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魂穿袁绍 » 第二十七章 王芬撂挑子

第二十七章 王芬撂挑子

    袁绍不知道何进怎么对付自己,罢官是极有可能的?也不知道袁隗的脸面有多大,万一罩不住自己,岂不是小命都要丢。

    得想办法搞臭何进,否则他掌握朝中大权,以陛下的名义想怎么拿捏自己就怎么拿捏自己,太被动了。

    当务之急,先搞定张梁这小子。

    “将军,我有一计,如今县衙里面并没有什么吃的,饿上他们一天一夜,第二天估计连刀提不起来,看他降不降!”魏延开始用脑子了。

    “文长啊,严格说来,你这不叫计谋,叫馊点子!”木老六丝毫不给魏延面子。

    “老六,你难道有计谋劝降张梁?你怕是连馊点子都想不出来。”魏延也不是吃亏的主。

    “我当然有,将军,我认为应当饿上三天,这样他站都站不起来,随便一碗米饭,八成就投降了!”木老六深有感触,回想起自己挨饿那会,谁要给碗饭吃,自己愿叫爹。

    袁绍一阵无语,这俩人还是太嫩,读书太少。张梁肯定明白袁绍的诚意,大家也都看到了袁绍对待俘虏,那跟自己亲兵都没什么区别。为什么不投降?荣华富贵、高官厚禄都打动不了的人,大概是对大汉朝廷失望之极,是一个有理想的人,那个理想或许就是太平道的黄天世界。

    袁绍命人寻来纸笔,洋洋洒洒写了个几百字的小作文。

    “文长,这封信送进去,让张梁看看,如果他看完,还不投降,那就按你们俩说的办!饿晕他,侮辱他!”信中,袁绍对如何实现一个相对可行的黄天进行了深刻论述,并隐晦的提了一句天下即将大乱,大争之世,要为理想而奋斗。

    袁绍自是打马遛弯去了,这南宫县,历史悠久,得好好看看。相传,周武王灭纣时,有个牛人叫南宫适,出了不少力,被封候于此地,由此得名。

    树后、屋顶上、小院里,已经有小兵们自觉开始打扫,这里翻翻,那里戳戳。不放过任何可疑之处,勤劳爱打扫,是小兵们的优良品质。袁绍对小兵进行了一番鼓励和表扬,希望小兵们再接再厉,再创辉煌,挖出更多的小钱钱。

    “将军,发现一个地窖,不过里面没有钱!”一个小兵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

    没钱你说个鬼,众人一阵鄙视。

    “但是,里面有一个大铁块,有这么老大一块,非常硬。”那小兵喘了口气,还比划了一番。

    袁绍一时生疑,谁没事,把个大铁块藏地窖里面?肯定有蹊跷,必须去瞧个明白。

    来到地窖旁边的时候,小兵们正在用绳索往外拉,用了十匹马,才将那大铁块给拽了上来。

    袁绍一边摩挲,一边啧啧称奇,这成色质地,也不像是人工冶炼的,莫非是陨铁?这怎么也有个二千斤吧,真是好东西啊。

    古代冶铁技术,大概是从烧制陶器开始的。随着温度的提高,在商朝的时候,有个小伙将炉子温度烧到了1200度,炼出了铜。到了西周时期,又有个小伙将炉子烧到了1300度,炼出了生铁。

    到了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发动休养生息之黄老之技,说,朕的子民们,凡是山林矿山,你们都可以随意挖、随便炼,只要过的舒服就行。那一刻,全华夏大地,沸腾了!勤劳的人民为了打造更好的菜刀、斧头、锯子、犁铧,开始大炼铁,不断的加高炉子,不断的改进炉子构造,从圆形改成椭圆,从稍扁的两头吹风,使得空气能更好进入高温的炉子中央,温度更高,高炉炼钢自此诞生。

    随着钢铁的诞生,青铜、生铁,开始退出历史舞台,钢铁生意很赚钱,刘恒的孙子刘彻眼热的很,搞了个盐铁专营,这玩意以后就只能归国家玩了,你们都别玩了。东汉时期,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鼓风机,东汉炼铁技术又一次进步。

    钢与铁的区别在于含碳量,生铁含炭量高于2%,2%~0.02%就是钢了,低于0.02%叫熟铁。含碳量越高越硬,生铁就比较硬,但是硬过头了很脆。熟铁含碳量太低了,就比较软,不够硬,容易变形。钢则是软硬适中,有韧性,也够硬,可塑性强,能锻造成各种形状。

    汉代炼钢主要采用脱碳炼钢法,有个名字,叫炒钢法。炒钢易于操作,首先将生铁烧到1200度半融化的状态,然后开始搅拌,使空气和生铁里面的碳充分结合,碳氧化变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分离出来。如此,随着温度的升高,生铁中的碳越来越少,生铁也就变成了钢。

    汉代炼钢最高成就,是百炼钢,就是反复锻炼100次。曹操就干过这事,历时三年,锻炼了五把百炼钢刀。这在汉代是一种非常辛苦的事,废人!搞不好,烫死了,炸炉了!

