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蓝星秀 » 第五十九章 出征玉带星易,氘气收集不难

第五十九章 出征玉带星易,氘气收集不难

    经过三年无数人的努力,大气层中的火山灰越来越少,蓝星的气温也随之升高,但是能源危机并没有解除,各国的冬眠人安置场地的温度控制成了大问题。

    按世界医疗协会的规定:保存冬眠人的最佳温度为3~5℃,当环境温度高于8℃,冬眠人就必需进行复苏,否则将会给冬眠人造成严重的伤害。粮食较为充足的国家,开始对冬眠人进行复苏;粮食不足或只能勉强维持没有施行冬眠术人食用的国家,只能将原本用于生产生活的电力,输送到保存冬眠人的场地进行制冷;至于粮食与电力都满足不了冬眠人需求的国家,冬眠人只能听天由命。最终,因能源、粮食以及用于冬眠人进行治疗或维持的物资告罄等原因,无数冬眠人丧失了宝贵的生命。

    如今也有好的消息,在热带,已经可以进行粮食作物的种植;同时温度持续升高,光照能到达蓝星表面,蓝星的光能发电站可以发电,各国利于空气合成食品的工厂大幅度增加食物的产量,部分国家已经有少量合成食品用于出口,人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当最后一个冬眠人复苏时,人类因金乌超级火山爆发所引起的生存危机暂告一段落。

    这场持续了三年多的危机,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无数人因此失去了生命,人类社会的发展倒退了几十甚至上百年。经蓝星联盟的统计,在危机前,蓝星人口一共有一百五十九亿,而现在蓝星人口仅为六十三亿,减少了九十六亿。

    这场危机,导致人口减少的原因,除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改变导致人类不愿意生育、代孕工厂停止生产等导致出生率的降低外,最主要的是:南苏里洲因与机器人的战争导致绝大部分人员死亡,金乌超级火山爆发导致北苏里洲一半多的人员死亡,无数的冬眠人因各种原因失去生命,另外,环境的变化导致大量的人生病,又因缺医少药,死亡率远远高于正常年份。

    对于冬眠人大批死去,也是迫于无奈。虽然有人形容冬眠术就是一个死亡陷阱,变相地将那些冬眠人置于绝境,但从另外的角度去考虑,冬眠术并不是一无是处,毕竟同样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如果没有冬眠术,蓝星上的物资根本没有办法维持所有人的生存需求,到那时,所有的人都陷入绝境,虽然人类已经进入高度文明的时代,但人类历史上的易子而食可能会再次发生;另外,无数人将会因为粮食危机而去抢夺,不少国家将陷入战争,金乌火山爆发后存在于平流层的火山灰也就无法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清除干净,更没有精力去应对存在于外太空及赤星上的机器人,到那时,机器人对蓝星的攻击很快就会来临,各国根本没办法独善其身。

    经过这次的机器人危机后,各国人口的压力已经没有了;国家之间即使有几个世纪的恩怨与纷争,现在全部都被搁置;人类被那些反叛的机器人所激怒,人们不愿意再次被它们骑在头上拉屎;环境所致,如果现在不为人类的生存贡献自己,将会被人瞧不起,更会失去自己骄傲的资本,失去做人的资格。无数人虽然还吃不饱、穿不暖,但却为着全人类的共同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蓝星联盟对反叛机器人给人类造成的损失进行了统计,并进行宣传,让人们知道人类的处境、面对的问题、消灭那些反叛机器人的重要性,让人们同仇敌忾,为现阶段人类正在实施的“赤星未来工程”而努力。

    “赤星未来工程”的进度猛然加快。

    虽然水流体推进器、核聚变推进器还在建造中,但推进器的燃料必须提前进行准备。现阶段核聚变反应主要使用的是氘、氦3等,对于阳圆星系来说,氘、氦3含量最多的是阳圆星,但受限于科技水平,现在人类根本不可能到阳圆星内部去收集,因此,只能是打其他的星球的主意。

