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秦:始皇帝是我后代 » 第三十九章请太孙三思之声,回响

第三十九章请太孙三思之声,回响

    “臣等见过太孙。”

    “诸卿坐。”

    例行朝议的一天,百官各自落座。

    “哪位臣工,为孤说一说学吏制。”

    嬴策扬起声。

    “好端端的,突然提到学吏制,太孙要做什么。”

    百官集体疑惑。

    要说不懂,或废掉学吏制,太孙维持过法治的根基,没道理这么做。

    “回太孙,始于秦孝公时期,我大秦选拔人才的途径。”

    “随职位变化,加大律法的深度,依规定处理政务。”

    “由法官,各级官吏传授学子,庶人农人们,有关的律法学识。”

    “学吏制,大致如此。”

    范睢简略的说道。

    “今后的法官,各级官吏不得传授,有关律法的学识。”

    嬴策一石激起千层浪。

    “他们不传授,过不了多久,大秦找不出知晓律法的人。”

    “乱来,简直乱来,何人出的馊主意,还是太孙的意思。”

    “待人人不知晓律法,拿什么衡量个人的才能,届时,大量庸才进入公家。”

    “太孙擅长打仗,不擅长治国。”

    百官瞬间炸开锅。

    “侥幸当了太孙,没我们的支持,什么都不是。”

    老贵族在看热闹。

    “于咸阳,郡县两级设立学院,向求学的士子,庶人、农人们传授律法。”

    嬴策继而说道。

    “设立学院?”

    百官戛然而止,注意力全在学院两字。

    “法官,官吏的传授,转移到公家设立的学院,绝了。”

    蔡泽拍案叫绝。

    从前求学的人,记住法官、官吏,唯独遗忘出力多的公家。

    将来反转,仅记住公家的师恩,轮到这些人遭遗忘。

    “可是,断了他们的政治助力,不肯轻易就范,要生事。”

    沉浸政治半辈子多的楼缓,预计即将发生的事。

    政治助力,平时用不着,关键时刻可以救命。

    “听太孙如何说。”

    有了学院的替代,蔡泽盲猜一手,别有下文。

    “且听。”

    楼缓赞成道。

    “中止底下的官吏,从中收礼,永久减少额外的收入。”

    在朝堂混久了,即便麃公是武将,自知存在的潜规则。

    收礼是个概括,师从官吏的一刻,到考核通通要钱,带来的财富相当可观。

    除非大商人,跨国性的商人,寻常商人比不上他们的吸金效率。

    “引发他们的不快,设立学院,怕是徒增波折,可能设立不成。”

    嬴柱没插话。

    中止生财之道,无异于要了他们的命,反抗肯定异常激烈。

    “学院内传授律法的人,从新任法官,刚学成的士子,庶人农人他们中间,进行选拔。”

    嬴策要杜绝习惯收礼的官吏,带坏学院风气。

    “准备处置收礼的官吏。”

    摆明不用这些人,百官们难免有这样的猜测。

    “师恩,财富全是他们的,成本给公家,不处理实在不行。”

    待偏房的小嬴政,迫切感越加浓烈。

    “此外,精通律法,不作为考核的唯一标准,也不优先录入。”

    “增加自身擅长的才学,一同考核。”

    嬴策一步步展开改良方案。

    “精通律法,失去优先权!”

    这条信息,比刚刚的一条还猛,百官无法平静。

    “恕老臣多言,律法不是考核标准,以其余才学为标准吗?”

    范睢率先回过劲。

    如果说,以其余才学为标准,本质不变,从极端走向另一极端。

    并且,丢了法治根基的土壤,远不如原地不变。

    “也不是,律法的侧重不变,多了自选擅长的才学,一同考核。”

    “律法,加自选的才学,考核要同时合格才行。”

    嬴策细说了一下。

    “自选的才学,多少门都允许还是…”

    极为巧妙的制度改良,范睢追问。

    “选多少门都允许,不强求选哪门,前提是全部合格。”

    不问,嬴策照样会说。

    “彩,彩彩。”

    范睢连声称彩。

    一定范围降低比重,却是保证律法的地位,无可动摇,强化法治的根基。

    大大降低,在学的士子,庶人农人们的抵触心理。

    另外一方面,最大限度招纳到,才学类别不同的人才。

    公家系统的效率,放眼六国已是顶尖的存在,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得达到多骇人的地步。

    针对吏治制的一步改良,堪称奇妙!

    “太孙较之多年前,更厉害了。”

    白仲感受到昔日玩伴,质的脱变,不再是一味热血的阿策。

    不打破现有的选拔过程,偏偏做到律法,失去最初的优先权。

    “有两下子。”

    见过许多事的嬴兴,知道有多不易。

    “法治根基不可改,太孙你说过的,更严惩过他人。”

    淘汰只知律法的,一些大臣连忙说道。

    “我楚系许多人,在淘汰的范围内。”

    麃公脸色一变。

    当初,为了独霸政坛,楚系上下拼了命的学律法,比肩老贵族。

    “是极,难道太孙要翻案!”

    憋着一肚子气的桓赟,找准机会输出。

    他们老贵族,起先不适应变法,以至于反对,后发现其中的益处。

    利用知识垄断,让族里的子弟硬背律法,争取人人进公家任职。

    不具备才能没关系,背得出律法内容,足矣。

    “太孙三思,不能改优先权,维持法治的根基。”

    丕锐出列。

    “请太孙三思,维持法治根基。”

    看热闹的老贵族,全坐不住了,里面有甘驰他们身影。

    “叫你维持法治的根基,别想成功实施下去。”

    耳边充斥三思的回响,低着头的桓赟露出笑容。

    “请太孙三思,不能改优先权,维持法治的根基。”

    麃公加入劝阻的队伍。

    有点才学还好,只知律法的人,统计错田地、税收,没办法避免。

    借此贪墨的人不在少数,演变至今,成为一种常态。

    “说的好听,维持自己的职位,贪墨的钱财罢了。”

    三思的声音不绝于耳,小嬴政很想冲出去,支持阿父的做法。

    下一秒,脚下跨出的一步,提醒他要沉重点。

    “请太孙三思。”

    楚系的大臣紧跟其后。

    “请太孙三思…”

    山东系的部分文武上前。

    “强行实施,等于跟大半个朝堂,公家为敌。”

    大臣站满通道,不乏几个派系的人,嬴柱都感到压力。

    “暂缓吏治制的改良?不与大半公家的人为敌,作出让步?”

    剩余的一小部分人,等着太孙的决定。

    “实施政策,需要一定的时间,具备别的才学,来得及重温。”

    “学吏制,要求的考核标准,不是广大臣工的错。”

    “统计过失,可能的贪墨,平时的收礼,孤一概不追究。”

    嬴策直白的表明。

    针对学吏制的改良,他一定会实施,但是,可以不计较那点破事。

    就算要计较一些人,绝不是眼下,莫当铁头娃。

    “容臣等考虑。”

    一番话并不强硬,反而留了余地,反对的大臣迟疑。

    “中山狼的阴险,一点没变。”

    老贵族们暗暗说道。

    就剩他们老贵族反对,违背隐藏背后,较量中山狼的初衷。

    十几家老贵族的下场在前,暴露心思的举动不做。

    “阿父给出机会,不把握住,就是他们的事了。”

    小嬴政的呼吸,跟着殿内逐渐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