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江南道中 » 第二十章 千灯祈福

第二十章 千灯祈福

    “喜儿,喜儿!”

    来人一连好几声呼唤。江南临的屋内,正拿着扫帚发着呆的喜儿这才回过神来,她抹了抹眼角的泪花,看向面前挥着手的府里管理花圃的大丫鬟。

    自江南临失踪后,喜儿一连几日茶饭不思,终日以泪洗面,周香担心她的身体,便把她遣回了凤栖城,想着江府里多少有些熟人,能帮着安慰安慰。然而睹物思人,自昨夜回到江府,喜儿就没歇息过,整理床铺、清洗茶具、收拾衣物等,每见一物每到一处就洒几滴泪。府里的姐姐妹妹们轮番着安慰照看,早上方才睡了会。

    “玲儿姐姐,怎么了?”

    “你爹来了,在府外等着呢,说有事找你。怎样?见不见?”她和喜儿的关系很好,是知道喜儿对这个父亲的态度的。

    然而这次喜儿顿了顿,却是道:“……我去见见。”

    临走前,玲儿轻轻将喜儿搂住,拍着她的背安慰道:“别太伤心了昂,三公子不会有事的,要是三公子回来看见你哭成了个小花猫,肯定不开心的。”

    “嗯……”

    未至门前,喜儿远远地就望见刘山在不停向府内张望,他佝偻着身形,面色憔悴,手里并没有提着包裹。

    按理来说刘山只有送面点吃食时才会来江府,而他又从来都是托护卫送进府的,不会主动要求见喜儿。

    可喜儿现在脑子乱糟糟的,并且见了刘山,心里竟升起一股难得的亲切来,嘴里一句“爹爹”就要脱口而出,但还是生生止住了。

    “刘伯。”

    “喜儿!你没事就好,没事就好。”见到喜儿,刘山顿时涕泗横流。江南临失踪一事早已在凤栖城传开,他这几日天天都往江府跑一趟,虽然从下人口中得知只有三公子出了事,他还是心系女儿安危。

    见他哭得狠,喜儿便猜到了各种原因,故又想起了自家少爷,眼泪立即打起转来,哽咽道:“你既见了,那我回去了。”

    “不!等等!等等!”刘山忙出声叫住,“喜儿你那有三公子不穿了的旧衣服的布头吗?能给我拿点吗?”

    “怎么了?”

    “今天不是二十五,父老乡亲们商量着打算今晚放河灯给三公子祈福么,我想着如果灯上放些这,兴许能更灵点。”

    “河灯?”喜儿抽了抽鼻子,止住了泪花,疑惑道。

    “你刚回来可能还不知。我们这些穷人家没什么本事,只能在凤栖城找找或者托人打听着,但是受过三公子的那些情是记得的,还是还不清,可做个河灯还是容易的。这人一多,兴许哪路神仙就显灵了。”

    “少爷的旧衣裳虽不少,但多半捐或者送了,这样,我回去找找,之后给你送去。”

    “我在这等着就好。”

    “那也行。”

    ……

    “你可得给我裹严实点,我可不想到最后了功亏一篑。”

    “这不都到凤栖城了吗?而且这都入夜了,没必要了吧?”

    “不行,一定得送到你家!还有你们这凤栖城的灯太夸张了,不要钱的吗?亮的和白天没区别了。”

    “嗯?是吗?”拉开马车的帘子,脸上缠着几圈黑布的江南临探出头来,视线越过城门,果然见到城内灯火如昼,“不对劲啊,我们这走的东门,哪怕南门也不至于这么夸张才对啊。”

    “你怎么出来了?!快回去!”正驾着马车的程岁英连忙伸手按住江南临的头把他塞了回去,“行百里者半九十,不知道啊?”

    “好好,听你的……算了,叠衣你来吧,不用怜惜我……停停停,叠衣缠松点,缠松点。”

    “好了没?”

    “好了……”程岁芳应道。

    程岁英拉开车帘,嗯,除了两只眼睛,再无一寸露在外面。同时她又好奇道:“凤栖城这么自由的吗?可以在城门口卖东西?”

    “啥?”江南临再次探出头来,这才注意到城门口除去守城官兵,还守了不少平民,当有人进城时,他们就会拿个小纸船给他,还有的同他们站住交谈了会,结果拿到了个莲花河灯。

    “我看好像没要钱?”

    一听这,程岁英来了精神,跟着江南临一起仔细看了看:“好像是真的,那我得多拿点!”

    “先问问干什么的吧,算了,我头疼,交给你了。”说罢江南临就摸着脑袋回了车厢,躺到了叠衣的腿上,叠衣给他轻轻揉着。叠衣今天的兴趣成功从叠江南临的那件衣服变成了给他揉太阳穴,江南临甚至有点纠结是不是该改称呼了。

    “哼,我还以为你那天昏迷是磕到了脑袋,结果是顽疾,难怪醒的这么早。害我买的一堆药也都没用上,败家子!”