    在机器人危机前,世界各国的对氘、氦3的开采与收集主要是在蓝星与蓝卫星,但依照以往开采的经验来看,蓝卫星上氘、氦3的开采以及在蓝星上收集氘的数量短期内不可能满足众多核聚变推进器、核聚变电站的需求,因此,需要尽快到其他星球去开采或收集。

    对于阳圆星系内的行星或行星的卫星来说,如果只是在星球的陆地上开采,受环境与开采设备的影响,开采的速度与效率高不到哪里去。因此,人们将目光转移到两个气态星球——玉带星与妖星上。玉带星与妖星大气的主要成分都是氢,虽然玉带星上大气层的风速比妖星快,但由于玉带星重力加速度不到妖星的一半,并且妖星的气流混乱,不存在如玉带星一样的相对平静的风暴中心,因此,人们最终决定在玉带星收集氘气。

    物于类聚,人于群分。按照东原物理学家孙思扬的研究结果:玉带星作为含氢元素最多的行星之一,氢的同位素氘也同样不会少。玉带星由外向里的结构,分别为:气态氢分子层、液态氢层、液态金属层和内核,作为重氢的氘,富集区最有可能是液态氢层的底部。虽然玉带星内部因自转导致液态氢的流动,但只要有潜行器或收集设备到达那里,收集氘的速度将会是在其他星球开采的无数倍。

    玉带星的直径达到12万公里,体积巨大,再加上大气层的风速快,氘收集地点的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收集地点关系到收集设备的设计与建造,为此,蓝星顶尖的物理学家们聚集在“赤星未来委员会”,为找到合适的地点展开讨论。

    对于进入玉带星内部及收集位置的确定,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分别为:

    方案一、收集设备直接通过大气层进入玉带星,再进入液态氢层,通过收集设备所携带的动力装置驱动收集设备,在液态氢层收集氘。

    方案二、从玉带星南极的圆形风暴的风暴眼进入玉带星内部的液态氢层,然后收集氘。

    方案三、从玉带星北极六边形风暴眼进入玉带星大气层,在风暴眼的底部进行收集,或在气态氢与液态氢交接的区域进行收集。

    不过这三种方案都存在一定的缺点:

    对于方案一,由于玉带星大气层的不稳定、风速大,设备难于控制,最终可能造成损毁。收集完毕,离开玉带星时,如果所在区域正在刮风暴,收集器短期内将无法返航。

    对于方案二及方案三,南北极风暴眼较大,中心气流相对平稳,进入玉带星内部及离开基本不会有太大的风险。风暴眼虽然深入几百公里,但并没有深入到液态氢层,因此潜行器收集氘时,如在风暴底部收集,则不用携带太多的能源;而在液态氢层收集氘,相关设备就必须进行移动,让足够的液氢穿过动态量子筛。

    不过在北极还需要考虑一个不确定因素,那就是阳圆星系内最为奇特、跨度达到二万六千公里几个世纪都没有消失的六边形风暴,多年来人类对它的研究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有人认为那是由于玉带星自转时,临近北极较低纬度的不同氢气流的作用下,导致靠近北极不同氢气层的温度、密度、引力束缚等各种参数变化所引起的;也有人认为那是高等文明的产物,他们应该是利用特殊手段使玉带星出现六边形风暴,从而实现其某种目的。而这次收集氘的活动,是否会因此受到某种影响,人们无法进行预测。

    为了不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筐里,“赤星未来委员会”决定采用南北极收集氘气的两个方案同时进行准备,只是各个方案的设备数量有所不同。

    为此,东原科学院根据两种方案的不同特点,以及玉带星大气层风速,液态氢层的压力、温度、流动性等特点,分别进行设计与制造:1、潜行器——用于运送设备到玉带星液态氢层;2、折叠式动态量子筛及混合多孔吸附收集网——用于过滤及收集氘气;3、萃取装置;4、高强度氘贮存器;5、设备的动力系统等。

