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魂穿袁绍 » 第三十七章 道法自然

第三十七章 道法自然

    麦收时期,各学校一律放假,袁绍准备溜达一圈,了解一下乡土民情。

    这年头的麦田不像后世那样一簇簇的非常稠密,反而是稀稀疏疏的,比较粗犷。没有化肥,地力不足,也不能种的稠密。另外,人力有限,深耕细作也不现实。后世,一亩地能产个800斤,汉代一亩地也就200斤左右,肥沃之地产出高一些,300斤是有的。

    不像后世一个人就打理个几亩地,这年头,一个劳动力要照顾几十亩地,所以那些旱田几乎不会除草,产量会更低。但是这二年,冀州人有钱,很多马贩子从草原上贩卖一些牛来,又加上曲辕犁被大力推广,冶铁也被重新放开,民间随便打铁,家家又牛有犁,深耕翻地,会弄死很多杂草根系和害虫卵,产量提升了不少。

    “老哥,今年收成咋样?”袁绍走到地头跟树底下乘凉的村民扯淡。

    “将军,你咋来了!收成比去年多一成,俺这片地都是好田,一亩能打个三石!那边几亩地就不行,离河远,估计也就一石多!”

    “不错不错,家里几口人,粮食吃不完,都是如何处理的?”

    “5口人,那边是俺的俩媳妇,这两个孩子,一个13岁,一个刚1岁,嘿嘿!”

    袁绍心想,卧槽!你真狗,竟然娶俩媳妇!

    “现在,不是不让纳妾了吗?”

    “将军有所不知,虽然不让纳妾了,但是可以娶多个平妻!郡守说,平妻就是地位平等,俺有100亩地,平时也种不过来,再娶个媳妇,生个娃,正好!”

    “不打算多要几个娃?”

    “俺俩娃都是男孩,等长大了,一人分40亩地,正好,再多生就没地了!俺要是有隔壁庄李灿家一样有600亩地,自然会多生,嘿嘿!将军,你不知道,李灿过年那会一次娶了3个!”

    “呃,老哥,我还在担心多年以后,人太多,地不够大家种的,看来是多虑了!”袁绍是有内心的担忧的,在乡学开设社会人口学,就是要大家研究人口,可持续发展。

    “将军,只有那些权贵才会多要孩子,比如以前安平王就有100多个孩子,他自己都叫不上孩子的名字!因为安平王地多,即便地不够,安平王也能想办法弄到地!俺家以前的10亩好田就被他弄走了!”

    “安平王真不是个东西!老乡们,要想不让那些权贵、这王那王的再抢走我们的地,只有好好让娃娃们读书,有了本事,明辨是非,才能更好的保护咱们的土地!如今没了官吏,让乡学负责管理大家伙,就是让大家伙自己管理自己,就没人骗咱们的地了,明白吗?”袁绍大骂安平王,收获了附近来闲聊的一堆村民的好感!

    “将军,俺懂!官是不可信的,他们往往表面笑嘻嘻,背后就跟土豪劣绅勾结,骗俺的地!”

    “明白就好,记住不要被人忽悠,凡事多想想是不是想骗咱的地,就算是我袁绍想骗你的地,你也要拿起刀枪反抗。我再去隔壁转转,你们忙!”

    袁绍骑马走了。

    “将军刚才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如果将军自己骗我们的地,他让我们反抗他?可是这地都是将军分给我们的?”一个老乡开始迷糊了!

    “你这么想,不对,这地严格上来说,也不是将军的,是我们一起打下来的!将军是领头的,我们是小兵,我们也出力了,大家伙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有道理,那将军为什么要骗我们的地?”

    “那是个假设,假设懂不懂?你最好去乡学多旁听一下,太笨了!”

    “嘿嘿,就是打个比方啊!我懂!可是如果将军真跟我们要地,我们真反抗吗?”

    “你脑子进水了吗?将军怎么可能会骗我们的地,那是个假设。将军的意思是,不管是谁,只要敢骗我们的地,就要弄他。打个比方,我想骗你的地,你就可以刀我!乡学都有教的,说是不要指望官绅或者陛下给你主持公道,他们只会敲诈咱们,要靠咱们自己团结起来,维护我们自己的利益!懂?”

    “你这么说,俺懂了,嘿嘿!就是要靠我们自己!”

    “那当然了,你还指望安平王能给你主持公道?他不抢你地,都算他积德了!”

    李家庄,水泥路,小平房一座又座!有一种仿佛回到了现代农村的感觉!就差平房上面安装个太阳能热水器了!

    袁绍的到来,令李家庄热闹非凡。李灿命人杀了头猪,宰了头羊,准备招待袁绍一行人!这一切都是将军给的,虽然煅烧水泥自己也费了不少劲,可是没有将军,谁给这么多地,自己恐怕也会打光棍,毕竟瘸了腿!