    “那我昏迷了也没法开口啊。”

    就这样拌着嘴,程岁英已经驾车来到了城门口,给守城官兵看了自己有官府公文的行医执照,说明车内有病人后,只见一个老大娘迎了过来。

    “这位姑娘,请收下这只纸船——”

    “免费的?”

    “对。”

    “那我能多拿几只吗?”

    这话把大娘呛住了,她话还没说完,这姑娘怎么就一连串的问题出来了,“当、当然。道牧府的三公子前些日子失踪了,这些纸船是我们为他祈福而叠的,不知姑娘此行几人?有时间吗?”

    “比较忙,可能没有,怎么了大娘?”

    “我们这还有荷灯,免费的,如果你们有时间的话,今夜不妨抽空去采文江放一盏,祈福消灾都很灵的。要是能为三公子也许个愿那就更好了。”

    “你们说的三公子是叫江南临?”

    “是的。”

    “好,如果有空的话我们会去的。”

    “我先在此谢过了。”

    进了城,程岁英小声道:“想不到你还挺受欢迎。”

    “……”

    “喂,夸你呢,怎么了?”

    “嗯?啊,那是,小爷可是人见人爱。”江南临原以为十万两赏金已经很离谱了,现在竟然有百姓为他的安全祈福,他一时间愣住了,不过嘴上依旧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呵呵,那昨天午饭时,对着‘江南临’破口大骂的那个公子哥是怎么回事?”

    “嘁,他们不算人,不算,小爷也不稀得他们喜欢,要不是你拦着,小爷高低得给他两个嘴巴。”

    “那我下次不拦了,你可……”程岁英的话音忽然顿住。

    “嗯?可什么?”

    “好美!”

    江南临闻言探出车厢,便见街道上人流往来不绝,许多人的怀里都抱着一盏荷灯。他们的步子缓慢,荷灯的烛火轻轻摇曳,一点的灯火微弱,但千百点灯火锦簇着燃烧,将残月下这暗淡的冷的夜填成了热闹的红火的暖的人间。

    右侧是一户户住家,门前皆挂着两盏灯笼,各自写着“江”与“南生”,那笔迹有老练的,龙飞凤舞的,也有稚嫩的,一笔一划的,多的则是线条歪歪扭扭,墨痕断断续续,像是画出来的。

    而左侧的采文江上,千百只无光的纸船正领着、簇拥着一盏盏携火的荷灯顺流而下,那纸是五颜六色的,那光是明暗不一的,但目送它们远去的目光是同样的温柔,想必其上运载的心意也必定同为一种名作希望的美好。就这样,千百朵荷花绽放了,无视了时节,无视了地点,就这样绽放于采文江上。于是,采文江倒映着银河,点点荷灯辉映着漫天繁星,但此刻连这星光也要失色,要沦为陪衬,要做那粼粼波光的嫁衣,要载着这无数人间的光航行往天上去。

    江南临不知道这其中有多少的光点与自己有关,但他知道,这其中一定有、且有许多关于他的光,属于他的灯。接着,他看见了那个她。

    ……

    斓文桥上,喜儿倚着桥栏驻足看这河灯看了许久,这灯火已不输历来的中元节庆。

    她自知道这消息后一连做了十来个荷灯,最后选了个形状最好的,不过思来想去并没有放上江南临的衣物,而是载了张纸条,写了句——“一江轻荷万家梦,千灯祈福唤南生。”

    “少爷,你怎么还不回来捏着我的脸颊说我没有诗才呢?少爷……”

    强忍着泪,喜儿刚准备动身回家,却心有灵犀般转身向北望去,一望便望着一个双臂拄着拐杖,脸上蒙着黑布的熟悉的身影慢慢上了桥。而对视到那双眼睛的瞬间她就认出,他回来了。

    但这犹如梦幻,令她不敢动身,就这样僵在了原地。直到那身影一步步靠近,最后轻轻搂她入怀,在她耳边和声道:“我回来了。”

    似乎是泪水已经在这几日哭干,喜儿埋首在江南临的胸前,无声地抽噎。

    马车上,程岁英搂着自己的妹妹,看着桥上的江南临,娇声骂道:“这个坏蛋,肯定一屁股风流债!”

    然而程岁芳却是拽了拽姐姐的衣襟:“南临……不坏……”

    “你的心可不能给他骗去了啊!算了,找到相好和送回家没差了,我们就不打扰那小两口了,走吧!”

    “告别……”

    “好好好,我们找个旅馆休息一晚明天再去和他告别。”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