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诰命夫人和她的儿女们 » 第七十四章:众人合力,阻幸小娘落发之路

第七十四章:众人合力,阻幸小娘落发之路

    张大娘子好生安慰了幸小娘一阵子,希望她改变主意。

    起初,张大娘子误以为幸小娘是以退为进,故意来卖惨,后来看话头不对,那幸小娘势必要去出家。

    这可是家里的大事,张大娘子不敢轻诺,急急吩咐家仆去请主君回来,随后又把榴园的刘小娘也叫来,一起劝……折腾了大半天,众人还是劝不住。

    最终,主君、主母同意幸小娘去明月庵,但不可落发,须带发修行。

    幸小娘问道:“为何不叫我落发?”

    张大娘子劝道:“小娘,你爱女心切,合该明白啊。孩子们长得快,钟丫头已经十一岁,再过几年,便可行及笄礼,早晚要论亲的。生母落发修行,总归不是好说头。若你因为梨园之事,觉得心里不痛快,出去住几年,散散心,我们不阻拦,但你未必非要做姑子。日后,若你回了心,还可以还俗。”

    话里话外,张大娘子的意思还是不想幸小娘出家,原因她没明说。

    幸小娘心里大约懂些,便没再争执,只诺诺应着。

    众人散后,张大娘子在福颂堂盘算许久,足足坐了一个时辰,如雕塑一般,一动不动。

    旁侍的慎妈妈、晋妈妈、采薇、采苹、鹤鸣五人皆不知如何劝。

    今日,福颂堂座屏的屏心,是一幅金线双面绣,绣的是“百鸟朝凤图”。

    栖迟与福颂堂的大丫鬟们都估摸出大娘子的心意,日后必要叫大姐儿、二姐儿、三姐儿嫁到高门户去。

    于是,她们联合一处,商量许久,设计出了这“百鸟朝凤图”的底稿,用时三个多月,才绣完,以衬大娘子的心意。

    瞥一眼那热热闹闹的“百鸟朝凤图”,张大娘子叹口气,心里道:“一个小娘偷情,我好歹给瞒下来了,知情者不多,过个三两年,此一事便可尘封;可若再来一个小娘落发,如何是好?那明月庵,就在杭州啊,日后,少不得传扬出去。到时候,莫说高门,便是富贾之家,也会嫌弃家里的女儿们。”

    思及至此,张大娘子决定再“努努力”,务必断了幸小娘去明月庵的路。

    于是,张大娘子看向慎妈妈、晋妈妈,言道:“晚些时候,你们去一趟院子,待孩子们下课了,把他们拦住,带到承英阁小祠堂去。我自有话交代。”

    慎、晋两个婆子急忙施礼道:“是,大娘子。”

    ……

    夕阳正垂,淡淡的霞光映照进承英阁祠堂,落在那慈祥的菩萨身上,似道道金光聚集。

    张大娘子觉得是这是好兆头,便领着八个孩子拜了三拜。

    而后,张大娘子把采薇、采苹等丫鬟、婆子都打发到承英阁外,只留下八个孩子和慎妈妈。

    见状,大家都有些惶恐,见母亲面容和气,看样子不像坏事,才放心些。

    母亲家教严苛,灿秀这大半年已经被罚跪小祠堂多次了,姐妹们皆知之。

    方才,她们还以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惹母亲生气了,这才被慎妈妈亲自请来。

    张大娘子道:“今日,把你们都叫来,不为别的,只想与你们说些透心的话。”

    说着,张大娘子看一眼慎妈妈。

    慎妈妈会意,引着姐儿们次第跪拜小祠堂里供奉的张家父母。

    灿秀心里道:“拜菩萨,是讨个金光满堂的好彩头;而拜外祖父母,却意味着什么呢?”

    不止灿秀,钟、灵、毓三大秀心中也打鼓,他们四人相互看看,各自思索片刻,似乎明白了什么,不觉眉眼含笑。

    小八安秀最慧,刚说要拜外祖父母时,她便知晓,母亲这是打算把家里的庶女都拢在东篱园,立为嫡女。

    南、柯、梦三小秀尚不大明白,只是照着慎妈妈的指示做,乖巧十分。

    待孩子们跪拜完起身后,张大娘子道:“这是我父母的牌位,他们,也是你们的外祖父母。你们有所不知,我母亲赵氏原是弘远伯嫡女,出身高贵,我父亲虽出身商贾,却也曾做过东京首富,家境殷实。这些年,我专门辟个菡萏园来教导你们,不为别的,只想你们日后成才了,有个好去处。我本已吃穿不愁,还能图你们什么?图的,不过是你们来日争气些,光耀门楣。”

    弘远伯?钟、灵、毓、南、柯、梦六秀都惊住了!

    之前,她六人只风闻外祖父曾在东京富贵无极,却不曾听过外祖母的出身。

    灿秀、安秀住在东篱园,早前听母亲说过一次,倒不觉得惊讶。

    而且,他们二人从遥远的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对等级地位的认知不那么清楚,并不觉得一个弘远伯有什么了不起。

    可是,身处等级森严的社会之中,钟秀六姐妹悉知伯爵之重,故而格外震惊。

    为何要提故人出身?母亲尚未言明,孩子们也不敢妄言。

    他们面面相觑,不知母亲今日说这些话有何目的。

    钟秀年长,素有长姐风范,于是上前一步,代妹妹们施礼道:“母亲悉心教养我们,我们心中感激万分,但不知母亲今日叫我们来,可是有训示?还请母亲明言。”

    张大娘子并未直接回答,而是看一遍女儿们,问道:“先前,钟儿的舅舅家来提亲,要替他们儿子求娶你们大姐姐,被我回绝了。你们说说,为何?”

