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商人永存 » 第九章 高层会议

第九章 高层会议

    祝旺听到了这句话,可以说是真的喜出望外。当即哈哈大笑。

    这可给祝锡吓坏了,赶忙的关上了门,随即要教训祝致远。但祝旺表示无需如此,并严厉的嘱咐道:“致远今天已经杀了一个奴隶了,他现在已经不是六岁时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了。”

    随即看着祝锡那满眼的不可置信,吩咐道:“小格和小戾,来得晚,没有看到。你可别嘴贱说出去。”

    祝锡随即明白了,这是要让致远藏锋守拙啊。难怪要把那五个奴隶的眼睛和舌头都捣毁,还立刻把祝引重给关起来,这完全是怕泄露消息。防止吕家众人立刻针对祝致远。

    祝锡赶忙赔笑:“阿翁真是高明,不过这小子这次杀了奴隶没让外人看到,也真是走运了。”随即从身上掏出来了一个布兜和一个小盒——小盒里放的自然是五株雪莲,布兜则是他祝家应得份额的生姜——随即跟祝旺介绍了一下交易的具体情况。不过祝旺根本没看这些东西,仿佛面前的物品不值一贝。

    祝旺淡淡的吩咐着祝锡:“这个小盒的药材,明天给赵州长送去,他那边祭祀应该能用上。至于生姜,交给祝戾去处置。家里他管田地那边,你还管你的锻造铺子就行。”

    “这一次,致远居然可以通过霍崇茂那小姑娘,把那袋铜块转交给巴戎,聪明,着实聪明。”祝旺又高兴地看了祝致远一眼,随即安排一个信得过的奴隶,去取了160朋的贝币给了祝锡。“拿着,回去把账做一下,免得被东伯侯那边发现了。”

    随即,祝锡也开始讲起了吕展的计划,随即有些担忧的询问:“吕展的计划确实很好,但是这样会不会恶了上帝和我们四家的祖先?到时候祖先不保佑的话……”

    祝旺却直接白了他一眼:“你连我装病要引出吕家和蔡家都不知道,这些你就别管了。”随即沉吟了片刻,“吕家虽然对我们也图谋不轨,但是起码这个计划上没什么大问题。”

    “到时候,一是卖花椒,绝对不能在我们的铺子里卖出去。你可以丢些家里不重要的奴隶过去,回来大不了全杀了就是。”

    “二是今年的花椒拿到之后,你联系一下蔡家的人,一起送到赵州长府上一些。然后让他也送一些去彭城。让彭城那边,一起分享一下这天赐之物,毕竟我们不能白拿那观星和占卜之术。接着再让赉儿单独给东伯侯送一些,这样既可以打响这花椒的名头,也可以因为献宝有功,让两边都奖赏我们祝家。”

    “至于更多的事情,到了那时再说,现在再规划也是无用的。然后你最近开始,就要训练祝戈,这孩子之前总被引重欺负,你多教他些真本事,也算家族对他的补偿了。”

    随即祝致远也静静听着祝旺对祝锡的安排,一面静静思考为什么祝旺要这么去安排,在祝致远看来,这可是宝贵的人生经验,外人可是根本没这个机会的。所以不仅不像一边的小孩子一样去在一旁无所事事的玩耍,反而听得炯炯有神。这让祝旺再一次坚定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致远,你也来说说你的看法吧。”祝旺随即让祝致远来点评。

    在祝锡的诧异中,祝致远缓缓的给了一个建议:“我提议,可以由一个我们信任的奴隶,或者是旁支的子弟,随身带一块刻有我‘祝’氏的铭牌,见此物如见族长。以此来约束大哥引重。”

    祝锡开始还在想着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和适合的人选,祝旺也是在琢磨着,随即说了一句:“致远这个想法很有新意,等会小格和小戾来了后一起讨论一下吧。”

