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魂穿袁绍 » 第二十八章 瓜分九州

第二十八章 瓜分九州

    “俺怕死!”王芬一句话,让朝堂大佬陷入了沉思。

    朝堂原本是平衡的,皇帝依靠宦官也算制衡了百官,大家平常互相攻讦、争权夺利,互有胜负。自从黄巾闹事,北军被调走平叛。皇帝跟袁绍玩了那么几天,就有了想法,妄图建立自己的新军。

    何进是心虚的,陛下你这是什么意思,想噶俺的脑袋?不就毒死你一个爱妃吗,还记仇了,真是的。你不仁,我不义,霍光可以,俺何进也行。谁也不想正搂着小妾睡觉的时候被人噶了脑袋,于是召集自己的小弟董卓、王允、王芬、丁原进京了。理由是,阉人勾结黄巾,如今还掌控了西园军,假以时日还不得造反,陛下,你被阉人蒙蔽了。

    大佬们也都不傻,傻子也不配坐在这里。如今宦官已灭,大家伙正在开心的分地盘。被王芬这么一说,都冷静了下来。袁家好像出了个异类,袁绍的屁股坐歪了,貌似从一开始袁绍就站在了陛下一边。袁绍这狗东西还骂何大将军不忠不孝王莽第二,那我们岂不是都是反贼,就你袁绍是好人?你们袁家也没少分蛋糕,大哥不说二哥,装什么好人啊!

    大佬们纷纷盯着袁隗,不给个解释,你怎么好意思坐在这里。袁隗尴尬的笑笑,表示回头一定好好说说自家侄子,他要是不思悔改,一定将其逐出宗族。

    于是,朝议继续,蛋糕还没分完。王允被炸死,豫州刺史还空着,王芬改领豫州刺史。

    太常刘焉看着满堂蛇鼠,心有不甘,这还是大汉的天下吗?一帮畜生,敢向皇帝掏刀子,却害怕袁绍,还不是因为袁绍手握重兵。朝堂不能呆了,哪天死了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必须出去找个地方,安身立命,招兵买马。

    “陛下,如今天下盗贼四起,都是因为那些刺史郡守胡所非为,招致灾祸。臣建议,派遣宗室重臣前往各地为州牧,镇守天下,以安四方。”刘焉启奏。

    “臣等附议!”刘虞、刘岱等宗室大臣一致表示同意。

    何进有点麻爪了,这是对俺不满吗?行,大家伙见者有份。于是,刘焉领益州牧,刘虞领幽州牧,刘岱领兖州牧、孔融为青州牧、陶谦为徐州牧,杨彪为荆州牧,崔均为交州牧,袁术为扬州牧。董卓兼任凉州牧,丁原遥领并州牧,王芬豫州牧。

    大汉天下十二州,唯独冀州刺史没人敢去!韩馥后知后觉,表示自己做个御史挺满足,不想去当什么郡守。

    因功晋升为尚书令的荀攸,偷偷跟何进说,袁绍之所以污蔑大将军您是王莽之流,主要是因为怕将军怪罪他、罢免他、杀了他,他要找一个合理的借口抗旨不尊,以便从道义上站住脚,拥兵自重保全自己。如果将军执意要罢免袁绍,那么袁绍肯定会污蔑大将军,并以此为由号召大家起来反抗您。如今冀州各王、皇甫嵩、曹操等均表示支持袁绍,还有袁家门生故吏遍天下,想必支持袁绍的不在少数。真打起来,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大将军不如直接让袁绍领了冀州牧,以安其心,他也就不会在乱说话、搞事情。

    何进听了荀攸一席话,心想,那袁绍手下多是些亡命之徒,据说又招降了张梁等悍匪,如果真罢免他,就冲他敢公开骂俺是王莽、还派人刀王芬的骚操作来看,绝对敢掀桌子。就好比自己怕皇帝刀咱,发动了兵谏。他袁绍怕被咱杀,又有什么不敢呢!

    想通了这一点,何进惊出一身冷汗,刀一群废物太监自己还是可以的,真跟袁绍这种能干翻好几万悍匪的人干仗,不是俺怂,实在是没把握。便宜他了,这大汉天下也分他一块算了。

    道理从来就是这么简单,实力才是硬道理。就比如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吹的多么高明,实际上呢,还不是对我有好处的的我就领命,对我没好处的谁当回事啊。否则,曹操直接挟天子命令诸侯全投降,不就结束了?现在也一样,五常之所以是五常,是因为他们有掀桌子的能力。