    在忙碌中,又过去了很多年,虽然玉带卫二的推进器以及准备用于赤星的永磁体、电磁铁等主要设备还在建造中,但那些辅助及配套系统则大部分己完成,包括:为防止安卡病毒的感染,特意为赤星未来工程建立的操作系统,为赤星未来工程而生产的机器人,氘收集开采设备,天地运输平台,太空运输船,四支大空护卫队的舰船,玉带卫二工程施工装备等。

    在人类加强蓝星周边的安全防卫后,按计划:各国将完工的设备、材料运送到蓝星周边的外太空。玉带星上氘的收集以及玉带卫二上推进器基座的施工提上日程。

    为此,“赤星未来委员会”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会议由周宇深主持,参会的人员为各部门及各板块的负责人,会议首先由周宇深发言:

    “各位,自从‘赤星未来委员会’的成立到现在已经十年了,在这十年里,我们一直在蓝星为赤星未来工程做各项准备。如今虽然主要的设备还在建造中,但一些非关键节点的材料、设备已制作完成,按照计划,我们十五天后必须开始下一步的工作,这些工作包括:1、从蓝星到玉带星安全运输通道的建立,2、玉带星周边安全区的建立,3、玉带星氘的收集,4、玉带卫二上推进器基座的安装。有些工作虽然不在关键路径上,但如果没有按计划完成,同样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实施。”

    “为保证以上几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天特意召集大家,目的是请各位就自己所在部门实施的、有关上面几项工作的进展情况、遇到的困难以及接下来的计划做个简单的汇报,让大家知道各部门的工作进展,判断是否会对自己版块造成影响,以便在会后进行跟进及督促。”

    “下面请安保部做相关情况的介绍,有请。”

    “尊敬的周会长,尊敬的各位同事们,大家好!我代表保安部就当前赤星未来工程的安保工作的准备情况向大家汇报。”安保部的肖真荣说道。

    “按照计划,赤星未来工程的安保工作由五支舰队组成,舰队的安保工作分别为几块:玉带卫二周边的防护,玉带星氘收集船队的护卫,玉带星机器人基地的搜寻,妖星及其周边机器人可能基地的搜寻,运输船队的护卫,至于赤星设备运输及在赤星周边的护卫工作则由赤星的远征军负责。我们现在完成建造的只有四支舰队,只要将妖星及其周边搜寻机器人基地的工作暂时放在一边,这样并不会影响我们工作的开展。只是另一支舰队的建造工作需要加速,毕竟妖星处于赤星与玉带星之间,如果上面真的有那些叛乱机器人的基地,要是不将其除去,那么对我们的运输将会造成巨大的压力。”

    原计划赤星未来工程的安保部分并没有玉带星与妖星机器人基地的搜寻,但是在一次会议上,胡大岳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赤星上的机器人,有一部分来自玉带星,这说明玉带星或玉带星的卫星上必然有机器人的基地,而玉带卫二处在玉带星E环最稠密部分,如果不将机器人的基地找出来,或对机器人的基地给予一定的压力,那么机器人只要利用E环上的物体进行掩护,玉带卫二上的工程施工将变得非常危险。对于妖星,由于处在赤星与玉带星之间,如果上面有机器人武装,那对于材料设备的运输、玉带卫二的搬运等将会造成很大的麻烦。鉴于胡大岳为“天山网络大神”的替身,“赤星未来委员会”对他的意见相当重视,经过讨论后,最终认为有必要再多建造两支舰队,以免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对于第五支舰队的制造,现在已完成了80%的工作量,按现在的进度,还需要五个月才能建成完整的舰队。到时可以直接去妖星执行任务,对整个工程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生产部的李成盛回答道。

    “影响第五支舰队建造的原因是什么?”

