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梦世枕 » 0026 班师

0026 班师

    夜晚,董卓营帐内。

    “啪!黄埔义真曹孟德拿下广宗?张角张梁已伏诛?”看完斥候递上来的文书,董卓大手狠狠的拍在案几上,满是横肉的脸庞狰狞扭曲。他刚到下曲阳不过半日,正准备休息半日,明日清晨攻城,拿下张宝,夺得平定张角的首功。他不傻,他深知在官场上,靠山背景的重要。他是武将,明面上是大将军何进麾下,但是早年郁郁不得志,沙场上摸爬滚打多年一直都是副手,战功赫赫却无人为他在朝堂上说话,于是他后来又主动靠上宦官,卢植下台他能上位,就是宦官运作的结果。何进虽有微词,派黄埔义真制衡他,但只要他夺得战功,证明他比卢子干,黄埔义真强,那朝堂上的两拨势力都会拉拢他。为了不让黄埔嵩干扰他,他分兵之时特意大张旗鼓,就是要把黄埔嵩钉在广宗不得动弹。可是看完战报,他才知道,黄埔嵩居然利用他,来了一个将计就计引蛇出洞,现在他反而骑虎难下,变成了陪衬。好在黄埔嵩并没有绝情,斥候还给他带来了一些俘虏,为今之计他只有拿下张宝方能对朝廷有个交代,不然朝堂上那两拨势力不得撕了他?想通此处,他不看麾下将校兴奋的表情,命令明日攻城。其实他还是主观了一些,黄埔嵩派人带来十几个俘虏不是为他,是为了打击下曲阳的士气,让官军少些伤亡,而且,他更不知道,如果不是李长歌的计策,历史上他会更惨,没有打下下曲阳,然后被黄埔嵩替换,赋闲在家直到西羌再次叛乱才被启用。

    次日清晨,下曲阳官军列阵完毕,董卓用俘虏敲山震虎,打击城中贼军士气。惊怒的张宝差点要出城和董卓拼命,但是被城中贼军劝下,董卓砍杀俘虏,令大军攻城。他没想到,他这一举动却激发了城中贼军哀兵之威。本来看到俘虏而且都是熟知的渠帅将校,城中贼军对董卓言天公将军地公将军已伏诛已信大半,士气萎靡,要是董卓能缓一两日攻城,效果会很好,错就错在,董卓当面砍杀俘虏,即刻攻城,让贼军觉得投降也是死,倒不如杀一个赚一个,倒是激发了贼军死志。

    这一打就是三日。第一日,贼军死志激发,愣是挡住官军两千先登军的冲击,力保城墙不失,虽然伤亡惨重,却无人投降。这一日官军损失两千四百人。第二日,贼军自知抵挡不住官军攻城利器,遂将城门用石块封住。官军无奈,集中投石车轰塌一处城墙,派军攻入城内,同时以飞梯云梯先登,终于拿下西面城墙,但是城内贼军却没有投降,反而利用城中街道巷口节节阻击,城中四门已封,老弱妇孺自觉逃生无望纷纷加入抵抗,领官军苦不堪言,这一战一直打到第三日午时,退守衙门的张宝最后拔剑自刎,贼军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无人投降,只剩三万余手无寸铁的老弱妇孺。这一战,官军损失三千五百多人,气的董卓下令屠城,将城内洗劫一空,分发官军将士。而他不知道,他这一怒之下的屠城,日后论功行赏给他带来的影响有多大。

    董卓将张宝枭首向洛阳报功后,率军驻扎城外,等待朝廷命令。百里之外,广宗城内,黄埔嵩同样也在等朝廷之令,他和董卓不一样,他城内还有七八万俘虏,如何处置要看朝廷下诏。