    随即,祝旺让一个奴隶去喊起伙夫,要伙夫随便的烤些肉,弄些小米饭,并特意嘱咐了要带上祝致远的吃食。毕竟常人一天要吃两顿饭,祝致远和祝锡下午这顿可是一直没吃的。

    祝锡想了想,也是,自己一直绷着一根弦儿处理着交易的事项,确实一直没有吃过东西。此刻祝旺一提,也是觉得饿了,也派了个奴隶去寻点果子,让他先垫上一口。

    不一会,去寻果子的奴隶拿了几个桃子回来了,先在祝旺面前摆了两个最大的桃子,然后再给祝锡拿了七、八个,最后才将三个有点小的桃子给了祝致远。

    随后,祝旺拿起来象征性的吃了一口,祝锡才开始吃了起来。过了一小会,几个奴隶端上来了五碗小米饭,十盘肉——五盘鹿肉,五盘猪肉。其中猪肉由伙夫特意撒了一些花椒去味,尝起来并不会有太多的腥味。

    当奴隶把这些东西分成五人份分别摆好后,又特意拿出来了几个竹制的罩子罩在了上面,让食物可以凉的慢一些。

    三人又等了一会,祝戾和祝格先后回到了祝家,祝戾毕竟只是处理一下店铺的事情,通知了下面干活的人祝旺的安排,随后做了一些安排后,就回到了祝家。

    而祝格则是调了一匹骏马,把附近几个大族都走访了一遍,不过也没说和吕家的那些事,只是言说家族里有几个奴隶不服管,明天中午要在允市上行刑。这通知的大族里,自然包括白天跟霍家抢熊仔的柳家,但是并不包括吕家——毕竟祝旺安排吕敦去了。

    祝家祝格的到访,可给柳家的人吓坏了,生怕祝家和霍家联手,直到祝格说明来意,柳家的人都有点发蒙,暗自商议着这是不是祝家特意的杀鸡儆猴。商量无果后,柳家的人都惴惴不安的睡下了,静待明日的到来。

    至于吕敦,尚未回到祝家,估计吕家正为这件事忙的鸡飞狗跳。

    再说祝家,祝旺看人已经到齐了,自然是宣布一声,开始吃饭,此刻虽已至半夜时分,但众人忙了一天,却也将饭和肉都吃了个干净。

    待最后一人放下筷子,祝旺让奴隶将碗筷撤下。随后淡淡开口道:“既然吃过饭食了,那我们就开始商议吧。”

    “第一条,是关于对祝致远的惩处。”祝旺看了一眼祝锡、祝格和祝戾三人,“我想到了一个办法,以后我们可以安排一个我们信任的奴隶,或者是旁支的子弟,随身带一块刻有我‘祝’氏的铭牌,见此物如见族长。以此来约束引重。”

    “随后关于引重的处罚,我要求他去祖地,每天为祖宗扫坟。随后我们不定时去抽查引重的行为,如果他连这点事都做不好,那……”说着祝旺的眼神开始犀利了起来。

    祝格和祝戾开始沉吟了起来,发现这是个不错的提议。而祝锡则提议:“人选的话,等大哥回来了再安排吧。毕竟,这是大哥的嫡子!”

    这话说出来之后,让祝格和祝戾眼前一亮。确实,这样谁也不会在未来被祝赉埋怨。随即一起同意了祝锡的提议。

    “那第二件事,锡儿,你跟他们讲讲吕展的计划。”祝旺吩咐道。

    随即,祝锡重复了一下吕展大致的计划,只是讲到后续安排几个靠谱的奴隶带些莱夷小队来犯这里,让祝戾和祝格不禁眉头一皱。在他们看来,这件事,着实不好做。

    随即,祝锡解释道:“这件事最难的一点就是,回去的奴隶还会不会真的给我们做事。毕竟我们抓到的男nú隶都是yān割过的,没法用他的亲人来威胁他。而女奴隶逃跑更是不可能,毕竟女奴力气小,长时间吃不饱饭,女奴隶更不可能跑到莱夷那边。”

    “一旦有女奴单独跑回去,第一时间肯定会被那边直接杀掉。这样根本达不到我们的目的。”

    “而且今天大家都看到了,八个奴隶一起抓致远,致远才十岁啊,八个奴隶都抓不到一个致远。这里虽然有致远聪颖的原因,但是……”祝锡刻意沉吟了一下,“主要是奴隶都没有武器,但如果把武器给了奴隶,很难保证他们不会造反。”