    一行人也不客气,准备吃一次大户!席间,大家伙闲聊。

    “听说,很多地方的水泥作坊都招不到人,你那作坊,好多人在忙活,可是有什么秘诀?”袁绍是纳闷的,这李灿人缘这么好?

    “将军,这有什么难的?招不到人,无非是给的钱不够。我给他们一天50钱,一个人只要把我安排的活干完就发钱,一天一结!”

    “那不会亏本吗?”

    “将军,此言差矣,总共招了20个人,一天差不多能产40桶水泥,一桶卖50钱,扣掉工钱,我还赚一桶呢!不愁卖!大家伙都用水泥砌粮仓,老鼠咬不动!我砌了10个粮仓,今年估计都能装满!”

    “粮食吃不完,不打算卖一些吗?”

    “为什么要卖?万一闹个灾啥的,也有个保障!”

    “陈粮都怎么处理?”

    “我打算多养些鸡鸭,再买十头牛,这样陈粮就有用了!等孩子们出生长大,一家分100亩地,分几头牛!嘿嘿!”

    “博士,我老家洛阳的,我们那边常有仇富的现象发生,附近村民有没有仇视你?”刘强问了句更深刻的。

    “没有的事,我家地多,我腿脚也不方便,很多人帮忙耕种,给工钱,他们都不要。说,邻里之间互相帮助,而且曾经都是战友,怎么能要钱呢,都很和谐。他们还说这是我应得的,是将军赏赐的,又不是抢的、骗的。”

    日落西山,打道回府!袁绍感慨良多,老乡们真是淳朴!

    袁绍本来是担心几十年后,人口暴涨,土地不够,养不活那么多人,会产生动乱。现在想想多虑了,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只要当权者不忽悠他们,他们本能的不会多生的!道理很简单,自家土地就这么多,多一张嘴、可能就挨饿的道理谁不懂,就跟后世年轻人都不结婚、不生娃一个道理?只有吃大锅饭的,才有恃无恐!

    文景之治持续70多年,采用黄老学说治理国家,其实就是道法自然,是符合自然规律的,这是一种可持续的朴素的农业发展观。据说国库里的粮食都腐烂了,吃不完!

    直到汉武帝继位,一切都变了。一方面,豪强开始兼并土地,因为70年的发展,豪强的子孙很多了,需要更多的土地,他们跟小民思想不一样,他们不担心搞不到土地,官绅勾结,抢骗就是了。一方面,汉武帝独尊儒术,忽悠老百姓多生娃,因为要打仗!可以说,土地兼并,再加上儒家多子多孙的洗脑,汉武帝死后没多久,汉朝就开始走下坡路。

    总之,在古代农业社会,小农思想自己自足,非常好!你不用瞎操心什么,更不用忽悠人多生或者少生!只需要搞好教育,多培养人才,百姓就会自己管理好自己。至于那些入侵的外敌,比如草原放牧的,恐怕会死的很惨,人为了保卫自己的东西会格外的卖力。大家都有自己的土地,谁也别抢别人的,就很和谐。

    但是,权贵就是打破这种平衡的坏鸟,仗着权势,抢人家漂亮媳妇抢人家土地,权力这种东西会无限放大人性的恶,翻开历史看看,就会明白。不要妄想有什么东西能限制住权力,人也只不过是个地球上稍微聪明点的动物罢了。

    与其消灭贪官恶吏,不如消灭权力!如何消灭权力,那只能是人人都有权力!要想人人都有权力,全民皆兵。只要有人违规犯法,让学生回家喊一嗓子,府兵们一拥而上,实行自己的权力,打他一顿。大家和谐愉快的生活学习,你非要抢人家土地,打死你活该!

    乡学校长类似乡三老这种角色。实际的权力在府兵手中,毕竟你手下没人,你不可能指使乡学十几岁的娃娃去抓人。

    校长犯法,打一顿换人。大家伙看你文化水平高,推举你,不是为了让你违法乱纪的!当然,这种事应该不会发生,毕竟校长又没啥好处,都是有学识的、乐于奉献的人在担任!

    要将学校改造成一种学习、商量事情、制定规则的一种地方,学以致用,不能闷头考分,不能脱离群众,否则就会变成那种达官贵人玩的议会!

    这一切的前提是觉醒老乡们的主人公意识,还要大幅度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否则也只能沦为一个没有思想的打手,慢慢的还会向官僚地主体系演变,历史将会重演。

    袁绍只能保证尽可能觉醒更多的人,自己的命运怎么能教给皇帝呢,这不是傻吗?至于百年之后变成啥样,那也管不了!如果连自己的权力和利益都不敢拿起刀枪,那活该再被地主豪绅盘剥欺压!

    袁绍是有信心的,因为冀州农民,绝大部分都是黄巾贼,骨子里是彪悍的!让他们相信陛下,他们不一定信,让他们砍人,八成会把人剁了,再吐口唾沫,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