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诰命夫人和她的儿女们 » 第四十一章:江湖与高门的碰撞

第四十一章:江湖与高门的碰撞

    菡萏园门口,两个小丫鬟离开后,一时间,蔡妈妈落个清静,目不斜视,坐在兀凳上,专心于自己的手绷,仔细绣着一幅“秋猎麋鹿图”……添了几回茶,吃了几遍糕饼……蔡妈妈估摸着时辰差不多了,这才叫小丫鬟去前院打探鹤松宴的情况。

    申时一刻,两个小丫鬟回来了,手里各捧一个篮子,里面装着大娘子赏赐的荔枝、樱桃等物。

    蔡妈妈问道:“宴会结束了?”

    其中一个小丫鬟高兴地回道:“蔡妈妈,结束了,慎妈妈说,孟员外他们已经走了。眼下,前院都是自己人,诸事无碍,叫您歇息去。这是大娘子赏的。”

    说着,两个丫鬟把鲜果子递过去。

    蔡妈妈这才收拾好那未完待绣的“麋鹿图”,起身回耳房。

    蔡妈妈也是个懂交际的婆子,很会做人,以“守门半日辛苦”为由,叫两个小丫鬟一起落座吃茶,并把大娘子赏的荔枝、樱桃分给她二人。

    两个小丫鬟自是感激,先后称谢。

    三人吃果子的间隙,蔡妈妈问道:“前院可有不寻常之事?”

    小丫鬟说回来的路上遇到三个不认识的外客,看着像母子三人。

    蔡妈妈不知菡萏园欲聘武师父一事,只当那是闲话,一叙而过。

    她们说起“母子三人”时,车英、章礼、章孝已经跟随晋妈妈进了东篱园,一路登堂入室,到了张大娘子跟前。

    为表和气,张大娘子特意在座屏后的大卧榻上接待车英。

    今日的座屏,又换了一幅屏心,是墨秀结合的“初夏山间溪畔荔枝图”。

    初夏的光阴,格外有生机,山里四处碧草红花;清澈的溪畔,一对名士正在荔枝树下手谈,几个顽童正欲攀爬而上,择早熟的荔枝来食……那棋盘、棋子、名士的胡须、顽童的笑脸、饱满的荔枝等皆清晰可见,人与物,俱栩栩如生。

    车英母子一见此屏心,便被那精美绝伦的绣墨“荔枝图”震惊了。

    车英心里赞道:“绣此图者,真乃神人!”

    章礼心里道:“管中窥豹,可见这东篱园不俗。”

    车英看到的,是绣娘的功力;章礼看到的,是“荔枝图”上的那丝丝金线。

    众人见礼后,车英与张大娘子对坐在卧榻之上,大丫鬟采薇、采苹搬来两把金交椅,给章礼、章孝姐弟座。

    落座后,大丫鬟鹤鸣、鹿鸣奉茶,器具洁净,新茶飘香,加上金鸭炉吐出的海南水沉香,整个福颂堂犹如沉浸在仙境一般。

    今日家里有鹤松宴,张大娘子特意打扮得正式些,早起梳了牡丹髻,簪了碧玉钗、象牙梳;双耳下垂一对心形红宝石,透亮澄澈,一看便不是俗物;配上深绿色地暗纹绣“穿枝牡丹翔青鸟图”的阔袖褙子,显得张大娘子好似天上的神仙,美丽雅致,富态十足。

    车英心里道:“这哪是寻常人家?眼前这个妇人,莫不是皇室出身?”

    章礼心里道:“今日算是见到大富贵了,日后若似这张大娘子一般,做个当家主母……”

    章孝心里道:“这里里外外不少花费吧?这一家人真有钱!”

    张大娘子识人相面还是有些本事的,看车英母子的神态,她便揣测出他们不过是寻常的江湖镖局出身,最多算是某个小地方的佼佼者,并非四海可走的镖局大家族。

    不过,面子上,张大娘子依然很客气,借着用茶的功夫,扯东扯西,与车英母子三人说了许多家常闲话。

    借此,彼此大约都摸了摸彼此的背景、脾性。

    对车英和他的儿子章孝,张大娘子还算认可,观其言行,确是江湖出身,性子单纯。

    然,车英的女儿章礼,张大娘子不甚喜欢。

    福颂堂里,张大娘子与车英母子叙了半个时辰,才提到灿秀所讲的武师父一事。

    是时,张大娘子故意拿出大家的气势来,好叫车英母子“知难而退”。

    张大娘子不是不想留他们,实在是看出那章礼眼神飘忽不定,坐在金交椅上,好似不想起身一般。

    张大娘子觉得章礼不似那些个不慕名利、磊落光明的江湖人,怕她带累坏自家的孩子。

    然而,张大娘子所提的一应苛刻的条件,比如叫章礼、章孝卖身为仆一事,对清白之家来说,这与“侮辱”何异?可车英竟然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车英一家是江湖人,若是能选,自然不会屈居于他人屋檐之下。

    只是,眼下无路可走,这确实是极好的去处。

    方才,从大门进来,路过和兴堂,到了东篱园,中间又瞥见几处其他的偏院,过了好几重门,又是亭台楼阁,又是花木鱼鸟,俨然贵族门庭一般……在这里生活,总好过在外露宿街头吧。

    然,此等繁华富贵之乡,规矩肯定多,束缚自然不少。

    车英年岁大,经验多,能够看清这里的是非利害,本不大情愿留。

    但女儿章礼正值青春年少,且是向往花开繁盛的年纪,一时间迷失在这里,只觉得好。

    未进东篱园,章礼便暗戳母亲,示意母亲务必要留下来才好;儿子章孝还不大成熟,倒不甚在意去留……权衡利弊,思之再三,车英下定了决心:暂且留在府里,过渡一段时间,积攒些钱,再回老家。