    往日里,张大娘子称呼众女儿,很少如此亲切,多半“丫头”“姐儿”或呼之以排行。

    此时,张大娘子特意如此,便是告诉孩子们,她把三园的女儿和自己的心肝宝贝小八“安儿”一样看待。

    众女儿聪慧,瞬间便领略到了母亲的用心,这正印证了方才的猜测:大约真的有望升嫡……思及至此,姐儿们都不自觉放松下来,心里跟嫡母大娘子的情感距离拉得更近。

    灿秀率先答道:“自然是母亲看不上他们,那幸家大儿不学无术,且是卖身为仆的竖子,定要辱没了大姐姐。”

    张大娘子微微颔首,又问道:“那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人,才不会辱没你们大姐姐?”

    “品相端方者。”

    “学识超群者。”

    “侯门世家者。”

    “家世显赫者。”

    “有才有德者。”

    “堪为科场魁星者。”

    “杀敌报国疆场扬名者。”

    ……

    孩子们叽叽喳喳,鸟雀般说个不停,总而言之就是,大姐姐秀慧,要配大丈夫、大英雄。

    南秀、柯秀、梦秀年纪小,还不能清晰地明白什么叫嫁人,但知书上写着“及笄可字”,想来女儿长到十五岁,都得许嫁,便也跟着说了许多好词汇。

    张大娘子静静地听着孩子们畅言,笑而不语。

    最后,灿秀补充道:“要么是品学兼优者,要么是高门贵府的公子,最好是兼而有之,反正总不能什么都不占。”

    张大娘子再次颔首,言道:“最好的,莫过于兼而有之,这亦是母亲我给你们做的打算。不过,但凡高门贵府,聘妇时,尤其苛刻。孩子们,你们想一想,若生母落发修行去了,咱们府上难免会被人议论,蒙受一个正室大娘子刻薄寡恩、姐儿们不孝生母的名声,如此,对你们可有好处?”

    灿秀明白了母亲的意思,定然是想叫大姐姐再劝幸小娘,于是言道:“那自然是不好的。高门聘妇,恨不得把祖宗十八代都打听一遍,必要‘门当户对’。”

    小八安秀也想到了母亲今日训话的意图,随之附和几句。

    灿秀、安秀的话音未落时,钟秀便已经明白了嫡母的意思。

    旋即,灵秀也明白了。

    又过了片刻,毓秀和三个小妹妹都懂了。

    幸小娘要去明月庵一事,今日读书时,大姐姐已经告诉她们。

    当时,灵秀便觉得不妥,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妥,直到此时,听完嫡母的训诲,心下才了然。

    诚如灿哥儿所言,那高门贵府择媳,“恨不得把祖宗十八代都打听一遍”,莫说大姐姐是庶出,单就其生母幸小娘是明月庵的姑子这一个污点,便会被人嫌弃,避之不及。

    还有那个前段时间被打杀的李小娘,偷情而已,赶走即可,为何要如此绝情呢?

    当然是为了快刀斩乱麻,第一时间阻断梨园偷情的消息,免其外散。

    事后,皇甫家对外称李小娘染病暴毙,还特意大肆宣扬去灵隐寺超度一事,目的有二:一是给李小娘的消失寻一个合理的借口,二是给女儿们留一个孝顺善良的名声。

    在眼下这个世界,名声好,才是王道。

    张大娘子深谙此理。

    小祠堂里,由母亲的话联想到幸小娘的去留问题时,二姐儿灵秀一下子豁然开朗,想通了很多很多……在灵秀神游天外之际,慎妈妈从旁帮腔,替大娘子把幸小娘不可去明月庵落发一事的内中关节,直白清晰地说了一遍。

    孩子们彻底想通了!

    慎妈妈说完,灿秀扫一眼小祠堂,忽而心生一计,言道:“心诚则灵,不必非要去明月庵。母亲,不如在杏园里布置一个祠堂,叫幸小娘不必落发,就在家中修行,这样做,既满足了小娘礼佛的一片赤诚之心,又不会传扬出去,坏了名声。”

    灵秀颔首道:“灿哥儿,你这个法子好。咱们家里的人,口风紧些,外头那些人自然是不知道的。”

    毓秀思量片刻,接过话头,言道:“知道亦无妨,寻常人家吃斋礼佛者很多,幸小娘只管虔心礼佛便成,亦不必着道服。我们以后都敬着她,远着她,让她能够安心静心,不也是一样?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诚如灿哥儿所言,不必非要去什么明月庵。”

    张大娘子满意地点点头,随后看向大女儿钟秀。

    钟秀道:“母亲,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母亲放心吧,我定好好劝说我阿娘。”

    至此,张大娘子今日“训女”的目的便达成了。

    承英阁祠堂家训结束后,该何去何从,钟秀心中了然。

    钟秀和小五南秀回到杏园时,已经过了晚饭时间。

    幸小娘问女儿们晚归“何故?”

    小五把承英阁一事大致说了些。

    幸小娘问道:“大娘子何意?”

    钟秀道:“大娘子……”

    毕竟事关自己未来的婚事,钟秀有些害羞,吞吞吐吐起来,还未开言,已经羞得满面通红。

    见状,小五直言道:“阿娘,大娘子觉得一般人家配不上大姐姐,定要给大姐姐寻个王侯世家。”

    说着,小五还把嫡母大娘子的母亲赵氏出身弘远伯一族说了。

    幸小娘听了,又惊又喜,欣慰极了,笑着连说了几个“好啊!”“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