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静心斋笔记 » 躺平≠摆烂

躺平≠摆烂

    “以前别人骂我废物:你说谁呢?现在别人骂我废物:看人真准!”“做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能不能做,能不能明天做能不能交给别人做。”“输在起跑线总比输在终点好,省了一顿跑。”以上这些段子,流行于“躺平生活指南”“反内卷互助联盟”等豆瓣兴趣小组中。他们高举“躺平,是一种态度”的旗帜,用消极逃避的态度来消解生活中扑面而来的压力。在我看来,这并非躺平,只是摆烂而已。撒贝宁曾在央视《开讲啦》节目中,阐述了他的“躺平哲学”:躺平不是消极的,而是在你付出了一天的辛劳努力,受益颇多,感觉酣畅淋漓。回到家躺在床上后,脑海里还浮现着今天的场景,还在回味着其中的能量和快乐,然后慢慢地入睡。深以为然,忙碌充实的成长,胜过无聊空虚的摆烂。

    很多人自欺欺人地以为,只要逃避了问题,问题就不复存在了。但其实,不断回避,解决问题的成本只会越来越高。唯有直面挑战,各个击破,才能获得成长。正如作家老杨的猫头鹰说:“快活的人生不是用逃避的方式来忘记眼前的苟且,而是用死磕的方式去直面问题。”人生最高级的享受,不是无所事事的空虚,更不是破罐子破摔的摆烂,而是每一个正在行动的此刻。

    摆烂,是人生最大的内耗。《脱口秀大会第五季》中,选手鸟鸟的一段话,让很多人称其为自己的“互联网嘴替”。“我这个人就是,卷的时候想躺,躺的时候想卷,永远年轻,永远左右为难。”

    这样看来,最痛苦的人往往是:想要享受高质量的生活,却又不想太辛苦;想要回归田园牧歌的生活,却又不甘平凡。在持续的内耗中,犹豫怠惰,拖延堕落,生活陷入迷茫。1983年美国社会学家hochschild,提到一个理论叫“情绪劳动”:除了日常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外,还存在一种被忽视的劳动,就是情绪的劳动。当一个人陷入过度焦虑和纠结时,就会消耗自己大量的体力和精力。很多时候,真正拖垮一个人的,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害怕失败,和犹豫不决的心理。天下之事,困于想而破于行。与其陷入瞻前顾后的纠结中,不妨让自己先行动起来。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行动力,是治愈生活的良药。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立的flag转身就倒,收藏夹里的内容,再也没有付诸行动。同事拉你健身,你一想到去健身房,可能练完又要腰酸背痛,恢复好久;或者是担心自己耐力不够,上跑步机跑不了多久就累了。朋友约你旅行,收拾行李费时费力,到了目的地又不想走路,所以错过了许多美好的风景。你想充实自己的生活,学拳击,学咖啡拉花,学架子鼓,可每一件事,看起来都好难,让你望而生畏。很多时候,你不是没有变好的意愿,只是你懒于去做。人与人的差距,就这样慢慢拉开了。

    再讲一个我身边人的故事:我游泳时认识了一个朋友小志,第一次见面时,臃肿的双下巴,厚厚的游泳圈,看上去有两百多斤。我们调侃他,在水里像只胖鹅。他严肃地说:“我要减肥。”接下来每天,我都能看到他在朋友圈晒游泳记录,三个月的时间,从未缺卡。每次见到他,都能发现他明显得精神了,脸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他还在减肥期间养成了定期补钙,健康饮食等好习惯,给身体注入源源不断的行动力。如今,他的体重稳定在140斤,小肚子渐渐消失,腹肌若隐若现,身姿也愈见挺拔。无数人向往名校,无数人想要马甲线,无数人想要升职加薪……但有人停留在口头上,有人身体力行之。聪明的人永远不会焦虑时光,因为他们明白:三四月份的努力,八九月份自会有答案。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走在路上,步履不停,美好的生活才会慢慢靠近。

    关于行动力,有人曾以乌龟和猎豹来做比喻。乌龟代表那些想得天花乱坠,却拿不出实际行动的人;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猎豹,代表那些一有想法,立马就去落地执行的人。想要在人生的赛道上领先于别人,让人难以望其项背,你得像猎豹一样冲刺。行动起来,想要的生活才会奔你而来。去挑战,去克服引力,奋力生长;去折腾,用双手创造无限可能;去尽兴,享受当下,在快乐中找回自己。当然,行动力是离不开强有力的身体支持的。没有速度和敏捷,会让你错失想要行动的当下;没有足够的力量,会让你成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没有柔韧,会让你放弃很多有意思的活动;没有平衡,会让你无法兼顾自己热爱的事情和工作生活。没有耐力,会让你无法坚持自己热爱的事情。而强健的身体,离不开和行动力有关的各种微量元素。

    “当我年轻的时候,梦想改变世界,可进入暮年后,却连我的家庭也没能改变。最后,我躺在病床上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以改变自己为目标,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说不定可以改变这个世界。”此时就是一切,此刻就是永远。现在,立即,马上去做你想要的事情,你想要的一切也将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