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蛮兵 » 第12章 陌刀

第12章 陌刀

    李嗣源看了看,除了陌刀和长矛之外,还有十几种如长刀、铁戟、长棍之类的兵器。

    他刚参军,兵种自然也是步兵,选择长兵器没有任何作用。

    他道:“那我就选择一把陌刀吧。”

    负责分发兵器的士兵,在上下打量了他后,又看了眼他身旁的傅乐康,两人明显也是相识,“这位小兄弟眼里还是蛮好的,既然是傅兄弟的手下,那就给你选一把结实锋利的刀,有了好兵器,在战场上也能多杀敌人。”

    傅乐康梁莽致谢。

    他也点头,对李嗣源选择陌刀表示认可,“陌刀在战斗中最实用,要是对方的骑兵发起冲锋,陌刀是最有效的克制骑兵的武器。”

    李嗣源接过一把锃明瓦亮的陌刀,握在手中感觉很是趁手。

    傅乐康的武器也是陌刀,那到了兵器后,两人朝自己营帐走去。

    傅乐康笑着拍了拍李嗣源的肩膀,“以后我们就是兄弟了,我大你两岁,以后你就叫我傅大哥吧,要是在战场上遇到生死为难,可不要往了帮大哥一把。”

    李嗣源谦虚道:“傅大哥身经百战,就算没有亲见,想必也是有一身武艺的。我刚参军不久,就借到了傅大哥不少光,还要先谢过傅大哥了。”

    李嗣源是有文化的人。

    他懂得谦虚的道理,也知道这种场合该说什么话。

    傅乐康虽是十夫长,但他从最本质上还是一个农民,一个参军了的农民,没有多少文化。听到李嗣源的恭维,立刻喜笑颜开,觉得后者孺子可教,以后一定要好好提携一番。

    两人有说有笑,晚上睡觉的时候住在同一个营帐。

    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原地整编三天,在这三天中,老兵要尽可能地带着新兵训练,要让新兵在最短的时间里,适应军营的生活,并具备上战场的最基本能力。

    接下来的三天里,李嗣源基本都和傅乐康在一起,由傅乐康传授陌刀最基本的使用方法。

    还真别说,傅乐康能够经历多次战争而不死,在武艺上还真是有一定天分的。

    李嗣源从他那儿学到了陌刀的精髓,那就是找准角度进行劈砍,亦或是无角度的胡乱挥舞。劈砍在针对一个敌人时效果更好,按照傅乐康所言,如果找到了刁钻的角度劈砍下去,对方的兵器是很难防住的,一个不小心就会受伤。而在面对三五个敌人时,就不用去想那么多了,只管把手中的陌刀疯狂地舞动起来,准能斩杀一两个敌兵。

    李嗣源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在这三天中,就不停地重复着以上两个动作。

    除了李嗣源外,傅乐康手下还有九个兵,他对这些人明显不那么热情,教导的时候也是简单说说而已,这些人在他眼中只是手下,而李嗣源则是要结交的兄弟。

    在军营中就是这样,十夫长算不得什么大官,甚至连小官都算不得,只比士兵高了半头而已。

    要是在下一场战斗中,他手下的这些人有人立功了,说不定会直接升为百夫长也说不定,在适当的时候就要去结交有用的人,这是对自己有帮助的事。

    在相处中,李嗣源也觉得傅乐康这个人还可以,除了小农思想较为浓重外,人品和看人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

    到了第四天早晨,全军生火造饭后,五千兵马整齐地排列在蔚州城外。

    一个身材魁梧,头裹丝巾,身披精致软皮甲的中年人出现在军阵前方。

    他大约有五十几岁的年纪,面色黝黑,目光高傲,不用说话,仅仅是展示出来的威严和气度,就不是一般人具备的。他就是沙陀族的领袖李国昌,一个心性极高,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的人。先前要不是他依靠功劳狂妄自大,也不会引来唐僖宗的猜忌,现在也用不到转战蔚州了。

    面对眼前的蔚州,李国昌是必须要取下的。

    在他仅有两千兵马的时候,蔚州的守军都不敢出来进攻,而现在,经过招募后,他有了整整五千兵马,其中还有二百名马术精湛,且经历过多次生死战斗的骑兵,取下蔚州对李国昌来说,可以说是犹如探囊取物一样容易。

    在李国昌身后,站着四个中年人,其中站在第三位置的一人剑眉倒竖,右眼上带着一个黑色针织的眼罩。

    李嗣源远远看着,他知道,此人就是李国昌的第三子,晋王李克用了。

    李克用外号“李鸦儿”,由于天生右眼失明,所以还有个外号叫“独眼龙”。

    他在不久的将来,会被晋王李克用收为义子。

    李克用现在年纪也就三十五六,跟李国昌的威严高傲不同,李克用的面容和气质更加凶悍,让人哪怕是仅仅看一眼,身体就会忍不住打个寒颤那种。

    站在李克用周围的三人分别是他的两个哥哥李克让、李克恭,还有四弟李克宁。

    这四人都是李国昌的亲儿子。

    当然了,在后续的战斗中,能够活到最后的也只有李克用一人。

    大哥李克让官拜金吾卫将军,在镇压黄巢贼军是战死;二哥李克恭官拜昭义军节度使,后来在兵变中被杀;四弟李克宁则是官拜振武军节度使,最后自己谋反被杀。

    李嗣源只是在历史中知道几人大致的结局,但在细节上就记不清楚了。

    就在他思考这几人的经历时,军中的战斗号角吹响了……

    一个有千人组成的士兵方阵朝着蔚州城发起了冲锋。李嗣源这次比较幸运,没有像上次一样身处第一兵阵,他位于步兵的第二个方阵当中,要是第一波攻不下蔚州城,才轮到他们上场。

    跟和州比起来,蔚州的城墙要低很多。

    在唐王朝的统治下,蔚州这种城池算是规模最小的了。按照转世前的行政划分来说,蔚州只是一个普通的县级城市。在古代,这种县级城市的人口非常少,百姓大多聚集在城池周围,只有在耕种的时候才会到城外的农田中去,朝廷甚至的守军也不多,一般这种县城的守军不会超过五百人。

    这也是之前他们放任李国昌扩军,也不敢贸然朝沙陀军进攻的原因。

    沙陀军就算是在打败的情况下,也有两千多士兵,其中还有骑兵的存在,若是出城进攻,唐军必败无疑。

    他们只能守在城中,等待朝廷派来援军。

    如今沙陀族军招募了三千新军,人数达到了五千人,李国昌可以说是恢复了一半元气,而蔚州并没有等到期盼中的援军,面临的则是沙陀军的全面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