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梦世枕 » 0027 诡辩

0027 诡辩

    七日之后,帝都东门。黄埔嵩,曹操,李长歌,徐庶以及董卓在城门口迎上了在此等候的宦官赛硕。军队押解俘虏返回南军大营,他们要去朝堂面圣了。

    “恭喜各位将军凯旋,早朝刚结束,陛下命奴家在此迎接各位前往大殿面圣呢!”赛硕看到曹操有点不自然但是很快掩饰过去。

    “有劳中常侍大人带路。”几人虽然心里看不起宦官,但是面子还是要给的。

    进入帝都不得骑马,这是李长歌来到汉末第一次进入王朝的都城,繁华的街道,熙攘的行人,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和他们辗转豫州冀州仿佛两个世界,这里没有流民,贩夫走卒的穿着都很整齐干净。只是看到虎贲军在前引路,行人才纷纷避让。

    帝都之大也让李长歌和徐庶瞠目结舌,从东门行至禁宫就用了半个时辰还多一点,也难怪皇帝摁着六七万御林军不肯送出去剿贼,这座城市没有五万人根本防不过来。

    禁宫的风格让李长歌想起皇陵里阿旁宫的模型,没有紫荆城的华丽,却更多威严庄重。在大殿前,九百九十九个台阶寓意九五之尊,九数在古代是极数,只有皇帝可以用九辇,即九匹马拉的马车座驾,任何人没有皇帝的特许是不可以用九数的,否则视为叛逆,后来的益州牧刘焉就是因为用了九辇出行,被文人在朝堂上抨击,只是因为董卓入主洛阳,皇权没落,无力管他罢了。

    众人在此等候召见,李长歌不晓得自己能不能见到汉灵帝,却知道今天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黄埔嵩明面上是大将军麾下,曹操也是何进举荐的,宦官和士族不会让何进的功劳拿的那么舒心,连带着他们的赏赐也不会有预期的那么丰厚。

    “宣左中郎黄埔嵩,东中郎董卓,骑都尉曹操觐见。”黄门令一声高昂的吟唱,三人登阶离开,只剩李长歌和徐庶垂手站立。

    大殿之内,阵容强大,除了文官武官,中常侍都来了四个分立皇帝两边。“臣黄埔义真,董仲颖,曹孟德拜见陛下。”三人跪拜行礼。

    “三位卿家平身,此战剿灭张角逆贼全仗三位卿家运筹帷幄,将士用命。众位卿家,应当如何封赏啊?”汉灵帝刘宏心情很好,连带着说话声音都大了一些。其实怎么封赏都是他皇帝说了算,只是刘宏迷恋钱财,又深知低下站着的这帮人互相之间的勾心斗角,他就是想用这些人的博弈让自己少出点血,毕竟他手上那些官职是可以卖钱的,赏给别人他一个子儿都没有。

    “陛下,有功赏有过罚,乃圣明之君。详细战报诸位都已查看,有些地方值得商榷。”能站在朝堂上的官都是些人精,当然知道皇帝的小心思,司空袁逢第一个出列说道。“右中郎朱公伟的捷报昨日也已送到,臣凑请一并赏罚。”

    “准!”刘宏心里乐了,袁逢到底老辣,深知朕心。

    “谢陛下,诸位臣僚,张角蓄谋叛乱已久,战事突然,牵连之广乃百年罕见,自大将军查探到叛贼马元义之后,陛下从容应对,火速派出北中郎卢子干北据张角,左中郎黄埔义真、右中郎朱公伟南剿波才,四万御林军精锐出洛阳,陛下已然将生死置之度外。众将士本应效死已报陛下拳拳之心,然首战右中郎朱公伟贪功冒进,致使御林军损失六千余,此乃为将之过,当罚。幸朱公伟知耻后勇,联合南阳太守秦颉,江东新锐孙文台于南阳宛城剿灭叛贼余孽赵弘,可算是将功补过。”袁逢一段话说完,顿了顿似在看众人的反应,众人也无人出声反驳,毕竟朱公伟败了,而且败的还是皇帝的御林军,能够功过相抵不拿他下狱已经是开恩了,而且这符合李长歌对黄埔嵩朱儁说的预期,所以黄埔嵩也没开口。

