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圣祖 » 第六章 千里赴洛阳

第六章 千里赴洛阳

    光和五年,公元182年二月。

    光阴流转,春去秋来。

    这日,刘裕正在义庄中与高顺练兵。

    “公子!公子!了不得了!天子使臣到了,王上让公子速速回府!”刘全喘着气,跑到刘裕面前道。

    刘裕闻言心中一喜!

    猜是朝廷封官的诏书到了!

    “子平兄,家中有事,这里便交给汝了!”刘裕对高顺道。

    说罢,刘裕上马疾走!

    来到府门前,刘裕便看到两排士卒,身披甲胄,手持长矛,分列府门两侧。

    羽林郎!

    大汉最精锐的士卒!

    刘裕下马,径直入府。

    “裕儿,快来见过赵常侍!”刘利见刘裕走入厅中说道。

    刘裕闻言,抬眼一看,便看到一个颔下无须,身着黑色内侍服的宦官站在堂下,身后左右立着两个小黄门。

    “刘裕见过赵常侍!”刘裕抱拳说道。

    只见那宦官满脸倨傲,欠身对刘裕道:“咱家赵忠,有礼了!”

    声音尖细,刘裕听罢一阵恶寒!

    “吾靠!太监说话果然难听!”

    只见赵忠掏出一卷帛书,正色道:“河间王之子刘裕,接陛下诏!”

    刘裕闻言连忙面朝洛阳方向拜倒。

    “光和五年,春二月甲子,朕闻河间王刘利之子,器质冲远,风猷昭茂,更兼有卫霍之志,拜为雁门都尉,秩比两千石,银印青绶!”

    赵忠合上诏书,又从身旁的小黄门手中接过印绶,交予刘裕手中道:“刘都尉,恭喜了!”

    刘裕这才站起身来,手捧印绶,先朝洛阳放下一拜道:“刘裕拜谢陛下!”

    紧接着又朝赵忠躬身一礼:“谢过赵常侍。”

    “来人!把东西带上来!”刘裕向院中喊道。

    少时,府中下人便捧着一只箱子进来。

    刘裕走到下人旁,将箱子打开。

    赵忠看着这满盒的黄金,眼睛顿时眯成了一条缝,贪婪地笑道:“刘都尉有心了,咱家定会向陛下和张常侍如实禀告!”

    这一年间,冀州仙酿闻名天下,刘裕更是赚的盆满钵满,出手便大方了起来。

    “哈哈……”

    刘裕与赵忠对视一眼,会心一笑说道:“如此,便谢过常侍了!”

    其实汉末在想做官是件十分复杂的事情,像刘裕这种没加冠,也尚未举孝廉之人是不可能出仕的。

    刘裕看了刘利一眼,想来自家老爹没少费心。

    刘裕却不知道,近年来,朝中外戚与宦官争斗愈演愈烈,张让打算在地方州郡培植势力,刘裕又是汉室贵胄,出仕阻力自然小了许多。

    如若不然,赵忠也不会亲自前来,随便打发个小黄门就是了。

    这赵忠可是阉党中地位仅次于张让的人,由此可见张让拉拢之心。

    送走赵忠,刘利皱眉道:“裕儿,这赵忠不过一阉人耳,我儿何故如此待他?”

    刘裕摇了摇头:“父亲莫要小瞧这厮,近年来,陛下宠幸宦官,父亲岂不闻,陛下曾言张让是我父,赵忠是我母?”

    “陛下怎可这般……唉!”

    刘利抬眼望向洛阳方向,叹了一声,有些话他终是无法说出口。

    顿了顿,刘利又道:“裕儿,依你之见,我们日后又该如何?”

    刘利一脸愁容。

    “父亲,是时候离开冀州了。”如今官职已经到手,自己很快便会北上,将父母留在冀州,刘裕实在放心不下。

    “当真要如此吗,如今冀州虽有些盗匪,却也无伤大雅,裕儿是否多虑了?”刘利实在想不出离开河间的理由。

    刘裕恨不得直接告诉老爹两年后冀州就会大乱,黄巾起义席卷中原,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无奈,刘裕盯着老爹的眼睛,语气坚定的说道:“父亲,请相信裕儿!”

    刘利看着刘裕坚定的眼神,半晌,道:“既如此,为父这就去准备!”说罢不理刘裕,独自向后院走去……

    几日后,河间王举家迁往洛阳,传遍乐成县,百姓无不震惊!

    “高顺,你持吾书信先带将士们先去雁门安置,吾舅父看完书信自会明白!”城门处,刘裕沉声对高顺说道。

    刘裕获封都尉后,当即恢复高顺军候之职,统领刘裕手下这一曲人马。

    “末将遵命!”高顺抱拳恭声说道。

    “子平兄保重,日后雁门相见!”顿了顿,刘裕又对高顺说道。

    “公子一路保重!”

    汉末官员称呼自己的上官一般为姓加官职。

    按理说,高顺称呼刘裕应是刘都尉,可是此刻的高顺却称呼刘裕为“公子”,一般只有家臣或是仆人才会如此。

    刘裕重重的点了点头!

    “出发!”

    刘裕大喝一声,一马当先而去,身后跟着五十骑兵,以及河间王府大大小小的马车。

    此去洛阳千里之遥,又都是些老幼妇孺,日行最多五十里。

    “要到洛阳,少说也要一个月!”

    刘裕骑在马上,看着逶迤而行的众人。

    “母亲身体可还习惯?”刘裕走到最豪华的马车旁,问道。

    “裕儿不必担心,母亲无碍!”郭氏伸手撩开帘子笑了笑。

    前几日,因为刘裕不久后要北上雁门,为此,郭氏伤心了好几日。

    幸而有刘利从中劝解,又想到雁门太守毕竟是刘裕舅父,郭氏这才逐渐安心。

    有刘裕在,再加上五十名带甲之士,一路上倒也没出现危险,一路平稳而缓慢的向洛阳行去……

    一个月后。

    远远地,一座巍峨高大的城池映入眼帘,恢弘大气,厚重古朴!

    洛阳城!

    纵使刘裕来自后世,也能感受到那千年前的风华扑面而来!

    “不亏是京畿重地,乐成不如矣!”刘利看着远处的洛阳城叹道。

    “父亲莫要感慨,我们快些入城吧,想来刘全已经在城内安排妥当。”刘裕催马说道。

    接到封官的诏书后,刘裕已让刘全先行一步,提前来洛阳安排。

    虽说刘全只是河间王府的下人,可自小便跟在在刘裕身边,倒也不是寻常家仆可比。

    一行人浩浩荡荡向洛阳而去……

    行至城门口,便看到刘全一脸激动的跑过来道:“仆见过王上,公子!”

    刘利一挥手便问道:“城中可已安排妥当?”

    “禀王上,仆已安排妥当,另外陛下已于城西赐府邸一座。”刘全躬身答道。

    洛阳城分为内城、外城、和皇城。百姓居住在外城,王公贵族大多都居住在内城城西,皇城自然是皇帝理政和起居之所。

    “父亲,我等快些入城吧,连日赶路想必父亲和母亲早已疲惫不堪,今日正好休息一夜,待洗去风尘,明日儿陪父亲一同进宫面圣!”刘裕对自家老爹说道。

    “如此,便由裕儿做主罢!”刘利点了点头。

    众人不在说话,往城中而去。

    刘裕终于迈出了他逐鹿天下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