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真是忠臣孝子 » 第十七章 有罪还是没罪?

第十七章 有罪还是没罪?

    “大王~大王,不好了大王,晚了,都晚了啊~”

    长安行在,突兀的一骑绝尘,一名风尘仆仆的老卒满脸热泪的奔袭而来,其手中却是还拿着代表天使的黄旗。

    也是巧了,此时此刻,曹操还真就正在召集群臣商议那于谦父子和邺城叛乱这两件事,支持派和反对派互相之间已经颇有一些火药味了,这信使这般大呼小叫的一来,立刻就让群臣停下口舌之争,争先恐后的就迎了出来。

    “什么晚了!”

    “臣去晚了,襄樊,襄樊连日大雨,汉水暴涨,有洪水肆于江北,平地起数丈,陆地可行舟,庞德将军所部全军覆没,樊城,樊城,城外的大水已经淹上城头了啊!”

    “什么?”

    曹操闻言本就不甚清醒的脑袋嗡得一声,整个人就是好一阵恍惚,多亏了侍者及时搀扶才没一跤摔到地上。

    ‘莫非……当真是天命,不在我么?’

    “大王!于文则枉受节仗,明知征南将军之危却不言,只自避于襄阳,实乃国贼也!”

    “臣附议,于文则陷征南将军于不义,分明是因私怨而舍公义,借关羽的刀杀征南将军,还望魏王您严查啊!”

    说话的人自然是曹真和曹休两位宗室将领中的后起之秀,事实上除了他们,包括赵俨和徐晃这样的重臣现下也都在纷纷低着头装死了。

    曹操却是不置可否,好一会儿之后才重新站定,却是转而问那信使道:“前线战事具体如何,可见到了子孝了么?”

    “大水阻路,未曾相见,只是关羽确实是昼夜攻城,樊城,恐怕岌岌可危。”

    “文则可曾救援?”

    “不曾,只是每日命无数声大之人于襄阳对那关羽谩骂不止。”

    话音刚落,曹休马上就跟着义愤填膺地道:“坐看友军受难而不救,这不是国贼是什么?这不是国贼是什么?!我大魏基业,必丧于这等汉贼之手!”

    说完,就看原本都低头不语的群臣几乎全都本能的瞥了他一眼,实在是这磕唠的……也确实是有点逆天,就连曹操都忍不住脸上抽了一抽。

    半天没有回复,却是突兀问道:“公明,你以为他们两个小子,说得有没有道理?文则是……汉臣么?”

    徐晃见皮球踢到自己这了,心知躲是躲不过了,却也是叹息一声道:“左将军……左将军他或许确实是有错吧,若是他到了襄樊之后能乖乖听从征南将军的命令,在樊城城北扎营,想来今日也不必受此攻讦了。”

    说完,这殿内的气氛却是愈发的诡异了。

    毕竟他于谦要是真听了曹仁的话,现在怕不是已经水淹七军了,这三万中原兵怕不是要白死了。

    这番说辞,却是说得就连曹真和曹休都哑口无言的,只能一门心思的抓着他明知有水,却不跟曹仁提的这个事儿使劲了。

    两人直骂了好一阵,却见平日里素来稳重的曹丕突然越众而出,谏言道:“父王,儿臣有话想说。”

    “说吧。”

    “儿臣以为,左将军父子自然是汉臣无疑的,然而如今这天下却也依旧是大汉的天下,难道父王您,不是汉臣么?非要去分辨谁是汉臣,谁是魏臣,又如何能让文武群臣勠力同心呢?因此儿臣以为,这样的话,大家以后还是不要说得好,尤其是咱们曹氏子弟,更应该谨言慎行。”

    曹真和曹休闻言脸色黑黑的一阵扭曲,但他们敢怼徐晃,却是万万不敢怼曹丕的,因此只得低头忍耐。

    不过是低声嘀咕:“子恒这胳膊肘怎么往外拐,不向着家里人呢。”

    曹丕却不看他们,依旧侃侃而谈道:“正如徐将军所言,若是左将军当真听了征南将军所言,此时恐怕已喂了鱼虾了,况且朝廷自有法度,征南将军虽是宗亲,但节仗毕竟是在左将军之手,因此儿臣以为,左将军至少抗命是谈不上错误的。”

    “真要说罪,想来,大抵也就是所谓的知情不报了吧,可要说他们有二心,这岂不儿戏?真想隐瞒,德纲他托我送信干什么?”

    “樊城乃征南将军所铸,而挑梁顶冲之事,他就是说了,难道征南将军就一定会听么?再说此事毕竟只是推断,儿臣想,左将军父子恐怕对此应该也是没什么把握的。”

    “至于说救援之事,这恐怕也说不太过去吧,关羽水师纵横汉水,无往不利,眼下襄樊既已发了滔天洪水,已是一片汪洋,左将军所部又没有水师,怎么救?游泳么?”

    “归根到底,左将军,乃父王三十年之元从,于德纲,乃儿臣相交莫逆的知己好友,咱们若是连他们都信不过,还能相信谁呢?”

    说完,曹丕面色平静的重新站了回去。

    这话说完,殿内众人自是没了声息,毕竟于禁和曹仁的这笔账本来也不是寻常大臣有资格掺和的,曹丕这一开口,便让曹真和曹休等宗室将领也不好继续为难了。

    再说这事儿,本就是显而易见之事,本也用不着什么分析,大家无非就是表态而已。

    良久,曹操很是认真地道:“于谦啊,文则倒是生了个好儿子,此子之谋略,怕是还尤在奉孝之上,他既率军去了襄阳,想来也必是早有谋划,就是不知,他谋划的到底是什么了。”

    “公明。”

    “末将在。”

    “知道你久经苦战,身边老卒在汉中已经折损近半了,这才不过是几个月的功夫,想来,队伍还没有修整好吧?不过眼下除了你,确实是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了,便由你奉诏一路招兵,去樊城救援去吧,孤再想想办法,再从河北征调一些援兵给你,实在不行,就让张辽也去助你。”

    “喏。”

    众人齐是一惊,而曹丕更是不由得心神一阵恍惚,百般思绪齐上心头。

    出了这样的事,不惜将尚未修整好的徐晃给派了不说,甚至连合肥的张辽都考虑了,以曹操的性格,就没有考虑过亲征么?

    除非……

    想起那于谦给他的信中特意提到的,让他尽量留在长安不要回去,一时之间,似是有了明悟,心绪也是愈发的复杂了起来,不知该是喜,还是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