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通鉴 » 第十二章 唐高祖(4)

第十二章 唐高祖(4)

    624年7月,己未日,高祖诏命李世民、李元吉带兵出豳州(bīnzhōu,陕西咸阳附近)抵御东突厥。每当国内有盗寇,高祖就命令李世民带兵去讨伐,但平定之后,却对他猜忌更深。

    当时,颉利、突利二位可汗调动全国军队前来进犯。李世民领兵抵抗,碰上关中长久下雨,粮运阻绝,士兵疲于征战徭役,攻城器械又钝又破,朝中十分忧虑。李世民对李元吉说:“现在敌人的骑兵倚仗山陵地势,我军绝不可表现出怯懦,应该和敌军做一次决战,你能和我并肩作战吗?”李元吉害怕道:“敌人拥有如此有利的形势,怎么会轻易出兵,万一失利悔之不及啊。”

    “你不敢出兵也无妨,我当独自前去,你且留在这里观战。”李世民说完率领骑兵急冲敌阵,告诉他们说:“你们既已与大唐和亲,为什么还要背约侵犯我国土地?我是秦王李世民,可汗非要打一仗,就单独出来和我打。如果派大军前来,我也只用这百十个骑兵抵挡足以。”

    颉利可汗无法猜测李世民的意图,只得笑而不应。于是李世民又往前进了一段,派遣骑兵告诉突利可汗:“你我从前本是同盟,有事互相救援。现在竟然领兵征讨我,难道没有故旧之情?”突利可汗也不回答。李世民又往前进了一段,马上就要渡河。颉利可汗看到李世民轻骑而出,又听到“故旧”之言,心里对于突利可汗和李世民是否合谋起了怀疑,于是派人组织李世民:“秦王不必渡河过来,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来和秦王重申盟约罢了。”于是率领军队稍为退却。

    此后雨下得更大了,李世民对众位将领说:“突厥所倚仗的就是弓箭,现已下雨多时,弓弦胶液早都融解松弛,不能使用,他们现在就好像断了翅膀的鸟。而我军住着舒适的房屋,吃着烤熟的食物,以逸待劳,不趁此良机,更待何时?”于是趁夜出兵,冒雨进攻,突厥没想到唐军还敢进军,都大吃一惊。李世民又派人游说突利可汗,让他同意了重新听命于大唐。颉利可汗还想出战,被突利可汗拒绝。于是双方同意和亲,突利可汗自愿归顺李世民,约为兄弟后各自退兵。

    地处中亚的西突厥(乌兹别克斯坦一带)统叶护可汗也请求联姻,高祖对裴炬说:“西突厥距离中原很远,如果遇到事情也无法给予我们帮助,是否应该联姻?”裴矩答道:“现在北夷外族正是强盛的时候,为国家今后的情势考虑,应当远交而近攻。答应西突厥的和亲,正好用来威慑东边的颉利可汗。几年之后,等我们国力充实,足以抵抗北夷时,再慢慢考虑应对之法。”高祖听从了他的建议。派遣使者到西突厥商议和亲之事,统叶护可汗大喜。

    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的隔阂越来越大,担心一旦发生变故,需要一处形胜之地作为后路。于是派遣秦王府车骑将军张亮带人前往洛阳,暗中结交山东(太行山以东)豪杰作为储备,送出许多金帛,任凭他们花用。李元吉上奏张亮阴谋不法,高祖将他下狱拷打审问,但他始终一言不发,最终被释放。

    有一次,李建成晚上约李世民一起喝酒,暗中下毒,李世民忽然心脏阵痛,吐血数升,淮安王李神通赶紧扶着他返回西宮。高祖探视李世民的疾病,责令李建成说:“秦王一向不饮酒,自今以后不许再约他喝酒。”后来又对李世民说:“当初我们能够定立大计,平定四海,其实都是你的功劳。建成年纪大,做太子的时日久了,我不忍心剥夺他的地位。看你们兄弟之间似乎已无法相容,同时住在京城,一定会有纷争。现在朕想把你派去洛阳,自陕西以东都由你管辖,还允许你自建天子的旌旗,你看如何?”李世民痛苦,以不愿远离高祖膝下为由推辞,高祖说:“天下都是一家,东、西两个都城,相距很近,我想念你就去看你,不必伤心。”

    从这里已能看出高祖更倾心于谁,没有哪个父亲会把自己更疼爱的儿子调往远方。至于为什么高祖爱李建成甚过李世民,起码从史书记载的“昏庸爱玩的李建成和贤明多才的李世民”中找不到答案。就好像前文这段历史,李建成如果真想毒死李世民,怎么可能让他喝完只会心脏疼?既然李世民一向不喝酒,又为什么会欣然答应李建成的邀约?这些从逻辑上都是通不过的,那么是否说明其真实性出了问题?

    李世民将要出发洛阳,李建成、李元吉互相商量说:“秦王如果到了洛阳,就会拥有土地甲兵,恐怕再难控制他。不如留他在长安,势单力孤,不过一个匹夫而已,想算计就容易得多了。”于是暗中派人密奏高祖,说秦王的亲信听到前往洛阳,无不欢呼雀跃,又派遣人以厉害游说高祖。于是高祖又改变了心意,将李世民留在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