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鼓书艺人 »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全市首届鼓王赛在兰江县举行。

    市里尊重了兰江县的首创精神,并在此基础上予以提高。

    兰江县把赛事安排在影剧院,领导、嘉宾、赛手、工作人员发工作牌,其它观众购票入场。

    银生经营着鼓书茶室,这时很多经常在鼓书茶室听书的人找到银生,说是想来观看这一盛况。

    银生推脱不过,只得找到苏馆长,苏馆长说,五、六张可以,多了不行,银生说,平时我的鼓书茶馆听书的有一百四、五十人,看能不能搞一百张票。苏馆长说,那不行的,我批准了,上面也不得准。

    银生心里郁闷。自担任大鼓协会会长,一直在那里默默做贡献。经常为文化馆做这做那,用去了不少时间,有时候为了搞文化馆的事,茶楼都没开张,听众都在流失。找文化馆要点票,让他们看下鼓王赛,也是今后收拢顾客的好机会。现在说话都不算数,一无所获,想到此处一股无名之火便升腾起来。

    又想到文化馆找他的事,写本子呀,参赛呀,义演呀,件件都落实,他找文化馆的事,当时他很少找文化馆,一开口就是黑的,心里愈发想不过,甚至萌发了退赛的想法。

    众人左劝右劝,银生才没有退赛。最终方静、张方和其它区县市的几位艺人获得了鼓王称号。

    鼓王赛大大提高了鼓王的地位。一是社会地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家是鼓王,在打书这一行就是状元了。二是经济地位。以往打书,一夜五百元、六百元齐顶,现在不同了,要请鼓王,就得两千三千一晚了。一些没参赛没取得鼓王称号的,便说我是懒得参赛,参赛了也不会比鼓王差,工资也要一千两千。

    银生没看到大局。总觉得文化馆文化局是吸血虫。办大赛吸血,写本子吸血,自己跟着转,没得到任何好处,还不如撂挑子不干了。

    旁人劝说,这鼓王赛还是组织得蛮好,对我们艺人有利。银生说,他们不组织我们来组织,声势还要大些。心里想着要和文化馆文化局完全脱离关系。

    银生和张方说起这事。张方说这事他把握不准。

    张方和银生认也是一个巧合。那次他们一个同行嫁女,相约到一家饭馆喝酒。

    张方和银生坐一桌。这一桌是一个包房。包房四壁有简单装饰。张方后面墙上有简单的农民画,两个老农,头戴麦帽,抱着一抱成熟的稻子,在开心的微笑,可能是一幅丰收图吧。

    不知什么时候几个斗起酒来。银生酒量如海,让张方招架不住。张方求饶,银生不依。张方不便得罪银生,只能乘银生一仰脖儿喝酒的瞬间,也假装一仰脖儿,端起酒杯顺着右肩向后一洒,正泼在后面微笑的两个老农身上。

    如此搞了几次,便被银生发现了。银生说,张方你没喝好,倒是把你后面的老人家喝翻了,正哈哈大笑呢。又检查张方后面的木地板,也是湿漉漉的一片。自此,张方知道,自己在喝酒方面,是银生手下的一员败将。

    张方不仅在喝酒方面不与人斗狠,在其他方面也不喜欢与人争锋。特别是学了鼓书后,更不愿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和他人有什么过结,只想一天天的把自己的生活过好。

    他对银生说,文化馆是个官方,我们艺人是个民间。让我们做点事,我们帮着做。不要我们做事,我们也乐得逍遥。

    年底,大鼓协会请苏馆长还有几个同志吃饭。饭桌上又起了冲突,苏馆长一时性起,说这顿饭我请了,退了几百块钱,银生说,刚才还每人都发了香烟的,要退一起退吧,苏馆长只得又退了几百元。这下把关系彻底搞僵了。

    市里经常有活动,银生又不拢边。好在方静和文化馆就还没有吵翻,苏馆长便实际运作成立了一个民间曲艺队,让方静担任队长。

    方静热爱大鼓,也不太考虑自己的金钱利益,市里县里有培训,一耽搁三五天,他从不说什么,总是认为是提高自己的难得机会。

    客观地讲,大鼓艺人学徒弟时背了几个本子,要想不断提高技艺,还是要不断学习的。

    有的艺人恨不得天天演出,不想提高技艺的事,他们想乘着精力充沛多多赚取一些生活费,积攒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也不能说他们错了。但他们在艺术上没有提高的意识,年年姐儿十七八,殊为可惜。

    全县的大鼓艺人就此分裂为两派,一派是和文化馆常来常往的,是来往派,一派基本不和文化馆来往,是不来往派。

    其实还有一派,那便是张方的自由派。既不是不来往,你组织活动,他会来参加,也不是来往紧密,张方早说了,文化馆不发工资,谋生还得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