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煌煌天唐,道阻且长 » 第6章:少年厨师一战封神

第6章:少年厨师一战封神

    百骑司探子被李世民招来询问以后,白玉堂的五年计划把在座的各位都笑喷了。

    以白玉堂的年纪和所处的阶层这样“豪言壮语”算得上野心勃勃了!

    探子的一句那小子做的饭菜贼拉香结合杜如晦给他的取名让人不由得流口水。

    顿时让无聊等下班的武将们喧嚣了起来。代表人物为大唐穿越新手村村长程咬金和门神之一的尉迟恭最为活跃。

    尤其是觉得收了白玉堂恩惠的尉迟恭!非要吵吵着考教一下这个小子的《道德经》!

    尉迟恭最近也在和自己的黑白夫人学习《道德经》他觉得自己有资格给年轻人好好的上一课!

    武将的心思不难猜,想要报恩的渴望就写在尉迟恭的脸上。尉迟恭想的无非就是让白玉堂过来在大唐太子面前刷刷存在感而已!

    让尉迟恭去考教别人的学问?简直是在侮辱学问。

    杜如晦正在和李世民说着自己学生如何孝顺养父的时候看了眼李渊所在的太极宫。再稍稍点了点头。

    李世民当然知道了杜如晦想要表达的意思。做戏做全,李渊如今还是皇帝太子向皇帝汇报工作很有必要!

    不能让李渊陷入丧子之痛里面!万一有反复就得不偿失了。哪怕做戏也要让李渊觉得自己是心甘情愿的禅位的!

    既然大唐皇帝大半夜的不睡觉那么不如过来看一个半大小子耍猴玩也不错。

    白玉堂被抬到武德殿的时候还在睡梦中,放松心神之后让经历了两年牢狱之灾的身体最大限度的恢复。

    刚打算睡觉的李渊也几乎是被李世民拖出来的,刚移驾武德殿的李渊第一眼就看到了睡得迷迷糊糊的白玉堂。

    被一群人围观多多少少让白玉堂手足无措。转圈见礼之后终于明白了自己被抬过来的目的。

    一:有人要考教自己的《道德经》

    二:给皇帝李渊刷个猴瞧瞧,不完乱七八糟瞎想。

    三:自己可能要被当作李承乾的陪读了。陪未来太子读书!

    看来自己可能又可以抱几个大长腿~~大腿了。

    二十一世纪的道德经和大唐的道德经定然存在误差。所以白玉堂背诵的结果显然不会太好。

    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目前的道德经就存在多个版本,通假字同音字等造成的偏差在现行的各类书籍中都是普遍存在的。

    在始皇帝书同文之前七国文字的互相转换也带来了偏差,加上字体的演变这样的偏差一直存在于中华文明中。

    如果和大唐其它的学习比起来白玉堂算得上是不学无术了,但是考虑到他五六年来都是被一个铁匠收养那么其实还能说得过去!

    不能指望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人时刻做到温故而知新不是?

    尉迟恭对白玉堂的考教进行的很快,毕竟尉迟恭自己就是个大老粗而已。白玉堂的回答也是中规中矩,在杜如晦看来自己这个徒弟的确相当有主见!

    至少不像自己被规律束缚起来了,此生突破成为文坛大宗师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房玄龄带头夸赞了一番,没有名师指点的学子能有这番见识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李渊也点了点头,别人在关注白玉堂的学识,李渊在观察白玉堂这个人。

    已经决定禅位的李渊不自觉的把自己带去了一个长辈的身份而不是大唐皇帝。白玉堂的眼神中充满了克制和表现欲!

    李渊觉得这个小子在隐藏什么!野心勃勃中带着一丝渴望被关注的眼神让李渊感到了一些眼熟。

    “我不这么认为!《史记》: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你说的道和德让老夫实在是难以苟同!实在是肤浅,歪理邪说!”

    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这位自动抬杠机是谁?

    白玉堂用眼神求助恩师杜如晦:老师能和他抬杠不?

    杜如晦:没事放心上,为师给你撑腰。

    “未请教。”

    “老夫许敬宗。小子学问学问不是你这个态度的。不懂就要问,待老夫空闲下来孺子可来求教。”

    当着人家老师的面说要教别人徒弟,许敬宗情商真的是低的难以置信!