    攻破下曲阳后的第三日,城内衙门,广宗县令等官员已被贼军杀害,现在是黄埔嵩四人的临时府邸。黄埔嵩看完下曲阳的战报,表情微冷,递给曹操。曹操察觉到黄埔嵩有些不对,疑惑看完战报,“屠城?所得已充军需?”曹操明白黄埔嵩所想,董卓已经不能用嚣张跋扈来形容了。古时候外族入侵,叛贼内乱,血腥镇压之下,屠城之举偶有发生,但是每行此道必然会遭到当时文人的猛烈抨击。古往今来,多少枭雄在历史上留下了屠城或坑杀俘虏的骂名,哪怕后来的曹操以为父报仇之名攻打徐州屠城,都造成他麾下不少文人的联合反叛。这种事连皇帝要实施都要考虑手下文臣的反应,你董卓不过一届武将,你怎敢如此?

    徐庶闻言也拿起战报,看完之后不禁骂出声来“董卓匹夫!”他生活在社会基层深知百姓穷苦,虽然下曲阳的百姓大多加入了黄巾叛贼,可面对手无寸铁的老弱妇孺,你董卓怎么下得去手?再说怎么处置那是皇帝的决定,你又怎么可以如此越俎代庖?

    “这件事日后朝廷自有定论,朝堂上会有人拿此事做文章。如今张角已覆灭,天下蛾贼只剩并州兖州两股势力较大,其余皆是小股叛贼,相信朝廷不日将下令班师回朝,剩余剿贼之事定会交由地方军处理。元直,长歌随我和孟德回洛阳领赏吧。”黄埔嵩知道董卓的事不是他们能处理的,让朝廷去争论吧,现在大局已定,他想的是带这两个年轻人回去为朝廷举荐人才。

    “是,一切由将军做主!”李长歌看到徐庶欲言又止,所以抢先答道。徐庶见李长歌已经答应,只好先答应回去再问问这个小弟怎么想的。

    “哈哈,好,到了洛阳,哥哥带你们尝尝真正的美酒,领略一下帝都的繁华。”听到两兄弟都同意,倒是把曹操高兴坏了,直言到帝都要尽地主之谊。

    晚上,徐庶李长歌帐中。“兄弟早些日子不是说等平定叛贼就闯荡天下吗?怎么今日又答应黄埔将军去帝都领赏呢?”徐庶对朝廷还是抗拒。

    “兄长你听我说说,再看看我的决定是不是正确。兄长你我相识也一月有余,这一个月,我们经历了长社城围城,大火破波才,雪谷阻击等等,兄长觉得个人用武能拯救天下百姓吗?”李长歌看着徐庶思索的表情继续说到“兄长经历过这些,应该也有感触,在战争面前,个人用武的局限显而易见。兄长想仗剑天涯行侠仗义没有错,可是兄长,仅凭无力,兄长能救几人?我知兄长心怀天下百姓,但光有勇武杯水车薪,兄长还需要其他的一些条件?”

    “是什么?”徐庶问道。

    “兄长觉得这天下如何?”李长歌没有直接回答,继续问道。

    “朝廷昏聩,民不聊生。”徐庶不假思索的回答,这些他早就知道。

    “那我说大汉不出五年必有大乱,兄长信吗?”李长歌躺在行军床上随意的说到。

    “这…”这句话把徐庶惊到了,虽然现在大汉很多地方非常混乱,又有黄巾叛乱,但是朝廷威严尚在,只要皇帝清明,也不是不可拨乱反正,怎么五年内必有大乱呢?

    “兄长不必怀疑我的话,日后自有分晓,而天下大乱之后,兄长想要拯救百姓就需要土地,钱粮,人口,谋略,军士等等。要不然你前脚救人,后脚离开,又被贼人祸害,你怎么救?救的了一时救不了一世。简言之,兄长,为了大乱之后我们能够拯救苍生,我们需要背景,势力和志同道合的伙伴。而我们这一次去帝都,就是争取背景,兄长你想想看,在回答我。”

    这一番话说的徐庶哑口无言,两人都陷入沉默。徐庶在想李长歌的话,李长歌给他时间去思考。

    两日以后,收到朝廷诏令,班师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