    “最主要原因是核聚变设备需求量太大,各国的产能无法满足需求,造成了远程激光武器的供电系统——核聚变电站——的耽误。”

    ……

    “关于玉带星氘的收集,用于玉带星南北极的自动收集设备各有一百八十套,运输船为十艘,维修平台为两座,生产平台两座。这些设备早已制造完毕,并在蓝星周边等候。只要有舰队的保护,就可以起航前往玉带星。”

    ……

    “对于玉带卫二的大推力推进器基座的安装工程,六年前太空部发射探测飞船到达玉带卫二,对玉带卫二冰盖的厚度、液态水深度、内核结构等进行探测,并对推进器基座的安装位置进行了确定。按设计:玉带卫二的推进器一共为108台,其中:100台为克服赤星引力的主推进器,8台为方向调整的辅助推进器。主推进器的基座制作完成了二十套,二十套基座能满足工程施工与检测的数量要求。对于深入玉带卫二内核的推杆,如果在蓝星上制作,那推杆太长太大,因此,货运飞船只装运板材,到达现场后,在生产平台上进行制作。用于工程施工的核电站、运输船、核动力打桩机及检测设备已经完成了建造,已经运送到蓝星周边的外太空。只是受到试验工具、装备的限制,那些需要深入到玉带卫二内部的推杆是否能在玉带卫二严酷的环境下保持原来的物理性能,现在还不得而知。”工程部的刘广誉说道。

    “正是这个原因,才要求推进器基座需尽快运到玉带卫二,并进行推杆的施工,然后进行测试,看是否满足要求。如果发现有问题,则还有时间进行材料或工艺的改进,否则,待所有的基座及推杆都施工完毕,使用时才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就耽误大事了。”设计部的柳润泽说道。

    “柳总:由于玉带卫二从外到内分别是:冰层,水层,内核的固体物质。推杆从表面的冰层深入到固体层,由于表面的冰层直接挤压后具有不稳定性,对于几十公里长的推杆来说,只需很小的外力就会使推杆弯曲,到时所起的作用就有限了。”

    “关于这个问题,设计前就已经有所考虑,推杆除了将作用力直接传到内核外,实际上推杆内部还装有制冷管道,安装完成后,制冷设备将管道周边的水凝结成冰,最终成为一根巨大的冰柱,将冰层外壳与内核连成一体,在这里我们就不展开来讨论了。”

    ……

    根据护卫舰队及运输船队的速度、玉带星与蓝星的相对位置,近期为蓝星到玉带星的窗口期。会后,最终确定了接下来的行动方案。

    1、9月16日,“鸿运舰队”“五指山舰队”出发,沿途搜索机器人的相关痕迹及布置监视设备,到达玉带星后,对玉带星环及玉带星的卫星进行搜索,以便确定是否存在机器人基地。完成后,其中的一支舰队到妖星搜索机器人的基地。

    2、9月21日,“凌云舰队”、“蓝天舰队”护送玉带卫二推进器基座施工的船队以及玉带星氘收集船队前往赤星。到达玉带星后,一支舰队在玉带卫二周边守护,另一支舰队分成两小队,分别驻守在玉带星的南北两极,同时配合另两支搜索机器人基地的舰队,对玉带星进行监视。

    3、玉带卫二上的部分基座施工完成后,进行试验,如基座中伸入玉带卫二内核的推杆的各个参数达到设计要求,则其他的基座在蓝星上立刻进行生产(否则对基座的变更)。

    4、第五支舰队建造完毕后,选择合适时机护送推进器及其他基座的运输舰队前往玉带卫二,卸货后,舰队再护送运输船返回蓝星。

    作为“赤星未来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胡大岳申请跟随第二批舰船前往玉带星,由于后面的主要工作主要在玉带星及赤星,因此,胡大岳的申请很快便得到了批准。

    几天后,没有召开欢送大会,也没有过多的宣传,只有“赤星未来委员会”的周宇深、刘致远等几个人来到东原西北的一个发射场给相关人员送行。

    在简单的送别仪式后,胡大岳等从蓝星出发的人员坐上客运飞船飞向外太空的太空岛,到达太空岛后,胡大岳跟随护卫舰队的杨海晨队长来到南星号指挥舰。

    待所有的舰船按顺序排好队后,总指挥罗锦辉下令启航,所有舰船向玉带星飞去。

    这次前往玉带星的舰船为:

