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神州录之风云起 » 楔子:和亲

楔子:和亲

    晋废帝初年,天下大旱。

    晋废帝二年,天下洪灾泛滥。

    晋废帝三年,江南大疫,民不聊生。

    晋废帝八年,筑城人食人。

    晋废帝十二年,西南韶河流域爆发起义,因起义人数大多为漕工,史称漕工起义。

    晋废帝十五年冬,腊月二十四,一封从星沙府发出的八百里加急奏章于腊月三十日清晨到达鄞都,晋废帝大喜,当即加封柱国候孙威为柱国公,赐皇马皇褂、进宫带甲,另赏鄞都郊外皇家内府良田共计五百亩,金银财宝更是不计其数。

    晋废帝十六年夏,六月十八,宜嫁娶、冠笄、出行、祈福、伐木、入宅、上梁。

    这一日晋废帝在玄武门设接风宴,迎柱国公凯旋,一时风头无量。

    按朝廷规定,将军凯旋,当在三日之内将调军虎符归还兵部,可至六月二十八日,柱国公依旧毫无动静。

    有臣因此进谏,晋废帝却在朝堂之上言道:“论公,柱国公平叛凯旋,论私,柱国公乃朕之亲族,那不过一虎符尔,不值大惊小怪,莫坏了我与柱国公之间的情谊”。

    众人闻之,一时莫不敢言。

    柱国公本是皇室旁支,与朝中诸多官员也有来往,如今又新立军功,虎符在手,深值皇帝信赖,仅仅在半年之内,便已独揽朝中大权,朝堂议事,竟可落座旁听,几百年来,尚属首次。

    晋废帝十六年冬,腊月二十七,天降大雪,垂冰如剑。鄞都早朝,大小官员陆续进殿议事。

    龙椅之上,晋废帝正打着呵欠,睡眼惺忪,坐在一旁的柱国公则饮着热茶,那如鹰般锐利的双眼正打量着殿内众人。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一名太监伸直了脖子,发出那尖锐刺耳的早朝之声

    户部尚书鲁伟正向左移了一步,“臣有事启奏”。

    晋废帝双眼未睁,懒散随意的问道:“爱卿,所为何事”?

    “臣启奏,近年以来北蛮、川蜀、南越等地的岁贡已越发少了,恐有不臣之心”。

    晋废帝又打了一个呵欠,“少就少了吧,让他们去吧,我等地大物博,不差这些岁贡”。

    “可”,户部尚书正想继续进言,却听得柱国公放下手中茶杯慢慢言道:“喔?鲁尚书请继续,我倒想听听”?

    户部尚书鲁伟正心中虽不待见这位柱国公,但如今朝中,能够管事的却也只有柱国公一人而已。

    鲁尚书便道:“先皇曾与北蛮、川蜀、南越有约,北蛮每年进贡牛羊一万头,骏马五千匹,川蜀每年进贡精铁一万斤,黄金五万两,南越每年进贡精丝十万匹,绣女百人,可近些年,此些岁贡愈发少了,尤其今年,北蛮进贡牛羊才一千余头,马匹虽有四千,可大多数皆为残马,不堪重用,而川蜀之地的铁矿虽足有万斤,但皆为粗矿,南越进贡的丝绸也完全是下品,宫中哪堪用得”。

    柱国公拍案而起,茶杯震得落在地上,摔成了粉碎,“边境小儿,这是看我大晋朝朝中无人嘛”?

    皇帝这才清醒了些许,“柱国公何须动怒,这些东西有的是”。

    柱国公躬身行礼,忿忿不平说道:“陛下,这些物件我大晋朝倒也不缺,只是他们此番举动,显然是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想趁着漕工作乱看看我们的眼色,此事定然不能轻饶”。

    皇帝摆了摆手,“既然柱国公想要处理,那此事就由你负责吧,朕困了,你们先议,等商量好了再来”。说罢,一名太监便领着往殿后走去。

    殿前,柱国公又坐回那张沉木乌椅上,“说吧,鲁尚书,此事按例当是如何”。

    “按例,岁贡未足者,应宣川蜀王、南越王、北蛮汗王觐见”

    鲁尚书抬头看了眼柱国公,虽然气得大气嘘嘘,但依旧沉着冷静。

    半晌过后,柱国公才缓缓说道:“若真是如此,恐怕与这些属国的关系就当真坏了吧”。

    “坏了就坏了,我们还怕他不成”,吏部尚书耿克强铿锵有力的说道,“不过尔等小国,只要柱国公披甲上阵,定能让他们闻风丧胆”。

    柱国公偏眼一视,冷笑一声,“西南漕工之乱,四年才灭,其中艰辛,你们又如何清楚?披甲上阵,说得轻巧,要不吏部尚书亲征,或者说让你那位宝贝儿子冲锋陷阵”?

    吏部尚书这才知马匹拍在了马腿上,只得闭紧了嘴巴,退至一旁。

    “鲁尚书,我知道你心中看我不起,但我素闻你高风亮节,两袖清风,我倒想问问你此事应如何处置”。

    鲁尚书一征,定了定心神而后才说道:“听闻川蜀王、南越王近些年厉兵秣马,怕是有谋反之意,而北蛮汗王那边没有听到什么风声,但此事我相信他们三方暗地里肯定有联络”。

    “不错”,柱国公点了点头,“继续”。

    “如今西南漕工之乱才将平定,西南一带怕是民不聊生,若再起战端,恐西南一带死灰复燃,在下想着以和亲之名邀川蜀王二子商洛风、南越王世子夏羽、北蛮公主周辰辰前来鄞都,到时无论是成为我朝驸马还是王妃,都必定留在鄞都,只要他们在,我相信无论是川蜀、南越还是北蛮都一定会有所忌惮”。

    大小数十位官员待鲁尚书说完后,都等着柱国公发言。

    柱国公略微思索,“兵部尚书,可由他们调兵遣将的情报”?

    人群中站出一位九丈余高的官来,他肌肉虬实,与其他官员相比显得格格不入,他便是柱国公平乱时的副将李撼山。柱国公回朝时的第一件事便是将他扶上兵部尚书之位。

    “将军,查阅兵部档案,川蜀、南越、北蛮有铸兵养马之象,但暂无粮草人员调动,想来还要准备些时日,而我朝自平叛漕工之乱以来,军中精锐已去之七八,现在都为新兵,也需要准备些时日”。

    “好”。柱国公大声一喝,“鲁尚书,先按你的谋略”。

    “是的,柱国公”。

    “兵部尚书,你要抓紧募兵,若三家不从,时不我待,立即发兵”。

    “是,将军”。

    在柱国将军那威严的扫视之下,无一人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