    而陨铁含碳量较低,就比较容易锻造成好钢,不怎么废人!其实炼钢技术就那么几样,古人也懂,主要是古代干啥都靠人工,局限性很大,规模产量提不上去,炼几把钢刀都要几年,可想而知。

    “传令下去,凡是会炼铁的都过来!”袁绍自己肯定不会炼,这玩意全靠手操,自己也就懂点理论而已,实践能力远远不如汉末小铁匠。

    “别找了,不是我吹,全冀州,都没有比我更拿手的。”一个略显谦虚的声音。

    “张梁,你小子终于想通了吗?竟然还会炼铁?”袁绍意料之中、吃惊之外。

    “将军信中所说,确实有说服力,某愿降,希望将军切莫退缩。至于炼铁,嘿嘿,想当年,武安百炼小能手就是我!”张梁牛气哄哄。

    经过一番详谈,袁绍才明白,原来冀州魏郡洺水北岸,有一城叫武安,武安煤矿、铁矿丰富,是汉代一处炼钢所在。冀州总共有两处炼钢城,另一处是常山。张梁则是在武安服徭役期间,学到了炼铁手艺,看人家张梁嫡系人人好刀,不是没有道理的,自己就会锻造。

    “将军放心,这陨铁,起码能锻造出100口好刀!这铁质量好,我感觉30炼差不多就能跟百炼钢刀媲美!一年时间保证能锻造出来!”

    “不造刀,造炮!”袁绍摆摆手。

    “炮是什么东西?”张梁一脸的问号。

    “小梁子啊,对炸药包的威力,感觉如何?我的想法是,铸造一个圆筒,底部搞结实点搞大点,用来塞火药,前段的圆筒稍微细点,塞里面一个铁球,点燃底部的炸药,利用爆炸之力,将铁球打出去,这就叫炮!想想那威力,就比如这南宫县城墙,能挨几下?”袁绍简单的说明了一番。

    “这个,可以吗?铁球这么沉,真能打出去?又能打多远?”张梁听懂了,但是表示怀疑。

    “能打多远,取决于放多少炸药,取决于炮的结实程度!只能说,那种威力绝对会改变战争模式。小梁子,为了理想,好好干!”

    于是,张梁被任命为勇字营军候,领兵三千,驻守南宫,负责炼铁造炮!根据袁绍的指示,先用一半的陨铁造小型炮管进行试验,成功之后再来个大的。袁绍是不担心张梁背叛的,一个有理想的人,是能禁得住诱惑的,是不容易背叛的。

    又命木老六左营进军堂阳,魏延右营攻占信都,宗员大军进驻扶柳。由于张梁投降,这几个城原本就没多少守军,大军未到,出城投降的有,溜走的也有,总之轻易就被拿下。自此安平国被袁绍大军所控制。

    袁绍、赵老四率中军返回广宗,张宝张燕已经是次要问题了,主要问题是想办法对付何进。袁绍心想,如果何进挟天子罢免自己,自己也只能抗命不从,再发公开信,揭露何进软禁皇帝、把控朝政、王莽第二,其心可诛,总之必须让大家伙都知道,即便是圣旨也不过是何进的个人意见,不能信!去你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你个王莽,必须掀桌子!

    袁绍对自己还是有信心的,毕竟手下近四万人,有二万多都是黄巾降卒,他们对朝廷是不信任的,更相信袁绍。再加上三大营的死忠,唯一不怎么忠诚的就是宗员属下那些洛阳大族的家丁兵。

    洛阳朝堂,群臣议事。

    刘宏面色憔悴,端坐于宝座之上,凡是何进同意的,一律准奏,没办法,这里里外外都是人家的人,连老婆都是人家妹子,太子也是人家外甥。刘宏还不想死,起码现在每天夜里还能跟宫女们快活,至于朝政,你们爱咋折腾咋折腾,朕不管了,摆烂!

    “陛下,冀州战报传来,袁绍已经收复安平国,臣以为安平王孱弱不能保国,宜除国改郡,御史中丞韩馥贤明爱民,可任安平郡守,保境安民!”何进启奏。

    “准!”

    “陛下,袁绍曾纵兵袭击冀州刺史王芬,枉顾国法,请下旨罢免了他,改由王芬领北中郎将,进剿常山贼寇。”何进又启奏。

    “准!”

    “陛下,臣最近感觉不舒服,臣想请个假、回乡养病!”王芬面色红润,睁眼说瞎话。

    “王刺史,何出此言?”何进呆了,王芬竟然不愿意,这种摘桃子、立功的机会多好啊,毕竟袁绍已经把难啃的张梁都给干趴下了。

    王芬心想,那袁绍就不是个按套路玩的人,搞什么公开信,公开打脸,现在全冀州的王爷基本都听他的,污蔑我等是那王莽之辈,还派兵追杀我,摘桃子?你敢去摘,他袁绍就敢掀桌子。冀州刺史我都不想干了,回去八成会被弄死!一想起那大胡子一枪刺向自己咽喉的场景,王芬心肝就乱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