    不得已,车英违心而行,应承下武师父一事。

    一则,这是为了给一双儿女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避开杭州城外的乱世。

    二则,车英看出张大娘子虽说拿着大家的款儿,却并非那种阴险小人,大约是为了考验客人吧。

    见车英颔首低眉,张大娘子不好再多“赶客”之言,换个话题,又道:“英师父,我且说说我们府上的规矩,你们姑且了解些许。”

    张大娘子说完,看一眼慎妈妈。

    慎妈妈会意,上前一步,向车英母子介绍起来。

    方才,慎妈妈与张大娘子一样,看出章礼似有歆羡富贵之色,地位低,却求得高,与两年前的那个善姐儿有几分相像。

    为了给车英母子来个“下马威”,慎妈妈拿出掌家婆子的威风,言辞语态不大和蔼。

    车英误以为大门户里的婆子皆是如此,于是更加小心谨慎,唯唯诺诺,认真听着,心里道:“丑话都说在前头也好,免得日后生闲气。”

    章礼看母亲这样,犹如虎落平阳一般,心里有些气不过,但初来乍到,她不敢发作,只低头摩挲着衣襟。

    章礼心里道:“这个婆子,当真是狐假虎威,不过一个下人,何敢如此狂妄?”

    她可能还想不到,被她看不起的婆子慎妈妈已经协理张大娘子管家二十多年,何其厉害?何其精明?

    章礼在慎妈妈眼中不做好,而慎妈妈在章礼心中也不做好,这“仇”便结下了。

    慎妈妈介绍完,张大娘子又补充几句,看向车英询问道:“英师父可还有不明之处?”

    车英摇摇头,回道:“大娘子,我们记下了。”

    张大娘子微微颔首,接着与车英商议入府居留事宜……最终,双方定了下来,车英被聘为孩子们的武师父,月银五贯;章礼留在东篱园,到灿秀的暖香阁侍奉,更名为(章)肃羽,按一等大丫鬟发放月钱;章孝更名为(章)孝则,到嘉安堂去做学徒,按一等男仆发放月钱,日后若有进益,正式拜了师父,另说。

    虽然不喜章礼,但看在灿哥儿的情面上,张大娘子还是给了英师父最大的体面。

    按例,英师父的儿女不该有如此高的月钱。

    英师父一一应承着,心里道:“这张大娘子到底是个心善的人,方才讲规矩时,虽苛刻些,但落到实处,却不少恩惠,看来,这次算是赌对了,希望两个孩子日后能有出息……”

    英师父内心思量之际,张大娘子又把英师父的住处安排停当了。

    承英阁里,刚好有几间空房,一间挨着小祠堂和书房;另两间远些,在书房后头,紧挨着原先的小厨房。

    这本是张大娘子父母健在时使用的院子,颇为宽阔,景致亦好。

    如今,张大娘子便拨那远的两间给英师父居住。

    承英阁里的书房是张大娘子和主君日常读书理事的地方,主君晚间常去。

    毕竟男女有别,一个小院子里住,难免生是非,张大娘子吩咐慎妈妈去外头寻人来,要在书房后面搭一面墙,把前后隔开,分出一院二院。

    自此,承英阁一院是书房、小祠堂,二院则给英师父作卧房。

    英师父的女儿肃羽到暖香阁做工,儿子孝则去嘉安堂,日常与长则、信则等徒弟住到嘉安堂后院去。

    张大娘子知道江湖人不拘小节,唯恐叫英师父不自在,这才特意“立墙留院”,把承英阁二院专门留给英师父。

    二院里还有个小厨房,但已经废弃。

    张大娘子嘱托慎妈妈着人把小厨房收拾出来,可叫英师父使用,日常煮茶或做个点心,都方便。

    听到此处,英师父甚为感激,说了几句谢辞。

    张大娘子道:“英师父不必客气,您是我家孩子的武师父,合该好生伺候着,日后,英师父哪里不如意,定要告诉我,莫要有疏离之感。”

    英师父颔首称“诺”致谢。

    张大娘子看向慎妈妈,又嘱托道:“二院那两间屋子略微狭小,慎妈妈,你叫人把屋子打通,做一个大通间,重新装饰一下,此外,在小厨房旁边开个小门,供英师父进出方便才好。”

    那两间屋子,其实原本就是一间,先前因为东篱园客房短缺,便从中隔断,如今只需推翻隔离墙,稍作整修即可使用。

    而那小厨房,紧挨着东篱园主路,往前走不太远,过道门,便能到福颂堂,直行再过两道门,便可出东篱园,出来进去也算便捷。

    大娘子的这些吩咐,慎妈妈一一应下来,见大娘子无话了,慎妈妈才施礼退了出去。

    自始至终,慎妈妈神态谦卑,侍奉大娘子时,礼节甚恭,甚于往日。

    张大娘子明白慎妈妈的苦心,这是在给车英母子“树榜样”。

    旁侍的晋妈妈、采薇、采苹、鹤鸣、鹿鸣会意,皆神色严肃,不似平常亲和。

    英师父误以为福颂堂历来如此,猜测东篱园规矩大,略感拘谨。

    肃羽看着这一切,有种说不出的压迫感,有些后悔,觉得自己是洒脱清白的江湖女儿,沦落至此,实在有些不堪。

    然,这种想法刚冒头,便被肃羽她自己给压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