    祝戾随即赞同道:“确实啊,如果给这些奴隶武器的话,肯定会有人造反。”

    祝格则是在思考着:“吕展这个计划,实施起来确实风险很大,但是收益确实也大的惊人。”随即抬起了头颅,郑重嘱咐道:“那我们得小心,以后吕家也对我们这么做啊。”

    祝旺眯着眼,点了点头:“好了,今天很晚了,大家先回去睡一会吧。祝锡,明天得辛苦你一下,一早去监督吕家在允市上设立一个祭坛。”

    “明白的,阿翁早些休息。”随即祝致远跟着祝锡回家去了。

    -------------------------------------

    同一时间,吕家。

    吕展正头疼的看着吕敦。听完吕敦所说的内容后,他现在一个头变得两个大。他也是做梦没想到,祝引重能现在就要杀了祝致远,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

    现在吕展也没办法了,只能紧忙把家族的族长吕骏请出来。

    吕骏听了后也是头大,毕竟人是吕展送过去的,如今出了这样的事,吕家自然逃脱不了干系。同时吕骏又问了一下祝旺当时的情况,根据吕敦的描述,吕骏断定了这是祝旺在装病,更是觉得有些恼火。

    “可恶啊,我跟祝旺斗了一辈子,怎么这次还是输给了他。”吕骏也是极度的难受,这次的失败不仅是谋略上,更是证明了祝旺不仅敢跟他玩,更是敢跟他赌自家未来的运数。

    “报,蔡家蔡宣来访。”一奴隶进来报告,随即蔡宣直接走到了吕展身前。

    “吕展,这次可……啊,骏叔也在啊,晚上好。”

    “宣丫头,我们也正想找你呢,这事儿,你听说了吧。”吕骏问道。其实这个不用去问,蔡宣这么晚了还能过来,必然是已经知晓了此事。

    “哎,确实,这祝引重怎么能兄弟相残呢?毕竟都是同宗之人啊,也不怕祖先怪罪。”蔡宣见吕敦也在,便假惺惺的说道。事实上,蔡宣也属于一个无神论者,是不信所谓的上帝和鬼神的。不过,此刻确实要说一些场面话。

    “我蔡家愿意出两百枚箭杆,不知道这份赔偿,骏叔叔和吕展觉得如何?”蔡宣思量了一下,问道。

    “我蔡家刚用八块石板,刻出了一套《归藏》,这套归藏,我们吕家就送给祝家当做铲除奸佞的贺礼了。”吕骏听了蔡宣的赔礼居然是两百枚箭杆,顿时心中一惊。随即咬咬牙,把自家前后用了五十个奴隶,雕刻了将近半年才雕好的《归藏》赔给祝家。

    “好,那蔡宣告退。”随即蔡宣轻弯柳腰,行了一礼,出了吕家的门后回了蔡家。

    随即,吕骏给吕展来个了耳光,直接把吕展掀翻在地。“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随后吕骏去后面休息了。留下吕展发了一会呆,不知道他在盘算什么

    翌日中午,允市上,祝家祝锡正在大声的向着周围讲述了玄鸟是如何的灵验,保护了祝致远。最后家族的人把这些奴隶杀了三个,捉了五个。

    接着对周围的奴隶喊道:“把牠们带上来。”

    随即,祝锡向着众人喊道:“想必,大家还记得,我们当年为何把这里,叫做允市。”

    -------------------------------------

    当前可公开的情报:

    在黄帝时期,指导人们种植黍(黍子,去皮后称黄米)、稷(小米)、菽(豆类的总称)、麦(小麦)、稻(水稻)五种谷物的种植,是头等大事。

    为此还特别设立了一个官职,到了商周,更是演变为多个官职。如草人(掌管改良土壤,分辨土质,确定种植种类与耕作之法。);稻人(掌管泽地治理、稻麦种植指导。)。

    本书的朱柯城位置在今天济南附近,所以对于有争议的稷定义为小米。而不取高粱、大黄米的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