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秦:始皇帝是我后代 » 第四十章其实,背后是一场场博弈

第四十章其实,背后是一场场博弈

    “学吏制的改良,有助大秦进一步发展,老臣附议。”

    范睢当面表态。

    主要本身并无族人,只有一个家室,改良的内容不影响自己。

    关键时刻支持太孙,君王换了人,丞相之位不受动摇。

    “老臣附议。”

    当年的楼缓只身一人,至现在,扎根大秦数十年。

    “臣亦附议。”

    改良方案堪称奇妙,吕礼等一小部分人跟进。

    专注律法的人不白学,给予更多的人,一个宝贵的机会。

    并且,强化法治的根基,提升公家的效率,找不出反对的理由。

    “有卿等辅佐,学吏制的改良,将实施到位。”

    嬴策开口一道。

    “几乎整个老秦系,反对着太孙。”

    夹在中间的白仲,处于踌躇不决。

    一边是亲属关系的太孙,一边是几代世交的老贵族,帮哪边说话,势必得罪另一方。

    不说话,两边通通得罪。

    “老臣附议。”

    嬴兴一同说道。

    “臣附议。”

    尽管嬴柱害怕侄子,朝自己下手。

    可是,关乎到大秦的发展,有人极力阻拦,哪能坐看不管。

    正好,楚系不是自己带领,省去为难。

    “学吏制存在弊端,臣附议。”

    太孙亲属的加入,白仲下定决心,无视背后的目光。

    “白家是叛徒,老贵族里的叛徒。”

    老贵族不善的盯去。

    “卿等的言辞,说明改良无错。”

    嬴策接受臣子们的支持。

    “学吏制的改良有阻力,更有助力。”

    朝堂上不全是反对的声音,小嬴政为之振奋。

    “一炷香为准,过后议此事。”

    嬴策走进偏房,给了缓冲的时间。

    “唯,臣等遵命。”

    不逼所有人表态,正合百官的意思,可以思索思索。

    反对改良制度,反对到底,还是说,答应开出来的条件?

    “阿父,有一小部分文武的支持,怎么停下来?”

    小嬴政见过自家大人,一边说道。

    “尽量安抚好朝堂的人,从而,延伸至各地的官吏。”

    “确保实施政策时,他们不在暗中对着干,包括曲解政策的意思。”

    嬴策讲明道。

    “为了切身的利益,什么举动,都做得出来。”

    请太孙三思的回响,小嬴政言犹在耳。

    没经历刚才的反对,估摸着,自己不理会他们,政策照常颁布。

    “不安抚好朝堂的人,最后把怨气,撒向庶人,农人。”

    嬴策不当成是妥协。

    其实每一重大政策,牵扯到各方的利益,背后皆是一场场博弈。

    除非疯狂爆人才,把大秦上下反对的人,换一个遍,怎么舒服怎么来。

    然而,现实终究是现实。

    “朝堂的博弈,本不该波及治下的庶人,农人们。”

    小嬴政为无辜的人们,鸣不平。

    “不以个人的意志,而改变事实。”

    嬴策到底没掩盖,让政儿提早认清。

    “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小嬴政有心改变现状。

    “自然有,朝堂的博弈,利益瓜葛,不能一味的压制。”

    “好比如,学吏制的改良,事情的本质一致。”

    嬴策举进行中的例子。

    “政儿会努力学的。”

    小嬴政有了想做的事,继追赶阿父,多了一个目标。

    或许,上次请命的修改律法,已经是萌芽了。

    “别站着了政儿,歇会,距离再议有一段时间。”

    嬴策让后代坐下,聊起别的。

    “你们同不同意,太孙改良制度?”

    这边的殿内,部分山东系,楚系的大臣聚在一起。

    老贵族那边,他们一直融不进去,去了也没啥用。

    “不同意,我楚系恢复不久的竞争资格,估计得取消。”

    麃公提出自己的顾虑。

    “解除带头人名额,应该不会食言。”

    楚系里有人说道。

    “我们不同意改良制度,太孙取消竞争机会,礼尚往来罢了。”

    麃公不至于这么天真。

    没发生此事前,太孙的确不食言,做到公平的分给他们派系,相等的职位。

    他们不同意,太孙肯定反击,学君王冷落楚系。

    “这个…”

    说话的人无言以对。

    “别说你们楚系了,说大家的处境。”

    部分山东系不满。

    “同意改良制度,意味着,永远失去持续的利益。”

    麃公是军功升上来的,没怎么过接触潜规则。

    架不住底下的人,不断向自己送礼,选择不收,他们反而不安心。

    “照本大夫看,不能同意。”

    “你们是干脆,我楚,万一失去竞争资格,争不过你们。”

    “要不是老本撑着,这会,势力兴许退出朝堂。”

    “说这种话干嘛,我们要避免内讧。”

    “保住手里的利益,较为重要,为后代想想。”

    讨论中,双方差点争吵起来。

    “不同意,收回竞争机会,其余派系继续积压生存空间。”

    “太孙一收集到证据,也会动手,楚系难啊。”

    麃公惊觉,他们楚系的处境很危险。

    “要不,我们同意吧。”

    周边几个楚系,叹气道。

    “一旦下决定,后悔不了。”

    麃公不痛快的说道。

    “我们别无他选。”

    几人苦涩的说道。

    不同意,的确保住手里利益,可太孙收回竞争机会,其余派系照常积压他们。

    同意,永远失去持续的利益,保住竞争资格,手底下的人不会出事。

    “行了,我楚系支持太孙。”

    麃公呼出长气。

    “别无他选。”

    其他的楚系,知晓从中利害,苦涩别无二致。

    “你们再考虑考虑。”

    部分山东系的大臣,出言挽留。

    “不作考虑。”

    楚系大臣扭过头。

    然后,回到各自的座位,他们怕克制不住,真的重新考虑。

    “我们怎么做,蔡少宰你又不说话。”

    部分山东系的大臣,面面相觑。

    有了楚系的同意,支持学吏制改良的人,占了朝堂一半。

    “没什么好的主意。”

    蔡泽把苟字精髓发挥极致,不到时候绝不说。

    “不如,看看老秦系那边的动静。”

    随即,部分山东系望了过去。

    “不与叛徒白家来往,居然支持中山,太孙他。”

    一老贵族差点说漏嘴。

    共同讨论的人,除却他们老贵族,多其余的老秦系。

    “说叛徒过了,白家不支持太孙,又能支持谁。”

    甘驰说了句公道话。

    “假如支持我们,倒是不合理。”

    面上这么说,丕锐在暗中骂开了。

    “只知律法的各族子弟不少,考核方式一变,打击非常大。”

    老秦系文武顾不上白家,只想讨论出解决的方法。

    “我们抓紧,一炷香的时间。”

    说到老贵族的心里面去。

    何止不少,靠硬背律法,毫无才能的子弟,占据的比例极高。

    遭到淘汰,他们在各地损失的职位,无法预计。

    “各族子弟,辛苦通过的考核,不能因一时改良制度,就失去了。”

    “对他们不公平,白白浪费努力。”

    桓赟酝酿着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