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静心斋笔记 » 爱自己

爱自己

    抑郁、焦虑的人一定要练习这个方法——好好爱自己。大学学心理学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近似鸡汤的心理学畅销书出来,特别流行的一些理念是:要好好爱自己。其实很长时间内,都不知道怎么叫好好爱自己。总觉得这个东西太鸡汤了,我带着心理专业人的傲娇评判它:真是虚头半脑。但最近,却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第一部分爱自己

    昨天在“健心房”群里发起了一个话题:“什么叫好好爱自己?”我分享了我的体验:晚上写文章焦虑的时候,就特别想吃东西缓解。其实有段时间经常暴饮暴食,吃完就会责备自己,会觉得自己“自控力差“、天天就吃”垃圾食品“、“不自律“。总有个声音去批评、否定自己,去对比之前自律的自己,觉得自己堕落了。但是有一天晚上,我很平和,我没有去责备自己。而是告诉自己,我知道你很焦虑,你很想吃东西缓解下,但是不吃其实对你身体更好,你可以先试试不吃,不过一会儿吃了也没关系。在这个神奇的念头下,我竟然就吃了一小口水果,就继续写文了。第二天起来,我突然意识到,我昨天没有乱吃啊。我立马鼓励自己:太棒了,谁说我不自律啊,这不是很轻松就做到了嘛。当时我感觉很有安全感,像是被另一个人陪伴了,有了一种被爱、被支持的力量。原来,这就是“好好爱自己”啊。一是:不攻击自己,学会安抚焦虑、抑郁的自己;二是:要欣赏自己,学会及时鼓励焦虑、抑郁的自己;抑郁、焦虑的人,如果能获得精神上的爱,他会更有安全感,更有力量面对现实世界。比如:一个有疑病焦虑的人,因为害怕迟迟不敢去医院,就是因为他没有自己面对生病后的勇气。假如亲人鼓励他、陪伴他、支持他,那他就会勇敢面对了。但对我们这种上有老、下有小的人来说,很多时刻是没有办法被人理解的,能做到的唯有“自己爱自己”。不攻击自己、会欣赏自己。

    第二部分“爱自己“的认知训练

    其实不管怎样修炼,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情绪崩溃的时候,包括我。但是,学心理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没有情绪,或者永远是积极情绪。这永远不可能。学心理学、读心理/认知文章的最终目的,是要学会及时调整情绪。比如我有的来访者,经常会在情绪崩溃的时候找我,我不会告诉他,你别生气,你生气有什么用,你这个想法是不对的。我会先带他做认知训练,帮助他建立起调整情绪的认知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他在情绪崩溃的时候来找我的次数越来越少了。现在我把这套方法也教给大家,这个方法就是“自我关怀”(爱自己的认知训练):1.回归当下:找一个舒服的姿势,站、坐、卧皆可,将注意力放到自己的呼吸上,关注一呼一吸,让自己的注意力聚焦于此时此地。2.共情: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最好的朋友遭遇了这一切,正陷入痛苦,而你想要给他/她支持、温暖,想一想,你要跟他/她说些什么。3.记录与表达:把你想说的话写到一张纸上,大声读给自己听;或者把它录下来,放给自己听。4.唤醒:有可能的话,随身携带这张纸或录音,当你感到脑海中出现羞愧、自责、自我否定等声音时,把它拿出来,大声读或放给自己听。正念的理念,就是让把自己和自己的想法分开,让自己去观察自己的想法。不管想法对错、积极消极,当你看到想法的时候,你就是在正念。“自我关怀”认知训练的原理,也是把自己和自己的想法隔离开。如果“否定自己”和“关爱自己“是你喂养的两个宠物,那么你平时关照谁更多,谁就会占据你的大脑。用自我关怀的方式,就是在用“刻意训练“的方式,不断养大那个“会爱自己”的自己。爱是人类基本的需求之一,会直接影响到大脑生死本能。一个内心感觉被爱的人,是不会走向抑郁极端的。当那个“爱自己的自己”被唤醒,你内心的力量一定会慢慢长大的。

    第三部分最后

    哈雷特博士在《悦己的力量》中说:人类把太多的时间和脑力耗费在和其他人关系的纠结上,而忽视了关怀自己、爱护自己、取悦自己。朋友们,作为一个“不容易”的成年人,从今天开始学会爱自己吧。无论发生什么,对自己多点宽容,学会拥抱自己、欣赏自己。爱自己,是一生最重要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