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蛮兵 » 第11章 蛮兵系统

第11章 蛮兵系统

    “叮。”

    “主人回到应属阵营,弥补系统错误,除之前奖励的另外一种职业外,额外奖励经验值十点。”系统传来声音。

    经验值?

    李嗣源记得刚得到系统时,选了两个职业,并获得每个职业的一种技能。

    在和州之战后,他得到了十点经验值,蛮兵等级生了一级。

    经验值是个好东西。

    上次的十点经验值,自己升级成二级蛮兵,那么这次降临后会不会再升一级?结果当他查看系统面板时,发现自己想的简单了。

    系统面板上他的经验值显示是二级的一半左右。

    想要升到三级,至少还需要十点经验。

    李嗣源前世玩了很多游戏,他知道等级越高的时候,升级需要的经验就越多。

    从一到二,需要十点经验。

    从二到三,则是二十点经验。

    这样也好,多少有些挑战。

    他闲来无事,就在傅乐康身后发呆,其实是在脑海中研究起蛮兵系统来。

    这个系统说白了,就是一个特殊的能量体系,操作方式是以黄色能量面板的方式,出现在他的神识中,只要他想联系系统,在神识中呼叫便可,黄色面板就会以虚拟能量的方式随时出现在脑海中,他做出选择的时候,也是用神识完成的,外人是根本看不到。

    获得技能时,系统就会将特殊的能量灌注到他的身体中。

    在能量面板下,有一行文字,李嗣源定睛一看,原来是系统的使用说明。

    我靠!怎么不早说!

    他还自己傻傻的研究半天,早知道有使用说明,就用不着这么费事了。

    点开说明,里面写道:

    蛮兵系统的主人需要先成为一个蛮族战士,方才可以触发系统。

    成为蛮兵战士可以选择系统职业,除了初始时的一个技能外,系统主人需要不断参加战斗,获得战斗经验,主人的蛮兵等级才可以提升。到了足够经验时,便可以学习新技能,或者提高之前选择的技能等级,在六级时,蛮兵主人会升级为蛮将,同时可以学习终极技能。

    系统主人在成为蛮将后,还可以选择一百蛮兵,这些人将永远忠诚于主人,随主人征战四方。

    除了以上一个触发条件和两个主要功能外,系统还会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开启若干个附属技能,比如背包技能等,主人只需要完成特定的任务,就可以获得这些附属技能。

    当然了,附属技能多是那些积累的能力,没有太大的作战用途,但可以提供一些小的便捷。

    系统的使用说明简单明了。

    李嗣源看完后,便大致明白了。

    所谓“蛮兵”,就是要在开启之处,成为一个蛮族,或者说是少数民族的士兵,这样才有得到系统的可能。

    他在游戏中使用的ID是李嗣源,真实历史中的李嗣源,小时候就是沙陀族的一个普通士兵,这才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了蛮兵系统。

    要是他在穿越前,真的把ID写成李世民,李世民是汉族,也没当过士兵,那么他就不可能有机缘得到蛮兵系统,更不会穿越来到五代初年了。

    由于前期系统错误,他同时触发了两种职业,而这两种职业是共同享有经验点的。

    也就是说,李嗣源每增加一点经验,战士和刺客两种职业都会随之增加一点,说白了,这就是游戏中双倍经验的一个BUG。

    还有就是在晋升蛮将时,还可以发展下线,这不是要起飞的节奏么?李嗣源非常清楚,在这个制度还不完善的古代乱世,人与人之间的忠诚非常重要,上位之人最怕的就是背叛和出卖,历史中这类事不胜枚举。

    所以说,靠单打独斗终究是不行的。

    要是有了一百个精心挑选的手下,而且还有系统保证绝对忠诚,那么就完美极了。

    李嗣源大喜过望。

    他在脑中盘算着,等到六级时,自己手下的一百蛮兵该如何选择。

    时间悄然过去。

    不一会儿的功夫,太阳就落到了西方的地平线上,红色的太阳光芒和黑夜交织在人世间,让人不知道是该为光明的落幕惋惜,还是为黑暗的降临欢呼……

    傅乐康完成了超募工作,转身对李嗣源道:“走吧,招募算是结束了,到了开饭的时间了,我带你去吃些饭,然后再领取衣服和兵器。”

    李嗣源在军营中行走,看到的到处都是新兵,每个人脸上都充满兴奋,能够看得出,这里的人大多数都是第一次参军。

    他有一句没一句地问道:“不知今天一共招募了多少新兵?”

    傅乐康一直在招募处工作,对招募到的人数自然心中清楚:“今天是一共招募到了五六百人,是招募的最后一天,我们一共招募了五天。你来的刚巧,要是再晚来一天我们沙陀军就走了。”

    “沙陀军?我看里面有很多汉人啊。”李嗣源不解。

    “当然是沙陀族,我们的将军李国昌是沙陀族人,军中将近一半的士兵也是沙陀族的男儿,自然要叫沙陀军了,那些汉人既然来了这里,就要随我们的风俗。”傅乐康提到沙陀族时很是自豪。

    在历史中,沙陀族最终是彻底汉化了,以至于后世根本没有沙陀这个民族。

    但在唐末五代,沙陀族还是一个独立的强大民族。

    “那现在我们有多少人马?”李嗣源对这些很感兴趣。

    “之前有两千,这五天又招募了三千人,加在一起我们共有五千士兵,战马两百匹。”傅乐康道。

    傅乐康带着李嗣源来到了发饭的地方,两人个领导了两个馒头和一碗肉汤,坐在角落吃大口吃了起来。

    吃完饭,傅乐康又带着李嗣源来到了军需处。

    傅乐康跟军需处发放衣服的管事是熟人,特意给李嗣源一套崭新的灰色马褂和一双厚底的步鞋。

    周围的人看得一阵羡慕,他们发到的都是其它士兵穿过的衣服,有很多都是从之前战死的士兵身上剥下来的,所以他们穿的是死人的衣服。

    傅乐康把有熟人好办事这个道理,给李嗣源诠释了一遍。

    换好了衣服,李嗣源又来到了分配兵器的地方。

    这间营帐中摆放着密密麻麻的兵器,质量最破的是李嗣源之前在黄巢军中用过的长矛,长矛矛身是一根结实的木棍,矛头是铁质的。这种兵器在秦汉三国时期盛行,由于长度够长,在战场能够率先攻击到敌人,但到了唐朝,由于它的韧性差,很容易被当中折断,长矛渐渐衰落。

    取代长矛的是陌刀,这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大刀,长大约一丈,重十五斤,双面开刃,最初原型是汉代的斩马剑,唐代兵器锻造师将其衍化改造而形成陌刀。陌刀由唐代步兵手持,主要的使用方法是劈砍和挥舞,对付敌军骑兵有极大的克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