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秦:始皇帝是我后代 » 第二十八章到时看赵室的脸肿不肿

第二十八章到时看赵室的脸肿不肿

    众将里边仔细一看,缺了几道身影。

    司马梗,蒙骜等人率部分秦军,去往攻取晋阳的战线。

    长平一战获胜,自是进一步扩大战果,不给赵国喘息的机会。

    “派人澄清简单,赵人们不信。”

    白起老成持重,不急澄清。

    “一批俘虏,估计到河套地区,新一批的俘虏,前天启程。”

    众将一思也对。

    四十多万赵军俘虏,处于安置的阶段,短期内无法放人。

    “攻取的新疆土,尚未设立公家,执行战时的管制中,确实不能放人。”

    王龁按捺住。

    不做到以上几点,出乱子的概率,难免变高。

    因此,等咸阳那边下达诏令。

    “赵室诬蔑一时,诬蔑不了一世。”

    白起淡淡的说道。

    “哈哈,任赵室说,到时候,失去赵人们的信任。”

    “坏我大秦的名声,行啊,在邯郸城前当面放人。”

    “那时倒要瞧瞧,赵室的脸肿不肿?”

    众将一阵畅意。

    “在邯郸城前当面放人,这个好。”

    王龁跟着说道。

    “报,咸阳那边传来诏令,另外,王上册立定远君为太孙。”

    司马靳眉开眼笑的走来。

    “储君之位,本就归太孙莫属。”

    白起没意外,认定侄孙一人有资格。

    要是册立的人不是侄孙,他们做好采取必要手段,随他一博的准备。

    “喜讯,册立为太孙,今儿喝点酒。”

    众将兴高采烈。

    原本行军打仗之际,不得喝酒,只是情况特殊。

    “别喝多。”

    白起没扫大家的兴,自个都会喝点。

    “白老将军放心。”

    战事持续,众将分得清缓急。

    “诏令由太孙批阅…”白起拆开封泥,“命我军在邯郸方向,突破前沿的防线,攻取邺城、信都。”

    “我军在邯郸周边,便有立足点,可以放开手脚攻打。”

    王龁点了点头。

    并且,通过上党地区,运输的后勤补给,速度没那么快。

    拥有邺城,不止多一条路,补给会及时到位。

    “留一个缺口,不让赵军死战到底。”

    近期的交战,众将把位置大致记住。

    “晋阳方向,保持现有推进,不变。”

    诏令的内容不多,只写关键的。

    “推进到晋阳城下,问题不大。”

    司马靳断言。

    同僚蒙骜、司马梗,两人的水平不差,不催着进攻,绰绰有余。

    跟后者出自同一家族,不算至亲。

    “储君知晓军事,益处就是好。”

    其余将领就顾虑一点,不了解形势,瞎指挥耽误战机。

    自河东郡攻打晋阳,道路崎岖,不宜过快推进,一快容易久攻不下。

    “我军按诏令所说,突破邯郸的前沿防线,攻取以上两地。”

    白起卷上竹简。

    听得出侄孙,不,太孙有心攻占邯郸。

    再好不过,相隔一段时间,事后派人打邯郸,不一定成功。

    “唯。”

    众将一应。

    “禀各位将军,韩国派出使者,说是我大秦答应求和。”

    “一些钱粮,连同垣雍城,等我军前去接收。”

    一将士转达韩使的话语。

    “遣偏师接收,告诉将士们,我大秦册立太孙,额外加食。”

    白起索性带上兵娃子们,一块祝贺。

    此事,前阵子就听过,咸阳那边没立刻答应。

    “唯,末将这就去。”

    司马靳大步流星的离开。

    “韩国挺上道,正好祝贺一番。”

    他们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众将是这么想的。

    “下去告诉娃子们,这个消息,他们总得知道。”

    白起走下城头。

    “没错,先集结将士们…”

    “再派一些人,告诉其余驻地,都一起乐乐。”

    众将跟上。

    “禀王上,暴秦的使者,公子,已安排宫内。”

    廉晓的衣甲边,沾有几处血迹。

    当然不是打庶农,反而给自己赵人,砸打出的伤口。

    “难为你们了。”

    赵丹听近臣提起,质馆、舍馆两处的群情激奋。

    若非死去的人太多,唤起悲痛,闻讯赶来的庶农不会罢手。

    秦国使者、公子,必定横死当场。

    “以大局为重。”

    廉晓看了一眼祖父。

    “晓儿去,比我去合适。”

    被君王叫来的廉颇,生怕一个忍不住,加入动手的队伍。

    毕竟,一声声的廉老,不做什么点不行,无颜面对娃子们的家室。

    “寡人吩咐过医师了,由他们查看廉卿,及禁军的伤口。”

    赵丹继而说道。

    “臣代禁军谢过王上。”

    廉晓谢道。

    “暴秦答应韩国的求和,拿给季叔他们一阅。”

    待廉晓退出殿内,赵丹指向面前木案。

    “唯。”

    楼昌把竹简拿给三人。

    “暴秦简直狼子野心,只答应韩国的求和,摆明要继续攻打。”

    廉颇一拳砸在木案。

    争取不到时间,许多事无从展开,可能保不住邯郸。

    “坑杀如此之多的赵军,不肯放过我大赵吗?”

    这人是郑朱,担任主客,负责对各国的外交事宜。

    近来忙着分配属官,集中经验多的外交人员,即将出使诸国。

    关乎大赵存亡,让专业的人负责,至少不会帮倒忙。

    “获得长平一战的胜利,还不收手。”

    赵丹有了杀掉宫里的秦人,进行祭旗的想法。

    “韩国让上党地区,求和再失一城,足见暴秦的贪婪。”

    “原先六座,给他们十座,基础上增加钱粮战马。”

    赵胜进言。

    戏言十座又何妨,不料暴秦没答应,好在没打算给对方,不心疼。

    “多加点,十座不够吧。”

    同样的,赵丹不心疼多少座。

    只想秦国尽早的答应,进入休战状态,免得整天发愁。

    “不可过多,引起暴秦的警觉,那就不好了。”

    郑朱反对道。

    并非越多越好,秦国的朝堂不乏能人,不难看出反常。

    “是极,加到十座正好合适。”

    赵胜同意。

    “多少座皆行,你们安排。”

    用不着付出什么,赵丹无所谓。

    “出使齐楚,燕魏韩的使者团,全数准备妥当,可以出发了。”

    郑朱汇报道。

    韩国是求和秦国,不是结盟,争取不到援军,粮草器械有可能。

    “出使的事,交给郑外客你们了,一定要顺利。”

    廉颇深知诸国的外援,必不可缺。

    以前不需要,依靠如今的大赵,挡不住秦军攻势。

    唯有借诸国的实力,渡过危机。

    “一定会顺利的。”

    出使成功与否,郑朱承担的压力不低。

    “但愿有所成果,否则,大赵难了。”

    赵胜暗自想道。

    “即刻出发,告诉五个使者团,务必争取到援助,寡人重赏他们。”

    赵丹直接说道。

    “唯,臣和他们说。”

    郑朱转身找五支使者团,勉强凑齐的。

    他们一出发,境内除了自己,无一位外交人员,基本抽空。

    “出使后,你们要注意……”

    上司交代完一些注意事项,没多久,五支使者团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