    1、“凌云”、“蓝天”两支护卫舰队。其中:玉带卫二的护卫舰队名为“凌云舰队”,包括:指挥舰(攻击母舰——朱雀号),战斗舰:16艘,护卫舰:8艘,侦察舰:10艘,干扰舰3艘,救援船2艘;收集氘气船队的护卫舰队名为“蓝天舰队”,包括:指挥舰(攻击母舰——南星号),战斗舰:16艘,护卫舰:8艘,侦察舰:8艘,干扰舰2艘。

    2、玉带卫二施工船队,包括:核动力打桩船2艘,试验船1艘,基座运输船4艘,合金板材运输船5艘,生产平台2座,维修平台2座,生活及医疗平台1座,拖船5艘。

    3、收集氘的船队,包括:运输船10艘,中型生产平台2座,维修平台2座,拖船4艘。

    有了“鸿运舰队”“五指山舰队”在前面开路,第二批前往玉带星的舰船一路上没有半点耽搁。经过七十八天的航行,第二批的舰船非常顺利来到了玉带星的外围。

    罗锦辉命令“凌云舰队”前往玉带卫二周边再次搜查,“凌云舰队”并没有发现有可疑之处,在确认玉带卫二周边安全后,停留在玉带星外围等待的“蓝天舰队”、施工及收集船队向玉带卫二方向驶去。

    施工船队到达玉带卫二后,收集船队以及“蓝天舰队”一分为二,各自朝南、北极方向飞去。

    收集船队及护卫队到达玉带星的南极、北极后,机器人在生产平台上将潜行器、萃取装置、氘贮存器、折叠式动态量子筛及混合多孔吸附收集网组装成氘收集器,最终由机器人驾驶收集器向风暴眼飞去。

    胡大岳跟随“南星号”指挥舰到达玉带星的北极后,并没有参与氘的收集工作,而是每天坐在“南星号”指挥室里,时刻关注着各护卫舰队的情况。如今玉带星上搜索机器人基地的“鸿运舰队”“五指山舰队”并没有发现那些叛乱机器人的痕迹,而玉带卫二的施工以及氘收集的船队也没有叛乱机器人干扰。面对这种情况,之前人们对于玉带星机器人的担心似乎过了头,但按照“玉带星君”的说法,机器人在玉带星存在基地应是不会有错的,为此,胡大岳还专门在会议上提出:组建舰队对存在于玉带星的叛乱机器人进行搜索。如今的结果却让人有点尴尬,是因为玉带星太大,没有搜索完成,还是机器人的基地隐藏得很好?对此,胡大岳也是一筹莫展。

    进入玉带星风暴中心的氘收集器也没传来好消息:氘收集器通过风暴中心后,顺利展开动态量子筛及混合多孔吸附收集网,由于玉带星自转等原因导致其内部的气态氢与液态氢有一定的流速,并且液态氢中氘的浓度比气态氢中高很多倍,但由于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收集器无法抵达液态氢层的底部的氘富集区,因此,收集器的效率与预期存在很大的差距,按这种速度,氘的收集不可能按计划完成。胡大岳不得不将这一不好的消息传回“赤星未来委员会”,相关人员只能再想其他办法来解决。

    两天后,“南星号”指挥舰的显示器上忽然传来一台收集器的异常的实时监控画面,不久,李超瑞来到指挥室,看到杨海晨与胡大岳后,说道:

    “杨队长,胡博士,你们都在就好,大家请看监控:四十一号收集器遇上了一个未知物体,这个物体就好像是一张巨大的网或是布,收集器差点撞上去了。现在四十一号收集器正跟着那个异物向前漂浮着。”

    四十一号收集器拍摄的影像可以看到:正常向前移动的画面中,原本只有一些浮尘一样的细微颗粒在镜头前漂浮,但现在却出现了一张巨大的看似随波逐流不断扭曲的膜状物,膜状物在收集器照明灯的照耀下,可以看到:表面没有什么脏物,并且还有光泽。从外观来看,那膜状物不可能是天然的,也不可能是本次收集行动带去的。

