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三国一小兵 » 第82章 退路(求追读)

第82章 退路(求追读)

    时局转瞬即变,汝南一带突然变的紧张起来。

    因为裴远之前的猜测让刘备对北边的情报格外重视,一连派出好几百名斥候。

    很快各种消息纷沓而至,以定阳县为首的几处县城开始有大队曹军入驻,曹操大军此时刚到陈留,但是先头部队却已到达陈地,最多再有七八日便能进入汝南。

    山雨欲来!是守是退全在刘备的一念之间。

    当晚裴远单独去找刘备,他知道这一战的结果希望可以劝说刘备提前放弃汝南,毕竟好不容易才攒下的家底不能再打光了。

    “吾有六座城池,又有甲兵三万,足可与曹操一战!”

    “恕孩儿斗胆,义父又何必自欺欺人,之前坐拥徐州,兵马数万都无法抵挡曹军精锐,如今只靠这大半个汝南郡又能坚持多久呢?”

    刘备听完叹了口气,十分忧虑的反问道:“不死战,又能退去哪里?”

    “何不去荆南一试?”

    “去了荆南,只怕为父此生再也无法撼动曹操了!”

    这是刘备第一次在裴远面前表露心声,至少这一刻他是真把裴远当成儿子看待的。

    虽然委婉,但听的出刘备的雄心绝对不是偏安一隅。

    “实在不行,去投刘景升,到南阳发展!”

    其实裴远是不愿刘备按照书上的轨迹走的,因为那刘表并非真心接纳刘备,只给了一座小城新野根本就是限制刘备的发展,枉费七八年的时间。

    “唉!我已收到公佑(孙乾表字)回信,此时去投荆州只怕不行。”

    原来就在四路齐攻的计划失败之后,刘备就立即让孙乾再去荆州求见刘表,希望对方可以发兵到汝南一起抵抗曹操。

    可刘表依旧以先灭武陵叛军为由婉拒,还说刘备若是兵败可来荆州相投。

    很明显刘表不愿跟曹操正面对抗,也不希望刘备兵强马壮的时候去荆州。

    看来后路只有去荆南一条了,虽然裴远也不想去那里,但是不管与曹操战或不战,这条后路都得提前铺好。

    从汝南去荆南最快的办法是走水路,沿着江夏周边顺流而下可直达长沙。

    想到这里裴远脑里灵光一闪,拜别刘备后他赶忙去找好友徐盛,因为他要先确定一些事情,才好把刚才的想法变成可行的方案。

    “徐兄明日就走?”

    “再留已无意义,刘皇叔志在攻打许昌,恐无暇派兵马去援庐江。”

    徐盛应该也是得知了曹操大军就要到汝南,而刘备军正在全力布防,不可能帮江东军去打黄祖。

    此番他与鲁肃来见刘备却一次也没能深入谈论攻打黄祖一事,看来是白跑一趟了。

    “可否再容一两日,我必会给徐兄一个满意的答复!”

    十天都等了,多等一两天也无妨,只是徐盛十分不看好汝南当前的局势,觉着没必要再让裴远去求刘备。

    裴远却说正因为曹操大军即将压境,这才让双方结盟对付黄祖一事成为可能。

    接着裴远直言问到,如果孙策康复了,他下一个目标会是哪里。

    徐盛毫不避讳的告知,应该是向西,攻下江夏然后是整个荆州。

    因为孙策曾不止一次的当众表态,拿下豫章之后就跟刘表决战,为父报仇。

    裴远又问,既然孙策短时间内没有染指大江以北的想法,为何又派孙权带兵去攻广陵。

    徐盛答只为阻止陈氏一族向南渗透,并非真有攻占广陵的打算。

    一切跟书中记载的一样,孙策应该是采纳了周瑜的‘二分天下’的大计划。

    稳住江东,再图荆州,与中原隔江对峙,待到时机分兵攻占益州,结盟西凉,水陆共进,包夹中原。

    虽然这‘二分天下’的方案是周瑜在赤壁之战后提出的,但裴远相信早在孙策计划攻打江夏为父报仇之时,周瑜就想好了雏形。

    而现在裴远要利用这‘二分天下’计划的漏洞,给刘备找到一个可以暂时退守的良地。

    事实证明四路齐发攻打许昌的计划不可能实现,更令刘备措手不及的是曹操大军似乎没打算回许昌,而是直接剑指汝南。

    双方的各项差距明显,曹操光是在官渡胜利后收编的俘虏就达七八万之众,这一点刘备还是有清楚的认识,他只恨袁绍败的太快,没有足够的时间把汝南打造成铜墙铁壁。

    像古城、项城这样的小城,已被放弃,那里的百姓和物资都在往鮦阳这边调集。

    其实若不是因为裴远和徐庶的多次提醒,刘备也不会做出如此快的反应,很可能跟书上写的一样仓促抵抗最终败逃。

    可即便做出了应对,刘备能守的城池不超过三座,汝南一郡之地而已又没有纵深,坚守不出迟早被困死,正面迎敌兵力和战力又都远逊于曹军,毫无胜算。

    这种情况下刘备不得不考虑徐庶之前的提议了。

    “吾与那刘景升皆是汉室后裔,实在不忍去夺他的地盘,除了荆南之外,元直可还有其他退路?”

    “主公仁义,可荆南四郡早就背叛脱离久矣,主公若是打下刚好可替刘景升除去后患,又怎会是抢他地盘。”

    刘备十分顾及声誉,做啥都得先考虑是否会影响仁义之名,另外荆南对他来说还是有些远了。

    关羽建议道:“不如同意跟江东结盟,趁机夺取江夏!”

    张飞附和道:“俺以为干脆把庐江郡也占了!”

    俩兄弟可谓是说中了他的心思,只是这仁义二字还需立住。

    “不可不可,那江夏黄祖乃是刘景升的爱将,攻打江夏跟打荆南又有何区别!”

    刘备连连摆手,徐庶却说:“我看可行!原本要去荆南就需借道江夏,而那黄祖也非刘表爱将,他长期占据江夏郡,听调不听宣,早就跟刘表貌合神离了。”

    “若果真如此,倒是可以考虑去打黄祖,但是江夏迟早还是要还给刘景升的。”

    刘备依旧觉抢同宗之人的地盘会被天下人嗤笑,影响名声不说,万一惹恼刘表,他可就背腹受敌了。

    就在这时裴远走了进来,开口说道:“可以不说取,只说暂借,待有了合适的地盘便再把江夏还与刘荆州。”

    刘备面露犹豫,心中却惊讶与裴远之高明,一字之差却可保住仁义之名,同时获得后退之路。

    片刻后刘备轻叹一声,“也只好如此了。”

    这一叹无比的无奈,刘备感觉他这一代可能再也无法看到匡扶大汉的那一天了。

    “义父无需忧虑,攻下江夏之后,继续往南可去荆南发展,若是不愿去那,还可以往东寻找更佳合适的去处!”

    裴远的话如同石破天惊,刘备惊叹的问道:“吾儿还有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