    于是,诏命袁绍为冀州牧,大汉十二州瓜分完毕,皆大欢喜。

    皇帝气的当晚叫了七个美人。

    这一日,袁绍回到了广宗,得知已经被授予冀州牧,心理松了一口气,汉室自此名存实亡了。只需要平定冀州黄巾,就可以一边发育,一边等待着群雄争霸的到来。

    汉承秦制,又不完全是,还继承了周朝的分封制。是一种郡县制和封国制的结合。就比如冀州,封国就很多,国有国王、国相,属于自治,你只要交税就行。汉末由于黄巾搞事情,朝政混乱,无力无钱支持各地平叛,只好放权给各州刺史州牧,使得州牧的权力无限扩大,可以说是一个个无冕之王,个个拥兵自重。

    袁绍平复心情之后,开始认真听取梁鹄的工作汇报。梁鹄这些天主要做了两件事,第一重建广宗城,整个县城焕然一新。其次兴建火药工坊,战争尚未结束,炸药包不能没有。难点是,没纸了!

    当然,这对袁绍来说,这不叫事,造纸厂小组长还能造不出纸吗?于是,漳水河边一座大型造纸工坊开始动工。

    虽然袁绍成了冀州牧,可实际控制的地盘也不过安平一郡。西临巨鹿郡,西北是中山国,东北为河间国,甘陵国在南面。

    安平郡如同一张白纸,很多大户不是被杀就是逃跑了。搞的如今麦子都快熟了,也没见几个人准备收割。

    袁绍正在思索着如何快速恢复安平郡的生机,张有钱回来了。车架近百辆,人口近千,刘小倩这是把庄子都给卖了,一车车小钱钱。不过跟安平王的钱比起来还是少了!搬家了!刘小倩说,本来不想带这些佃户的,但是他们非要跟来,因为咱不收租子!

    广宗县衙,袁绍、梁鹄、张有钱三人开始了密谋,讨论如何恢复安平郡的农业生产活动。

    “安平人口不过二十万,很大一部分不是被杀了就是逃亡了。换句话说,现在这些良田都是无主之地,将军不如论功行赏,分给士卒。”梁鹄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

    “我们士卒不过四万,远远不够。我建议发榜招人,凡是来县衙重新登记造册的人,分田!”张有钱补充。

    “两位说的都很好,分多少,如何分,收多少税,如何管理这些农户,都需要仔细思量,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最好把隔壁的佃户都能吸引过来!”

    “如今麦子快熟了,我们也没那么多小吏可用,不如直接军管。安平郡被打废了几个小县,索性废除,并入信都、下博、广宗、南宫、堂阳、武邑、武遂、扶柳八县。将军属下左中右三大营、忠字营、勇字营,再将宗员七千之众一分为二,组建义、烈二营,义字营仍由宗员负责,烈字营分给刘备,正好七营,管七县。广宗就由张有钱负责,正好他带回来一千人可以用!”梁鹄掰扯的挺清楚。

    于是,第一道政令下发,小兵每人100亩良田,参军免除税赋。同时命各营军候兼任县令,发榜招人,来一个人分20亩地,分完为止,每亩地只收2斗田赋,免除其他一切税赋,废除万恶的人头税。

    广宗张有钱、南宫张梁、信都魏延、扶柳宗员、堂阳木老六、武邑刘备、武遂赵老四、下博太史慈。袁绍相信,能摆弄三千人的军候,摆弄个县问题不大,毕竟手上有刀,应该没人搞事情!

    袁绍又任命梁鹄为安平郡守,处理日常事务。张有钱表示,俺不服,将军俺凭啥是个县令!袁绍表示你这个县令不一样,你是兼职,梁鹄就是我的萧何,你就是我的张子房,懂?

    张有钱表示,将军你说话真好听,喜滋滋的干活去了。

    袁绍有点发愁,说实话,缺人才。必须培养人才,而不是直接征召那些大族子弟,那些人容易屁股坐歪。

    于是,第二道政令颁布,办学堂,每个村必须有村学,每个村必须分配一个识字的小兵当村长兼任老师,干的好升乡长。乡有乡学,由乡长兼任校长,干的好升县令。至于教什么,自己看着办,你继续教大汉小常识也行,毕竟很多小常识可以深入研究,做个试验什么的,搞不好发现运动三定律。总之,不从外征召,从底层慢慢筛。这年头当个小官,平时真没啥事,没什么这表格那表格要填。比如乡长,除了收租的时候忙,其他时间啥事没有,不如去教学生,将仕途绑定到教学上,识字率必须尽快提上去。

    好在袁绍注重军营教育,三大营士卒多数都认识一些字,认不全没问题,一边教一边学嘛,闲暇之余教孩子们识字,能识字会算数就行,要求不高。

    这年头缺的是书籍,这对于袁绍来说,那完全不是事,开足马力使劲印,就拿《大汉小常识》当课本。多知道一些小常识,少被骗,少得病,没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