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魂穿袁绍 » 第三十八章 幽州铁骑

第三十八章 幽州铁骑

    冀州人的冬天是有趣的,因为将军发明了麻将,红泥小火炉,麻将走四圈,惬意!

    当三张的地盘也发展的不错,虽然自治,但大都是跟着广宗学,广宗怎么治理,他们就照抄,没事还派人来学习,搞的有模有样。火药、造纸、冶铁、马鞍、马镫、马铁、水泥等等,有啥学啥,都是冀州人,也没啥隐瞒的,也瞒不住。

    据说,常山钢铁作坊规模很大,有铁矿就是好。张梁也辞去了南宫县学校长,调往武安,组织开矿炼铁,不能落后!

    冀州安定平和,草原上可就惨多了,白毛风刮起来,一夜就能冻死无数的牛羊。为了生存,只能开抢。

    鲜卑骑兵寇幽州,刘虞所谓的安抚教化之策在白毛风面前苍白无力。幽州难民纷纷南逃进入中山郡界。

    渔阳郡守公孙瓒,素来与刘虞政见不合,对待游牧民族,公孙瓒主张杀光宰净!刘虞与公孙瓒的矛盾日益激化,如今鲜卑大举进犯,公孙瓒趁机号召各郡起兵绞杀鲜卑贼寇!

    公孙瓒很快就聚集了一万铁骑,各郡大族也舍得出钱出人打造马鞍、马镫、马铁,毕竟是保护自己的产业!一支超越了时代的精锐铁骑迅速成军,骑士解放了双手,再也不用一手马缰一手持枪。人马合一,双手抡长枪的力量跟单手不可同日而语,骑射水平也大幅度上升。

    豪华的幽州铁骑,在白马天王公孙瓒的带领下,势如破竹,鲜卑牧民脆的像纸一样!剿灭进犯幽州的鲜卑贼寇之后,公孙瓒又乘胜进攻,出塞二千里,一路砍杀,俘获大批牛羊!多少年后,草原仍然流传着公孙瓒的威名。

    公孙瓒凯旋归来,携大胜之威,一刀结果了刘虞,自领幽州牧。写了奏疏,面朝洛阳,一把火烧了,就当是奏明了朝廷!

    公孙瓒大破鲜卑的战绩随着寒风迅速传遍了大汉十二州。朝廷摄于公孙瓒的威名,下旨承认了公孙瓒的幽州牧,并加封平北将军!

    但是,这跟幽州难民有什么关系,公孙瓒俘获的牛羊也不可能分给难民,战火毁掉家园,连过冬的粮食也没了的难民,只能南下冀州逃荒!

    于是,冀州中山、河间一带,难民不断的增加!三张表示,有点多,有点乱,甚至发生了哄抢流血事件!

    张燕建议,全部驱逐,不走的杀掉!张宝认为,黄巾军本就是苦难大众,怎么能向难民挥起屠刀,不同意。张绵更不可能同意!于是,锅被抛给了名义上的老大袁绍!

    袁绍一阵头大,心理暗骂公孙瓒不是个东西,就会打架,治理州郡没什么本事!但是,仔细想想,也就理解了。公孙瓒手下基本都是大族家丁组成的骑兵,代表的必然是大族的利益,不可能关心这些难民的生死,死光了更好,大家伙就能分更多的土地!

    想救灾民,那需要的钱粮就多了。国库的粮食,是军粮,也不多,也不能动。至于救还是驱逐,袁绍决定交给全体冀州人决定!自己凭借着威望也可以做出决定,大家伙想必也会支持。但是这不行,必须逐渐培养府兵的主人公意识!

    于是,州学报纸刊登了冀州牧袁绍的一篇文章,详细论述了驱逐幽州灾民或者救助幽州灾民对冀州的影响!

    救,就需要大家伙捐钱捐粮,来年还要给灾民安排土地,这些土地可是将来要分给有功之士或者发明创造的牛人的,如果分给灾民,就会损害冀州人的利益,这是肯定的。好处是,冀州人口会迅速增多,冀州的实力也会迅速增加,在这个乱世,人多的好处是明显的,人多意味着兵多,能更好抵抗外敌!冀州也会有一个好名声!

    如果驱逐,这些灾民必然会形成流寇山贼,四处劫掠!当然,冀州人也会被冠以一个见死不救的恶名!

    至于救不救,大家聚一聚,论一论,投票决定,最后登报公开结果。

    临近年末,也没什么农活,府兵的日常训练也暂停了下来,大家每天都会聚集在乡学讨论争辩一番,掰扯个几天,掰扯个明白!

    “俺支持救,看到他们,就想起俺以前吃不上饭的日子!”这是打心底同情灾民的。

    “我反对救,他们就应该回幽州造反!为啥来分咱们的地!”

    “我们冀州很大,足够救下他们,这样我们冀州人就短时间内增多了,府兵也多了,听说那公孙瓒很凶,如果他打我们冀州,我们人越多越好!”

    “公孙瓒为什么要打我们?不都是大汉的一个州吗?他没事打我们冀州干啥?”

