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拯救大宋:从做海贼开始 » 第十三章 肥皂做不得

第十三章 肥皂做不得

    整个夜晚郑宅都弥漫着一股浓郁的酒香。

    老萧他们找来的酒不少,据说都是镇子上的酒坊自己产的,郑庆用舌尖尝了尝,感觉大概有20度左右,在这个时代算是很烈的酒了。

    蒸馏装置则是用竹子和陶罐连接而成的,简易到不能再简易。

    郑庆大致计算了一下,一缸酒蒸四道就能得到75%左右的酒精,足够医用了。

    出于谨慎,他还是让人多蒸了一次,毕竟这套设备太简陋了,竹子也是新砍伐的,里面本身就蕴含着水分。

    在几个伙计都熟练之后,郑庆就远远退到了一旁,他已经被空气中的酒味熏得摇摇欲坠了。

    “这酒能喝吗?”老萧刚刚用指头偷偷沾了点蒸了两道的酒,那种刺入心扉的火辣,让他欲罢不能。

    “当然。”郑庆随口答道。

    后世的蒸馏酒就是这么来的,更何况用竹管蒸的酒,说不定还带着天然的竹香味儿,这可比后世随便往酒坛子里扔几片叶子就叫竹叶青的酒正宗多了。

    老萧砸吧了下嘴,一脸享受的作了几个深呼吸。

    那从皱纹里渗透出来的深情,让郑庆无比怀念前一世观摩过的岛国艺术片。

    他很快就打断了老萧猥琐的行为:“萧伯觉得这酒如何?”

    “善,大善,老大善了!伢子弄出来的东西就是好!”萧恩忙不迭给他点赞。

    从古至今的海员都爱酒,特别是烈酒。

    茫茫大海之上一航行就是数月,没有比烈酒带来的眩晕感更能打发时间的东西了。

    后世英国的皇家海军就有给水手发放烈酒的传统,每人每天可以领到半斤朗姆酒,这项制度从1756年到1970年持续了两百多年。

    这个制度也培养出来了一大堆酒鬼。

    特拉法尔加战役后,船上的酒鬼们甚至偷喝光了浸泡海军上将纳尔逊尸体的朗姆酒,让这种酒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纳尔逊之血”。

    “不过这酒却不能多酿,太费粮了,那么一大坛才弄出来这么一点。”郑庆看着一个个空掉的酒坛,有点心疼。

    老萧却一下急了:“这有啥,咱岛上的粮食多的吃不完咧!”

    出乎郑庆的意料,蛟龙寨最不缺的就是粮。

    台北盆地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又异常优越,基本开荒没多久就能高产。

    缺粮?那是不存在的,与其说缺粮,不如说缺人更准确些,现在的蛟龙寨开垦的土地连这个平原百分之一都不到。

    没办法,没那么多人手。

    而且就算这里全开垦出来了,还有宜兰、台中、台南、高雄好几个大平原呢,全开垦出来,养活上千万人都没问题。

    加上在郑广的要求之下,本地种的都是占城弄来的籼稻,每年可以收获两季。

    这几年积累下来,粮食都已经堆积如山了。

    对于宋人来说,籼米远没有传统的粳米口感好,但是用来酿酒却是非常好的原料。

    这个消息让郑庆喜出望外,兴高采烈地对老萧说道:“萧伯,你说我们把这酒卖到北边去能不能赚大钱?”

    老萧张大嘴巴呆了半天,他不得不佩服这个孬货掉进海里之后脑瓜子变得异常灵光。

    历朝历代都有酒禁,但是宋朝的酒禁和汉唐因粮而禁又有很大不同,纯粹是为了官府牟利。

    大宋的冗费问题历朝历代排名第一,为了增加财税收入,官府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剥削手段,酒榷就是其中之一。

    酒榷保证国家垄断酒利,民间酿酒卖酒行为都要受到官府的严格管控。酿私酒,那可是轻则罚款抄家,重则流放杀头的大罪。

    但北方是金国,金国这时候可没有酒禁的说法,更不用说是从南方运过去的美酒了。

    北地苦寒,当地人不但爱喝酒,更爱喝烈酒。

    老萧以前也没少喝从辽国那边弄来的酒,比起他们蒸出来这种浓郁甘冽的酒,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

    这样看来,他们的酒不光有销路,还能卖得上价,算得上高档货了。

    萧恩只是疯,但并不傻,天南海北跑了那么多地方,眼界自然也是有的。

    酒是暴利,郑家这个二郎拿几根竹管就给寨子弄出了一条财源,比之前那艘斯库纳帆船图纸带给他的震撼更大。

    这个寨子除了抢劫,就只有北边火山口挖的硫磺和打猎弄来的鹿皮能到福建路换到一点微薄的钱财,凭这些生计想要维持寨子几千号人的正常生活,完全是杯水车薪。

    至于卖粮,且不说有没有人会收这里的籼米,不仅郑广不会同意,连镇上的居民也不会同意。

    毗舍邪人的时代,他们早就过够了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这些年粮食开始富余起来,家家户户也都宁愿屯着以备不时之需。

    粮食是保命的基础。

    所以每一次船队抢劫失利,对寨子都是灭顶之灾,意味着各种生活物资都会出现紧缺。

    郑广他们也曾试着弄出点产业来改善这种局面,但是无论是种甘蔗制糖还是种棉花织布,收效都微乎其微。

    用后世的话说,他们这里无论技术条件还是人员素质,哪怕是生产规模,都无法和海峡对面早已成熟的经济体系竞争。

    不过郑庆没来得及评估他弄出这条生财之道的意义,因为他发现,自己被迫解锁的酒精这个科技点,完全可以延伸出一个产业链。

    比如有酒精就可以弄出香水,这才是门一本万利的好营生。

    大宋对香料的热爱偏执到离谱,连被女真人抓走的道君皇帝都是制香的大家。

    但他们弄出来的什么熏香香囊香饼香佩,跟香水的效果比起来那可是弱爆了。

    天然香料并不难获取,流求岛上到处都是各种野花,更不用说海贼们每次抢劫收获得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名贵香料了。

    有了酒精和充足的原料,郑庆不仅可以弄出香水,还可以弄出品质非常高的香水,这甚至可以说是点石成金了,没有哪个达官贵人能抵抗得了香水的魅力。

    除了香水,还有肥皂。当然,这个就麻烦一些,因为镇子里没多少油脂。

    这时候吃肉是种奢侈的事,虽然蛟龙寨渔获和野味都不缺,但若是郑庆要动这个主意,估计会被当成败家子打死。

    在畜牧业没有发展起来之前,郑庆只想到一个解决的办法,那个念头产生的瞬间就被他彻底打消了。

    毗舍邪人是人不是猴子,把他们做成肥皂拿去卖,太耸人听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