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秦:始皇帝是我后代 » 第二十九章玉云公主,纳入的侧室

第二十九章玉云公主,纳入的侧室

    “秦军逼近阏与,至武安一线,他们推进迅速,防线建立得仓促。”

    廉颇面布凝重。

    “务必挡住秦军的攻势,一突破,邯郸危矣!”

    赵丹惶惶不安。

    军事常识再低,都清楚代表着什么,秦军通过武安,直达邯郸城下。

    “请王上恕罪,如此重任交给老臣,防线建立得仓促。”

    廉颇站起来。

    “不怪廉老将军,要忙的事太多。”

    侄子没发话,赵胜让老将军坐回原位。

    建立防线,邯郸城守备,各种军用物资的调用,通通经老将军过目。

    倒不是朝中没人,关乎大赵存亡,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将。

    “季叔说的对,老将军莫怪自己。”

    赵丹附和。

    “纵然拼了老命,老臣会护卫邯郸,不放一名秦军进城。”

    廉颇重重一拱手。

    “那时,出使诸国之事一成,秦军突破防线亦无用。”

    周遭略微沉闷,楼昌出声道。

    前提是诸国肯出兵,来的军队战力不能低,方是秦军的对手。

    “联军夹击下,秦军必败。”

    赵胜顺势说道。

    “王上,暴秦的使者,及其公子在宫内的用度,维持现状还是?”

    楼昌请示。

    像这种小事,不用请示君王,可相比庶人、农人。

    君王厌恶秦人,厌恶到,恨不能亲手杀几个的程度。

    “用度维持现状,另外,把他们安排在,寡人看不见的地方。”

    赵丹不愿见到他们。

    该死的暴秦,硬生生的,坏了自己的君王梦!

    “唯,臣另行安排他们的住处。”

    楼昌明了。

    “住处不改,该见的时候要见,尽量避免引起秦使的警觉。”

    赵胜提醒道。

    哪有一国君王,不见他国使者,刻意躲着的,无先例。

    “见暴秦的人,提前禀告寡人。”

    世上很多事,由不得赵丹。

    “唯,臣提前说。”

    赵胜不去多语。

    “你们这些娃子,伤得重不重,医师怎么说?”

    廉颇没立刻离宫,来到禁军的驻地,其中包括孙儿。

    对待他们都一样,无厚此薄彼。

    “不重,就一些小伤,大家到底下不了狠手。”

    禁军们比划几下,表示自己没事。

    不过,医师说了,幸好他们的身体强壮,换常人则落个半残废。

    “要下狠手,结果并没有。”

    廉晓受的是轻伤。

    “我大赵死了太多人,家室里的人…”

    禁军们不禁低迷。

    刚刚,他们收到噩耗了,兄弟或长辈死在长平,带不回遗体。

    “一切会改善过来,暴秦做了这样的恶事,下场不会好。”

    “尚在世间的我们,不能消沉。”

    廉颇安抚着。

    “秦军不会打到邯郸来吧!”

    主力尽失,秦军兵锋不止,禁军们有其他赵人的担忧。

    “不会。”

    廉晓坚定的说道。

    “即便打到邯郸,国都不会破。”

    国都一破,廉颇选择死战不退。

    “有廉老带领我们,肯定不会。”

    禁军们安定不少。

    “驾…驾…”

    远在河套地区,白皑皑的地上,一匹匹战马呼啸而过。

    “公主。”

    当一行骑兵停下,王翦见过。

    赵夫人是正室,只有一位,当然叫侧室为公主。

    “公主。”

    身后的秦军骑兵,同时说道。

    “你便是王将军了,太孙和余提到。”

    开口的女子身形高挑,有着小麦色的肌肤,却不失女子的精美。

    一袭戎装,显得飒爽英姿。

    “正是臣。”

    王翦带上臣字,眼前的侧室不一般。

    六国中,公主的身份常见,可贵在协助太孙,稳固河套地区。

    “王将军。”

    前身是朐洐骑兵,现为秦军的一员。

    “过来的俘虏,人数五万,奉太孙之命押送至此,进行开荒。”

    王翦道明来意。

    “哪一国的?”

    嬴策纳入的侧室,原朐洐公主,玉云随口说道。

    “长平一战,赵国的俘虏。”

    此战早传遍天下,王翦如实说道。

    “总计多少万?”

    玉云询问。

    “至少四十万。”

    可能战事结束,放部分回去,王翦说出个大概。

    战事顺利的话,人数减上一番,应该二十多万左右。

    “四十万!”

    玉云顿时讶然。

    之前朐洐的部众,人口也不过如此,相差不大。

    楚魏韩三国的俘虏,全部加起来,压根抵不过,还全是青壮年。

    只能说,策郎的手笔真大!

    “由于人数多,计划分成数批,陆续押送这里。”

    王翦接着说道。

    “有了俘虏们的开荒,河套地区越来越有生气。”

    玉云清晰感受得到变化。

    “这里大多是平原,适合开荒,等发展起来,不会逊色关中。”

    王翦不知道的是!

    现在的关中,远远不是后来的关中,巅峰时刻没到。

    要不然,河套地区肥沃几分,无法和八百里关中匹敌。

    “生活安定,愿意打仗的,加入军伍成为秦军。”

    “多了这些,少了别的。”

    后面的内容,玉云并未明确表达。

    “暂时适应不来…”

    那就是秦法严厉,原朐洐的许多人不习惯,时不时向她叫苦。

    回咸阳,她和策郎说一下,听一听他的意思。

    策郎到底是太孙,未来的秦王,在外人面前,她不说大秦的一句不是。

    “用不了多久,大家过得更好。”

    王翦隐隐听出弦外之音。

    然而大秦的体系,不好多做评论,往往一些祸端,恰恰为此引发。

    “赵军俘虏,安置在西套的富平县。”

    玉云指去的方向,铜口到石嘴子之间,所处的平原地带。

    也就是青铜峡,石嘴山,隶属贺兰大山的余脉。

    “西套。”

    王翦初到河套地区,押送俘虏的过程,大致了解过相关信息。

    “东套由楚魏韩的俘虏,进行开荒,西套尚未进行。”

    玉云介绍道。

    “公主安排。”

    对于王翦,只要俘虏人待这里,哪里开荒都一样。

    “俘虏的食士标准,照旧?”

    玉云在确认。

    “照旧,太孙不区别对待他们。”

    途中,王翦收过一则诏令。

    “遇见太孙,无疑是他们的运气。”

    玉云坦率的说道。

    成了匈奴,东胡等势力的俘虏,活脱脱的奴隶,一般痛苦死去。

    成六国的俘虏,待遇好一点,却是够活着而已。

    “的确,放以前的策略,就地坑杀。”

    王翦深表赞成。

    直至太孙的出现,改变大秦对待俘虏的方式,不杀伤他们。

    “王将军,余带你们到西套富平县。”

    玉云一扬缰绳。

    “传令,命赵军俘虏跟上。”

    王翦朝着副手说道。

    “唯。”

    随即,秦军里面的骑兵,来回奔腾,以传话赵军俘虏。

    “总算,我们进入河套地区的地界。”

    “路程真远,走了多少天来着,已经忘记了。”

    “王将军派人传话,说再走一段距离,我们就到目的地。”

    “行了,我们先赶路,别落队了。”

    歇一会的赵军俘虏们,接着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