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鼓书艺人 » 第二章

第二章

    李永乐至死把两根鼓杄交给儿子,方才罢休。他在本地打鼓四十年,很有名气,群众很喜欢他,他也很喜欢本地的民风。

    每逢他出场,总是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人气高得不得了。

    寻找其中的原因,别人看来,不外乎三条,一是人长的帅,身材又好。村里的小媳妇大姑娘一听他来,总是赶来听书,到底是来听书还是看人,只有她们自己心里有数;二是李永乐声音洪亮,语言幽默,群众确实喜欢;三是那时候运动多,上面一来运动,精神不过夜,总是让李永乐牵头写本子,出镜率比较高,一来二去,产生了名人效应。

    李永乐知道,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的师傅是马三地。有了名师才有高徒。

    马三地是本地人。家境贫寒,很小的时候便给地主放羊。有一次放羊的时候不知不觉打上了瞌睡。

    醒来一看,羊不知跑哪去了,让人牵走了也未可知。

    东家怒了。马三地挨了一顿揍,工作也丟了。

    家里没办法,又让他拜当地三棒鼓师傅学艺。

    马三地发起了狠。一整天一整天地跟着师傅学习。

    也许是天生的一名优秀鼓书艺人,从师不到两年,不仅学会了三棒鼓,而且学会了当地流行的渔鼓、说鼓、对鼓、丧鼓。

    特别是渔鼓,更为有名。

    他有一副金不换的清亮嗓子,更让他如虎添翼。很快红遍了一方。

    人称他“苏笛子”。好像是那时候苏州产的笛子音色好,他的声音好得一比。

    兰江县解放后,马三地主动到政府部门登记备案,成为新政府最早承认的艺人。

    他把政府颁发的“准演证”镶嵌在一个小小的玻璃框里,用一根带子系了斜挎在腰间,常年活跃在广大的城乡之间。

    有时是渔鼓,有时是其它形式。

    马三地这一批人受到新政府的重视。

    新政府专门成立曲艺宣传队,让马三地利用自己的艺术特长宣传政策主张。

    还让马三地进夜校扫盲班读书识字,提高文化水平。那个时候,马三地年事已高,已经六十多岁了。

    扫盲班学员奚落他,您老奔七十了,吃这个苦还有啥用啊。

    马三地说,有用有用,有大用。旧社会一个甲子不做数,甩开去的话,我还只有几岁呢。

    他一笔一划地学字。全然不顾自己那么大年纪。

    他苦学苦练,坚持不懈,最后不仅能阅读通俗书报,还能动笔编写新节目。

    他结合自身扫盲班的经历创作的鼓词《马三月学文化》参加省里的民间艺术会演,由于感情真挚,细节动人,广受省里专家好评。

    马三地个性幽默,接近七十岁了,还如小孩般喜欢穿花衣服,随身带着小孩爱吃的糖果。

    他说吃糖果是保护嗓子的良方。吃了糖果,即使频繁的演唱,也不会让声音沙哑。

    马三地积极参加县曲艺队下农村演唱。他演唱的曲目以新书为主。不唱当时的禁书、坏书。

    若唱传统书目,他必加唱短篇新书。他说在旧社会,是下九流,是讨米子的手艺,新社会,是共产党给了他社会地位,他要真诚地感谢共产党,认真配合政府主导的宣传工作。他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报答共产党。

    县文化馆还安排他一边演唱一边授徒。马三地领了任务,兢兢业业,无私传授。到八十多岁过世时,竟培养了徒弟十多人。

    李永乐即是高徒之一。

    李永乐也参加到县曲艺宣传队,既得到领导重视,又在村里领到工分,还在乡里,当时是公社,每月领到两到三块钱的补助,他心里是相当满足的。

    当然,李永乐和他师傅一样,也是相当有能力的。一是要把上面的精神转化成鼓词,二是要十分迅速,常常是今天开会,第二天就要下乡宣传精神。

    李永乐举重若轻,根本难不倒他。

    上级领导听了他的大鼓,时常表扬他抓准了会议精神内核,又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进行宣传,很是了不得,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既然有上级肯定,又有群众喜爱,李永乐的各种荣誉接连而来。每年竟然要接受好多种荣誉。

    最厉害的一次,竟上到了武汉,接受中南五省大鼓联赛的奖项,当时的HUB省委派员亲自接见。

    李永乐真正感到一个扎根群众的大鼓艺人的荣耀。

    花儿红,有人碰。李永乐差点碰出了问题。

    这天在天牛村说书。李永乐发现一个农村妹儿远远地躲在一群大妈中听书。

    随着说书进展,那妹儿不断挪动凳子,挪着挪着就到了李永乐的跟前。

    李永乐也有成就感,文思泉涌,表演更加传神利落。

    那女子两棵麻花辫,两只星眼,白白净净的脸上满是红潮,她是身陷其中了。

    说书表演完了,这小妹儿还不想离去。

    永乐问,你是哪家的妹子,人家都走了,你还不走?

    女子狡黠地笑:我家有个宝贝,你想不想看?

    永乐那时还年轻,心想看一下宝贝也蛮有意思,就答应下来。

    永乐又有点犹豫,怕这姑娘不靠谱,于是问道,你家远吗?

    姑娘答,不远。永乐只得跟着走了。

    姑娘家果真不远,不一会儿就到了。青瓦土砖,家里收拾得很干净。

    李师傅,你喝会茶。小姑娘端出一碗一匹罐茶来。

    李永乐说,你爸妈呢。姑娘乖巧地说,还在地里忙呢。

    又问,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

    张丽,十九岁。

    你让我看的宝贝呢?

    张丽慌了神,站在一旁整理衣角。

    李永乐觉得奇怪,这姑娘家肯定没什么奇珍异宝,又为什么哄骗自己呢。

    忽然,张丽好象看穿李永乐的心思,轻轻地说,不骗你的,马上。

    永乐一惊,往四周看看,也没看到人。

    张丽忽然让永乐站起来,和张丽站成一排。

    张丽从裤子口袋拿出一面镜子,对着自己。

    镜中人便是我家宝贝。

    这便是你家的宝贝?

    是啊,这宝贝还想嫁给你。

    永乐大吃一惊。幸亏理智还在,迅速起身欲走。

    张丽想拦。

    永乐说,这不行,我已婚,不要让我犯错。

    这样的事还发生了几起,别人再邀看宝,就不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