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三国一小兵 » 第91章 外忧内患

第91章 外忧内患

    刘备退守夏口的消息传到了淮南,糜家兄弟慌了手脚,竟下令寿春的守兵全员集合暂停于城南五里。

    接着他们叫人去喊裴远来商议对策。

    “还请少将军速速领兵去救!”

    糜竺自知统兵不行,便想让裴远带兵前去夏口。

    此刻他对战局没有太清晰的认识,只是担心妹夫的安全,毕竟糜家的复兴全押在了刘备身上。

    “在下以为义父那边暂时没有危险……”

    裴远话未说完,糜竺气的拍案而起,“主公有难,岂能不救?枉费主公收你为义子,竟敢如此!”

    “子仲先生息怒,不是不救,而是根本无需咱们这边出兵。”

    裴远分析说夏口乃是控制大江中段和下游之间的咽喉,可谓是易守难攻,荆州丢了西陵一线,更需要夏口这个据点,所以刘表不会趁火打劫,倒是有可能主动支援刘备。

    而夏口之南就是长沙,有徐庶和张飞在,那里唾手可得,足以成为刘备军的大后方。

    接着裴远又说情报上显示关羽的军队就在安丰,要说距离夏口可比他们这边近多了,关羽都未着急去救,这也佐证了裴远上面的分析,夏口其实并没有太大的险情。

    反倒是淮南没有表面看着那么乐观。

    合肥新得,无论是百姓还是新加入的人员都需要安抚,寿春更是一片荒芜,而城外尚有朱灵、陈兰、雷绪、梅乾等势力蠢蠢欲动。

    他们这支人马只有七千,除了要驻守两城,还要保护刘备家眷,若是贸然派兵去援夏口,很可能到不了那里就被江东军半路吃掉,到那时不但南北相连的方案会失败,就连刘备的家眷也将不保。

    裴远故意提到刘备家眷,希望糜家兄弟可以重视现状。

    糜竺只是不善军事,并非没有大局观,只是因为关心则乱,听完裴远的分析后他和糜芳就都冷静了下来。

    这时糜芳建议道:“不如先派人去联系关将军,听听他的意见,然后再议是否派兵去支援夏口。”

    糜竺叹了口气,“也只好如此了。”

    最终糜家兄弟将城外军队重新调回,而就在第二天寿春城外突然出现一支不明军队,好在裴远之前在两城之外布置了多个暗哨,敌人一出现城内就做好了应对。

    糜芳指挥手下与对方开打,不到一个时辰裴远带兵赶到杀退了那支不明军队。

    而经此一战糜家兄弟更相信了裴远的判断,这淮南果然是危机四伏,远没有表面那么平静。

    合肥有坚城高墙,寿春这边几乎无险可守,为了加强这一带的控制,裴远决定派周仓来此帮忙。

    就当裴远准备带军返回合肥之时,有人来报说关平到了寿春,还带来了主公刘备的口信。

    原来就在三天前刘备的信使假扮渔民,从江上出发去浔阳,然后又到安丰找到了关羽,告知无需派兵去援夏口,他们已跟刘表结成盟友,并得到了长沙郡以北多个县城作为后盾。

    关羽看后喜上眉梢,却又担心糜竺这边听说刘备被困的消息后会乱了阵脚,所以特意派关平前来告知详情。

    另外刘备还在信中建议关羽从安丰向六安发展,因为那里正是合肥以西,刚好可以跟裴远这边合成一片,既能相互支援,也利于将来打通南北通道。

    而关平此来除了告知无需去夏口支援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向糜竺借兵,去打六安。

    还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战略上淮南要比六安更为重要,在未完全控制淮南之前,提前打下六安反而是弊大于利。

    因为只要大战一起,很可能会引起曹营那边的重视,万一增派兵马到合肥,那时裴远他们就会暴露,再也无法悄悄发展。

    这一点在刘备的信上其实是有提及的,可是关羽心太急,觉着自己兵强马壮,想要立刻攻下六安,然后将淮南一并收入他的管辖之下。

    裴远不赞同出兵去助关羽,但又担心会因此得罪他,好在来淮南的这支人马名义上的统帅是糜竺,这個锅还是让他去背吧。

    “义父之前明确说过,只叫咱们在九江郡秘密用兵,不得任意扩大地域引起曹军注意,而关将军的要求又不能置之不问,可是昨日才刚击退了一伙不明来路的敌兵,真不知道还有多少暗中势力在盯着淮南这一片,万一派兵去了六安,咱们这边的防御可就捉襟见肘了。”

    裴远只说难处和危险,是否出兵去助关羽,他只字不提。

    得知刘备是安全的,糜家兄弟也就不急了,考虑问题也变的周祥起来。

    沉思一会糜竺才说:“少将军言之有理,此地危机四伏,我等应以主公之令为先,然而关将军那边也不好回绝,不如就以需要护卫主公家眷为由,只派一千兵马去助关将军即可。”

    裴远只说一切听从糜竺的安排,心中却笑糜竺还真是狡猾,竞也搬出了刘备家眷作为借口。

    一千兵马无伤根本,而且只要行动隐秘应该不会引起曹军对合肥这边的怀疑。又因为是糜竺下令,糜芳亲自带兵前去,就算得罪关羽那也是糜家兄弟的锅。

    可是裴远还是小瞧了糜竺,外表温文尔雅并不代表不会算计。

    糜家兄弟跟随刘备多年,岂会不知关羽的脾气。

    派兵多了,淮南这边有危险,派兵少了,关羽必会记恨。

    而且关平明确告知六安城里有黄祖的一万多精兵,舒县和居巢两地敌兵同样虎视眈眈,希望糜家兄弟可以多派兵马前去相助。

    所以在糜芳临走前糜竺暗中嘱咐,等见着关羽,就说是裴远不让多派兵,若是关羽追问,就告知连占了合肥城也是裴远安排降臣去治理,糜家兄弟只能待在荒废的寿春城。暗示裴远早已越级,控制军队。

    糜芳不解兄长为何要这样,糜竺对其耳语几句,之后糜芳点头同意。

    “此举有失阴德,可为了主公的基业不会落入外人之手,为了糜家的将来,也只好行此卑鄙之事了。”

    糜竺并非小气之人,他也认同裴远在合肥城所做的各项安排都是上上之选,然而正是因为裴远能文能武,本事太过突出他才会更加担心,为了将来能有人可以挟制和制约裴远,糜竺必须要利用这次机会造成关羽与裴远之间的间隙。

    多年后当裴远得知真相的时候,再次想起张飞曾说的一句话,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而最是难防的其实是身边的共事之人。

    谁都有各自的利益,为了利益温文尔雅之人也可能做出卑鄙之事。

    但是强盛往往崩于内部,好人也可能会被逼上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