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静心斋笔记 » 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

    爱胡思乱想的人一定要练习这个方法——自我觉察。“健心房”群有几位朋友说,看了我的很多文章,感觉很有启发,内心充满力量,可是有时候还是控制不住胡思乱想。之所以看了这么多方法,仍然感觉无法实践,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缺乏自我觉察。

    什么是“自我觉察”

    在心理学上,有个说法是“看见即疗愈“。觉察像是一个探照灯,你照到哪里,它就会在那个地方觉察到更多的东西。所以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的问题一旦被觉察到,就会有很大的转机。比如,一位来访者非常担心失业,一想到家里还有上有老、下有小,就会感觉很焦虑,晚上也睡不好,工作也经常无法专注。知道胡思乱想没用,但就是控制不住。我让她列出具体担心的点,并写出最糟糕会发生什么。等她自己梳理完,她说,如果失业经济、归属感好像也不是多大的事儿,但是让她有情绪的是同事之间的一些相处问题。通过这次觉察,发现她的担心和焦虑,并不是经济压力,而是自己在工作中面对问题处理能力的焦虑——担心自己即使很努力,但会因为和同事相处有问题而无法持续工作。意识到这个问题,她内心滋生了一股力量,她说,我命由我不由天,开始着手一些改善的方法了。当她看到问题根源,再去实践具体的方法时,自然更对症、更治标。这就是焦虑背后的东西,它可能包含你的感受、观点、期待、渴望等。

    当一个人能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察自己、认识自己的时候,就能产生比较理性的认识。所以说,练习正念是把自己和想法分割开的技巧,这种分割能力,就是让你对自己的问题产生“第三视角”的过程。有了“第三视角”,就能克服习性、减少感性反应,转而反省、修正、超越自己。

    五个维度提升觉察力

    我们应该怎样提高我们的觉察能力呢?接下来给大家一些具体的指导,从5个维度来练习自我的觉察力:

    1、觉察自己的想法我的这个想法是好还是坏?评判标准是什么?是基于别人怎么看待,还是基于自己的感受?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是我过去的影响,还是基于什么需求?

    2、觉察自己的行为决定自己产生这种行为的因素,是基于理智的思考,还是情绪的影响,或是情感的驱动?这种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自己期望这件事情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基于自己的需求考虑,我可不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让这件事情的结果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发展?

    3、觉察自己的观察在生活中,我能观察到什么类似现象?这些现象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启发?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问题,会发现什么?这些问题都是怎样产生的?是受到家庭、环境还是经历的影响?

    4、觉察自己的情绪、需求我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情绪?这些情绪给我带来什么影响?对我有什么意义?这种情绪背后我的内心需求是什么?

    5、觉察自己的价值观/认知发生这件事情,和我的价值体系有什么关系?我的认知是如何导致这件事情的?有哪些认识可能是不对的?如果你现在内心一片困扰,那就静下心来觉察这五个维度,用纸笔写在纸上。想清楚这些问题,就是一个梳理自己内心的过程,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同时也是改变自我认知的关键。

    最后

    心理学大师荣格曾说过,除非你把潜意识意识化,否则它将一直影响着你的生活,而你却认为那是命运。当自己开始觉察,那些自己需要的、渴望的、逃避的、恐惧的问题,甚至更深层次的内在,就会渐渐地显现出来。一个人真正的成长,并不在于自己懂得了多少,而在于自己能改变多少。想要真正地改变自己,就需要培养自己的觉察能力。自己能觉察到问题,就能主动地做出改变。主动改变,就能主动掌控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