    “这谁说的准呢,公孙瓒还把刘虞杀了呢,他会不会也想杀我们将军?谁嫌自己地盘大呢?”

    “有点道理,这年头,表面都是大汉的一个州,实际上跟春秋战国差不多!”

    “你这么说,我不反对救了!听说那公孙瓒骑兵好几万,都是列装了我们这种双边马镫,马鞍、马铁,也不知道哪个狗东西传到幽州去的!给咱们培养了个强敌!”

    “怕啥,听说张校长已经造出了大炮,那玩意可狠了,一炮过去,能打好几里地,碰着就碎!”

    “你们跑题了,我们在讨论救不救灾民的事!”有人好心提醒!

    “那我们不怕公孙瓒了,还是驱逐了灾民吧!”

    “我支持救,听人说,那公孙瓒代表的是大地主,我们都是种田的小民,还是团结在一起,免得公孙瓒打过来,抢了我们的土地和闺女!”

    “将军是支持救还是反对救啊,谁知道,俺想跟将军一样!”有人想跟大佬投票!

    “将军说过,人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要有主见,你这样,将军肯定不高兴!”

    “那我该怎么办啊,好纠结!”

    “你抛铜钱吧,正面朝上就支持,朝下就反对!”

    “好办法!”

    “不准抛铜钱,好好想想。国之大事,关切到我们所有人的利益,岂能儿戏!”有人及时劝说!

    总之,大家伙一连掰扯了好几天,也该做出抉择了!一户一票,各乡投票结果出来之后,统计工作有条不紊,经县郡,最终到州,并将结果公布在州报之上。报纸上详细的罗列了每个乡、每个县、每个郡的反对或者支持的票数!想造假都不可能,谁还不知道自己乡的投票结果呢?

    统计结果,不救!大部分人选择了不救,捐钱捐粮也就算了,还要分我们的地,那肯定不行,名声值几个钱,能当饭吃吗?

    袁绍麻爪了,有种搬石头砸自己脚的感觉!急招张有钱、梁鹄商量对策!

    “将军,也许放权于民,还不成熟,毕竟大家伙知识水平还是很低的,一般只顾得自己的眼前利益!”梁鹄看着袁绍的表情,稍微安慰一二。

    “起码,大家伙都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了,这不是坏事!只是对问题看得不够透彻!选定了道路,就要坚持走下去。”张有钱意志坚定!

    “难道真要驱逐灾民?”袁绍有些无奈!

    “不,也许我们应该再做一次投票!不一定非要分地,可以去炼铁,武安钢铁,常山钢铁,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只要招募灾民挖煤炼铁,就不用再征调村民了!甚至都不需要大家伙捐钱粮,只需要州里给一批启动资金就好!将来钢铁工厂有了产出,比如打造出更好的铠甲、钢刀,府兵总是会买的,灾民有了钱可以买府兵的粮食,各取所需,如何?”张有钱突发奇想!

    袁绍一声卧槽!工人阶级?张有钱你是真狗!如此以来,大家伙不但不会反对,还会支持,毕竟以后不用服徭役去炼铁了!俺买你装备,你买俺粮食,如此皆大欢喜!

    “有钱,你这个脑袋真不错,我都怀疑你也是穿越客!”

    “穿越是啥?”

    “额,没啥,就是形容一个人脑子好使,具有穿透力,能超越很多人!”袁绍一本正经的解释!

    于是,第二场辩论开始,权力还是要教给全体冀州人,坚定不移的走既定道路。几乎没什么悬念,几天后,全票通过。

    灾民拖家带口,登记造册,户籍定为工籍,四万多灾民,实际青壮劳动力有近二万,常山、武安各分了一半,冀州大炼铁时代就此开启!

    又从各郡学抽调学生前往就职,同时成立工人学校!

    时光荏苒,时间过的飞快。得益于府兵制的高需求,武安钢铁厂俨然成了一座兵工厂,刀枪剑戟,玄甲火炮,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府兵们精着呢,质量不好,不买!

    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一个清理炼铁炉的工人,从炉壁上扣下来一块水晶!

    袁绍在化学书中虽然没有各种化学分子式,但是对古代各种常见现象进行了描述,并指出不同的东西经过反应会产生新的东西,不需要大惊小怪,不是什么神迹!

    工人学校学生许介心想,这一定是壁炉中的物质在高温下反应,产生了水晶!必须深入研究,经过反复实验,许介将粉碎后的石灰石、长石等材料混合后高温煅烧,烧到融化,烧出了第二块水晶,虽然浑浊,但是验证了推断。

    水晶煅烧法一经发表,轰动了冀州!许介被授予了化学博士称号,500亩地、十万小钱钱自然少不了!

    袁绍又给许介进行了特训辅导,毕竟是州学校长,有义务也有责任。水晶之所以浑浊,是因为有气泡,可以通过高温排出气体;而发绿,是因为里面含有杂质铁,希望许介再接再厉,早日烧出清澈透明的水晶。

    如果透明玻璃出世,那么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玻璃器皿,还远吗?

    玻璃对物理、军事、生物医学、化学会产生划时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