭的消息的,还有齐桓公的其他四位公子,分别是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元和公子雍。四位公子在齐国内也有着各自的党羽,在得知公子无亏已经被杀死后,四位公子也第一时间赶回齐国,集结其党羽对刚刚继位的太子昭,发起了夺位之战。

    驻兵在齐国边境的宋襄公还没来得及回国,就得到齐国又乱的消息,立即带领诸侯联军进入齐国,联合太子昭和齐国各士族击败四位公子及其党羽。巩固太子昭在齐国的地位,使其继位成功,即齐孝公。

    齐孝公继位后,已经是公元前642年的夏季,而一代威名的齐桓公还躺在灵堂之上。公子无亏、太子昭、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元和公子雍的争权夺位,使齐桓公的遗体已经腐烂不堪,尸虫蠕动。在这年的八月才入土为安。

    齐孝公继位,看似平定了齐国,但齐国内部依然是暗流涌动。这也暗示这齐国未来数十年的动荡,也使得齐桓公一手打造的春秋霸主,开始沦落的一蹶不振。

    春秋中期的各诸侯国,都发生过新老交替时的内乱,而这更大的几率会发生在,嫡庶不分,长幼无序,多子起宠的国家,加上奸臣的争权夺势,便滋生了多位公子夺位的内乱。

    齐桓公生前的丰功伟绩,被人敬仰;而死后的悲惨收场,让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