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三国一小兵 » 第83章 新的方向

第83章 新的方向

    在跟徐盛的谈话中裴远探得了江东军事的大体方向,也就是周瑜给孙策的制定的‘二分天下’之策。

    不过这个方案存在一个漏洞,或者说没有把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域放在率先攻占的计划中。

    守江必守淮。

    历史证明,凡是只想凭借长江天堑拒守,偏安一隅的政权最后都被北方势力所灭。

    而守淮并非守住淮河,而是指守住江淮间南北通道的重要节点,具体来说就是襄阳,合肥,淮阴三处要地。

    长江绵延几千里,且中下游水量充沛,流速缓慢,对于不擅水军的势力来说还可以说是天险,但一旦北方军队获得水军加持,如降服刘表水军的曹操,则立刻化天堑为通途,可择数千里之任何一处,浮江而渡,如何防备?

    再以长江为依托,顺流而下,粮草,兵马供应不绝,又如何图存?这就为什么襄阳城在时南宋尚能坚守,襄阳城破,则须臾而亡的原因之一。

    但若是能在淮河流域占据要点,震慑周边,身后又有长江流域作为纵深,便能进退可图。

    因为古代南北联系的交通干线有三条。

    东线,由徐州南下,经淮泗口入邗沟,过淮阴、高邮,经广陵渡过长江。

    中线,自开封延鸿沟南下,过淮阳,延颖水入淮河,经淝水,过寿春合肥,从濡须口入长江。

    西线,从洛阳南下,过叶城、南阳,经襄阳入汉江,顺流而下入长江。

    也就是说只要能守住襄阳、合肥、淮阴等地,便可阻挡北军南下,同样大江以南若要反攻中原也需要从这三地进攻。

    三处地域皆是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且又因为水域发达南北要道,所以非常利于农业和经济的发展。

    若能得其一处足可作为刘备军撤离汝南之后新的根据地。

    “江夏往东是庐江,那是孙策的地盘……”徐庶觉着裴远说的往东发展应该不是指江东一带。

    前脚跟人结盟对付黄祖,后脚就去攻打人家的地盘,这撕毁盟约的做法跟刘备的仁义之名相悖,不可能同意。

    而且以刘备目前的实力来看还不如孙策,更何况是要主动进攻,胜算更不大。

    “难道不是江东,而是……”

    跟徐庶猜想的一样,裴远告诉众人等打下江夏后可再去攻占九江郡。

    九江郡属于扬州北,那里原本是袁术的地盘,历史上曹操攻陷此地后忙于跟袁绍开战无暇过问,便以朝廷之名委派严象为扬州刺史前去治理,可是严象上任的路上被孙策截杀。

    后来又派刘馥前去上任,刘馥此人颇有能力,他到任后见寿春城破败,便开始营造新州治合肥,军事上多筑城垒作守护,积聚木石、以草和棕榈叶编织大量草苫、储存数千斛鱼膏等作为作战防御准备。

    民生上加强巡逻,安抚地方武装与百姓,发展生产,兴修水利,颇有功绩,深受百姓爱戴。

    他在任期间江东军不敢来攻,直到刘馥死后,孙权才发动了第一次合肥之战。

    而眼下刘馥才刚上任一个来月,抢占此地易如反掌。

    “合肥城山环水绕,只需加固城防多筑堡垒,就可成为一座坚城,如果城内物资充沛守上一两年也不成问题。以此城为中心或攻占或招降其他县城便可于九江立足。”

    裴远没有一点夸张,历史上孙权六次派兵攻打合肥都未能成功,除了因为曹魏兵强马壮外,更多还是因为这里地形复杂易守难攻。

    裴远接着说道:“九江郡再往东便是广陵郡,那的太守是陈登,跟义父和糜竺先生乃是旧识好友,招其来投可将九江和广陵连成一线,也就有了纵深,之后北上可图徐州其他郡县,往南则可降服江东,若能再得荆州,便有了足够的资本与中原对抗!”

    这一套方案可谓是反向版本的‘二分天下’,周瑜是让坐拥江东的孙策先取荆州,再攻益州形成南北对峙,而裴远的计划是先抢占淮南要地,然后再图江南和荆州。

    徐庶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凶险,说道:“计划虽好,可九江郡依旧没有远离曹操的地盘,而且身后还有一个江东孙策,夹在其中只怕无法长久,难有作为!”

    “所以我也赞同先打江夏,得了江夏之后,九江和广陵就不在是背腹受敌,不但可以随时脱离曹操的威胁,反而还能对江东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

    裴远分析说,曹操大军没有回许昌休整而是从北边直杀汝南,这说明曹军士卒也到了疲惫期,曹操担心回到许昌后很难再调动军队士气。

    所以短期内曹操只要占领了汝南便会立刻下令全军进入休养生息的阶段,而三五年内曹操的主要目标依然是大河以北,袁绍不灭,曹操就没法分心全力对付其他诸侯。

    只要利用这几年时间,好好经营九江广陵一带,并顺着江夏攻取荆南,这纵深也有了,桥头堡也有了,吞并江东再取荆州,霸业可期。

    “妙!此计甚妙啊!”刘备激动的拍手叫好。

    显然裴远的这套大略方针更有说服力,而刘备也非常看好与陈登的再次合作,甚至想着以他在徐州的仁义之名,再加上糜家和陈家的影响力可以重夺徐州。

    而用江夏作为枢纽把九江广陵与荆南连成一体,比徐庶的只夺荆南发展‘徐徐图之’的方案更具有时效性,和反攻中原的可行性。

    “少将军智谋超凡,布局深远,此法远胜于我徐庶佩服!”

    “元直先生谬赞了,我这想法其实也是受你和义父的启发。”

    “少将军何必谦虚,就你刚才所说之言,我料天下没有几個人可以想到。”

    徐庶是真的佩服裴远,上一个叫他自愧不如的还是躬耕南阳的那位好友。

    传闻刘备喜欢用哭来笼络部下,这次裴远亲身体验了一回,“吾得远儿相助,如久旱逢甘霖,若此生再无子嗣,便把基业传与远儿!”

    刘备话是真是假不好说,但那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假不了,裴远也被这气氛感动,忽见关羽面露不悦,立刻惊醒自己一定要分清臣与子的区别。

    虽然挂着义子之名,但其实还是部下。

    “义父乃是天下最仁义之人,洪福齐天,老天爷不会让这样的人无后的,而裴远此生必会尽心尽力效忠义父,为义父排忧解难,助义父匡扶汉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