    袁逢接着说道“左中郎黄埔义真运筹帷幄,临危不惧,坚守长社不失,将波才钉在长社寸步难移,实乃朝廷之幸。后又火破敌营,依仗陛下亲指骑都尉曹孟德羽林骑之利,里应外合剿灭波才,解司隶南路之危,实乃陛下圣明。”这一段拍马屁就很明显了,可偏偏让人无法争辩。不错,火烧敌营是你黄埔嵩想出来的,但援军也是你求的,你能说陛下派的援兵没用,谁能说?谁敢说?

    这一套说辞显然是之前就想好的,说了两段话,满朝文武竟然无人反驳,连宦官都出奇的安静,只有皇帝听得笑嘻嘻,就目前袁逢的说法,体现的都是他的雄才大略和宽容大度。

    这才一半呢,最重要的阶段开始了“广宗之战,卢子干畏惧不前,陛下英明,启用黄埔义真,董仲颖,两位将军被甲据鞍,一战而下,诛灭张角等叛贼首领,筑京观扬大汉之威实乃旷世之功。然此战却也有不足之处,其一,分兵之举是为败笔,广宗大营应有两万三千余,正道御兵,应当先全力攻广宗,后攻下曲阳,依御林军兵甲器具之利,短时间即可破城,为何行分兵之举,兵行险招,增长破敌时日,徒增伤亡?皆因将帅不和,争权谋利,置朝廷大义于不顾。其二,董中郎破下曲阳,不请朝廷指令,私自下令屠城,所得竟皆充军需,此举陷朝廷于不仁,陛下于不义,令天下士人抨击陛下残暴嗜杀实乃大逆不道,应当惩戒。陛下,此乃臣之浅见,是赏是罚全由陛下做主。”

    这一段话就是图穷匕见了,董卓是宦官举荐的,也属大将军何进的人,黄埔嵩实为清流,名义上也是大将军麾下。袁逢老而弥坚,三段话不光把几人的功劳说轻了,还隐隐向皇帝开炮,看,他们举荐的人给你带来了多少麻烦。而且效果非常明显,没看到皇帝听到最后脸色已经不好了,屠城之举必然引得士人抨击这个毋庸置疑,他最烦士人这一套了,要不然哪来两次党锢之祸。几个宦官此时也是脸色阴沉,既恨袁逢口不择言,又恨董卓愚蠢。

    “嗯,袁司空所言有理。何穗高可有话说?”刘宏已经没有开始的好心情了,这些文人就是能说会道,几句话既应了他内心的小心思,又打击了他的好心情。

    “陛下,沙场争锋,死伤在所难免,将帅之才各有千秋。此战有将帅之过,亦有陛下英明之举。黄埔义真,曹孟德南剿波才,北灭贼首不世之功应赏,董仲颖私自下令屠城,有辱陛下朝廷威名当罚。”何进也是思维急转,眼下只能保住皇埔嵩,曹操了,董卓反正和宦官眉来眼去,让他们头疼吧。

    何进这句简单直接的话倒是把中常侍张让着急了,连忙轻声在刘宏耳边说道“陛下,董仲颖早年在西北平定羌乱,战功赫赫,羌人彪悍,常有屠城之事,董仲颖此次也是习惯之下无心之失,况且眼下羌族不稳,陛下可平调董仲颖去西北震慑,亦彰显陛下容人之量。”张让想着功劳就不提了,别引火烧身,把这蠢货调去西北,眼不见为净。

    “嗯,朕自有安排。”刘宏心里通透三方勾心斗角,不过他的目的已经达到,怎么赏他心里有数。看着堂中三人,皇埔嵩,曹操冷静无惧,董卓慌张不甘。他们全程听着朝堂之上诡辩他们的功劳,董卓无疑是最大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