    “李总,那可能是重大发现,你让收集器稍远一点跟着,不要让那物体把收集器缠住了,看能不能看清它的全貌,杨队长,我们马上派潜行器过去,看能不能将其捞上来。”胡大岳看到那个不一般的物体就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这里是玉带星北极的风暴中心,即使曾经有人来到这里对六边形风暴进行研究,也不会将研究的装备遗弃,况且那个物体看起来很大,并且还比较新,而人类这些年只是在蓝星及赤星的周边活动,并没有来过玉带星,因此,这个物体必须受到重视。

    “胡博士,我马上进行操作。”

    四十一号收集器在李超瑞的远程操控下,在不明物体周边绕了一圈,发现那不明物体为六边形,中间为膜状物,厚度约为20厘米,而每边长约为450米,六个角分别装有一台小型设备,流体通过该设备时,产生一个向外的力,用于拉伸不明物体。至于不明物体的用途,虽然指挥室的几个人都发挥想象,但并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

    杨海晨派出救援潜行器,准备将不明物体从玉带星的液态氢层经风暴中心拖到外太空。胡大岳则将图像传回“赤星未来委员会”,然后向周宇深汇报,“赤星未来委员会”立刻组织相关专家对这不明物体的图像进行研究。

    当胡大岳、杨海晨、李超瑞再次将目光转向四十一号收集器时,收集器传来异常信息:跟在不明物体后面时,收集器的收集效率远远低于平时。

    对此,胡大岳认为那个不明物体可能是一个氘收集装置,从而导致了跟在后面的收集器的效率下降。如果那是一个氘收集装置,那会是谁制造后放在那里的?可以肯定的是它不可能是人类制造的;难道是外星人的?如果是外星人,他们能来到阳圆星系,那他们的科技水平一定远超人类,采用这种手段来收集燃料未免太小儿科了。

    那个收集装置看起来比这次带来的收集器先进不少,有没有可能是那些叛乱机器人的?如果是叛乱机器人在玉带星上收集某种物质,是不是说玉带星上存在机器人的基地?它们究竟隐藏在哪里?会不会是在玉带星的内部?对于玉带星的核心或液态金属层,机器人不可能长时间待在那里,毕竟那里的温度与压力太大了;而在液态或气态氢层,由于缺少其他原材料,再加上玉带星大气层经常刮起风暴,对机器人的生产与生活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机器人的基地也不大可能安置在那里,那剩下的最有可能是玉带星的那些卫星了。现在将不明物体拖来研究,那些叛乱机器人一定会知道它们已经被人类注意到了,它们会不会采取行动?

    一小时后,当潜行器将不明物体拖到玉带星的外太空时,那个不明六边形物体在真空环境下几乎膨胀成了一个巨大的球体。

    维修平台上的机器人拿来工具及检测仪器,从不明物体的一个阀门处对其内部气体进行取样检测。检测结果没有出人意料,不明物体内部的气体正是氘,而且纯度非常高,这说明不明物体就是一个氘的收集装置。

    对于这个收集装置,随行专家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发现球体的面层非常坚韧,应是类似于反渗透膜的物质,既能吸附氘又能起到贮存的作用。蓝星的海洋中同样存在大量的氘,按计算含有40万亿吨,而人类想从海水中提取氘却是比较困难,工艺复杂,费时费力。如果能采用这种膜来收集,相信那些问题将迎刃而解。为了将不明物体运回蓝星进行研究,相关人员通过生产平台将不明物体内的氘压缩并储存在一个贮存器中,然后将那不明物体装上运输船,等待与其他舰船一起返回蓝星后再进行研究。

    胡大岳、杨海晨等人则对球体进行细致的检查,发现边角处的金属物件上标有文字:“玉五”。“玉五”是生产厂家的代号还是地点?难道指的是“玉带五”卫星?于是胡大岳将情况通报给“鸿运舰队”“五指山舰队”“凌云舰队”及赤星未来委员会,让他们加强警戒,并建议加强对所有的卫星的探查,对可疑的“玉带五”卫星使用氢弹进行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