    许敬宗与其说是对白玉堂的不满还不如说是对杜如晦这个十八学士之首的不满。

    很有一种掌门会的我都会,掌门不会的我也会。凭啥我是副的!这样的感觉。

    有人对杜如晦不满那么白玉堂这个弟子必须要顶上去,弟子服其劳。师傅的身份和许敬宗对骂不符合身份白玉堂这个弟子就完全没有问题。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太史公对《道德经》的毫无不是学生可以诋毁的。

    《道德经》如同一只巨象,在学习道德经的时候徐公和学生都如同盲人摸象。不能因为您高大摸到大象肚子就说大象是一堵墙。

    而学生摸到象腿说它是一个柱子。

    尉迟将军摸到耳朵说它是蒲扇。

    我们都没有说错啊!

    您的学识高远看到的比学生多那是自然的,但是学生学识低浅看到的也没有错呀!

    也许只有老子与孔子那样的圣人才能真正把这只巨象放在手心里的把玩才能真正的说清楚什么是道与德吧。”

    哑口无言,许敬宗说白玉堂学识有限当然正确,可是和所谓的圣人比起来他许敬宗又算什么?

    房玄龄:老杜你这个徒弟收的漂亮!

    杜如晦:低调低调。

    “徐公,夫子当初见两小儿辩日。夫子是如何解答的呢?

    和两小儿比起来夫子就像追日的夸父,其身姿是如何的伟岸。两小儿如同蝼蚁,其学识又是如何的渺小。

    可是日出和日中之辩论对于夫子和两小儿一样都是高深的道理。

    夫子之所以伟岸那是他对学问的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夫子的答案。

    两小儿各不信服如同蝼蚁相斗。

    在夫子的眼中两小儿又有什么区别呢?”

    白玉堂说着站在了许敬宗的身边弯腰行礼,顿时让人联想到辫日的两个小儿!

    高下立判!学识是可以增长的,但是品德却很难改变。

    “房公与恩师被人称为房谋杜断,虽然不已学识见长,但是他们二人不会去嘲笑蝼蚁的见识。

    他们不会去给巨象定义,因为他们心中有自己的德!所以他们会在慢慢摸索中的到他们自己的道!

    然后他们把道德结合起来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器】才能在执行陛下和太子的政令中做到庖丁解牛吧。

    房公和恩师他们摒弃了卖弄学识,学生猜测他们应该已经进去了贤者的状态了吧。”

    “一山还比一山高,房公与恩师不以学识见长的原因也是因为我大唐还有很多比我恩师和房公还要伟岸的英才存在呀。”

    捧高踩低,把许敬宗踏进烂泥之后把房杜二人捧的太高也不行。所以说还有比这二人还要伟岸的高人存在,至于具体是谁让他们自行代入!

    马屁有没有用先拍出去了再说,村长帅哥喊多了总会有一两个村长会喊一声给二十块钱的!

    最后再自我表扬一下当作收尾?

    “恩师给我取名白玉堂可能就是希望我做一个堂堂正正如同美玉一般的君子吧。

    大唐是个高人林立的国度,有诸位伟岸君子的遮风避雨。学生一定会向各位学习真心求教。

    希望不会辜负恩师的一片期许!”

    李渊是听到白玉堂的辩解之后最受触动的一个人!自己的几个儿子单个拉出来都是一等一的好汉,可是没有一个像白玉堂这么会说话的。

    如果李建成或者李世民有这么会说话自己也不至于两个人之间选择困难吧!也许就不会发生玄武门之变了?

    也许让这孩子当承乾的陪读不错?承乾那个孩子性格太闷了一点,有这个白玉堂影响一下以后也许可以少受不少委屈?

    自己老二虽然觉得自己拉偏架,可是他自己对自己的儿子也是一样的!

    尤其是对青雀那个小胖子偏爱的不行。

    有白玉堂帮一下承乾孩儿未来的路才好走,要是自己的孙儿们再来一次玄武门之变那大唐不是要永远沦陷在血雨腥风之中?

    除了许敬宗之外的其他人对于白玉堂的马屁明显很受用。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就连尉迟恭都傲娇的挺了挺胸膛。

    文人以文章入道,老黑我以武入道!

    。。。。。

    杜如晦红光满面,绝口不谈白玉堂的学识一个劲的夸赞自己学生的厨艺不错。

    尤其是不断的描述白玉堂制作的汤色洁白如玉,汤饼筋道把很多人说的口水直流!

    徒弟辛苦立起来的伟岸高人形象被师傅自己的口水给拍倒在地…

    裵寂之所以混的好那是因为他陪吃陪喝陪玩把李渊伺候的好。

    没人比大唐皇帝李渊更懂美食!

    所以,白玉堂光荣的厨师生涯正式上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