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召唤隋唐文臣猛将 » 第5章 夜谈

第5章 夜谈

    话说刘璟和宇文成都大街所见所闻后,便回到了府上。

    此时已经入夜,树上的虫子不时间发出声响,似在欢舞着黑夜的降临,水面上流水涌动,好像是鱼儿在嬉戏。正月二十多的日子,半轮圆月似一帆扁舟高挂于浩瀚星空,无数的星星眨着眼,发出恬淡的亮光,与月光一块晒向人间。顿时间水面波光粼粼,地面上,屋顶间,桥梁上,好像都被铺上了一张白毛毯,真是美丽极了。

    刘璟顺着这些景色,径直的疾步走到荥阳王刘仁的院子,又直接到刘仁夫妇的卧房前。

    刘璟上前敲了敲门,问声道:“父王母妃,孩儿有事求见。”

    屋内传来一阵女声,正是刘璟的母亲杨莹回话。“进来吧,璟儿!”

    刘璟推开了门,进了屋。刘仁夫妇的卧房还挺大,足足有三百平这样子,宛如一个大殿。而这还只是一个卧房,还没算院子间其他的亭台楼阁。

    不过此时刘璟也没多想,看见卧房前并没有刘仁的身影,还以为刘仁已经睡了,而床榻在屏风后,自己自然是看不见。便问道:“母妃,怎么不见父王,可是已经睡了?”

    杨莹看着眼前的刘璟,脸上还挂着几滴汗液,不免有些心疼,走到了刘璟跟前,用手帕为他擦了擦汗水,并没有直接回答刘璟的话,柔声道,“你这孩子,什么事啊?这么着急,看你脸上的汗还没干呢!”

    “回母妃的话,孩儿确实有些事情要和父王说下。”

    杨莹看着刘璟,见他一脸正容,有些无奈,笑道:“你这孩子,算了,你父王没睡,正在书房呢,去吧!”

    刘璟大喜,高兴的说道“多谢母妃,容孩儿先和父王谈下事情,待会再来向母妃告罪!孩儿告退。”

    “去吧”“是”

    刘璟徐徐退了下去。闭上了门,刘仁的书房位于卧房右侧,穿过一条长廊便可。汉代以右为尊,这样的布局更显得书房的重要。事实上也是如此,书房是男主人的重要场所,一般不是亲信之人根本都没资格进去一睹。刘仁的书房平常都是由母亲杨莹整理。只有和重要之人谈话,商议事情,刘仁才会请进书房详谈。

    刘璟穿过屹立于池水上的长廊,不时间还有几个侍女走过,长廊每隔几步就挂着灯笼,将长廊照得清清楚楚。

    。。。。。。。。

    此时书房门正打开,只见刘仁还在手执笔墨,奋笔直书,“父王,孩儿有事禀报!”刘璟应声道。

    荥阳王刘仁看见门外的刘璟,有些意外,将那正在写的书简收拾起来,说道:“噢,是璟儿啊,进来吧!”

    “诺”刘璟走进了书房,只见书桌两侧摆放着两书架,书架上布满了书籍。而书桌后也是一个书架,同样布满了书籍,不过这个书架稍微低一些,书架上头贴着一副写着“舍得”二字的字画。

    刚才在来书房的路上,刘璟就在考虑着如何说辞,但千言万语一句话,终归还是应该坦诚相待,不过过程可以稍微缓些,就像温水煮青蛙一般。

    刘璟施了一礼,顿了顿,恭敬地说道:“孩儿参见父王。”

    刘仁见刘璟这般彬彬有礼,高兴的摆了摆手,“坐吧,璟儿,你我父子私底下不用如此繁文缛节!”

    “璟儿,不知你有何事啊?”

    刘璟想了想,“是这样的父王,孩儿今天出门时,看见街上有无数的灾民,而官府却并没有进行赈灾,孩儿深感疑惑,所以特来向父亲求解。”

    刘仁有些意外,看了刘璟一眼,半晌道,“没想到璟儿还会有如此心思。我且问你,璟儿可知这些灾民从何而来?”

    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刘璟既然想说服刘仁开仓放粮,自然是做好好了功课。如果连这浅显的问题都没有搞清楚,他自然是不会前来。

    “回禀父王,中原大旱,河流枯竭,以至于庄稼荒芜,颗粒无收,这些灾民在家乡没有东西吃,有的甚至易子而食。这些灾民自然是从徐州冀州兖州等等这些中原地区而来。”

    自古以来,凡遇到灾荒,饥民往往都是往京城地区逃灾,或许在他们眼里,京城一带充满了希望,他们的朝廷是不会不管他们的死活的。

    刘仁听了刘璟的回答,赞赏道:“不错,这些灾民正是中原一带而来,他们可能或许有百万人之多。你想想,如果荥阳官府赈灾,那附近的,或是更远的灾民,可能都会往荥阳来,单凭一个荥阳城,能供养得起这百万之众吗?”

    “更重要的是,没有朝廷的旨意下来,名不正则言不顺,荥阳城哪里能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呢?”

    听完刘仁的解释,刘璟顿时将先前的一点疑惑一扫而光,虽然前面他前面也差不多是这样想,但他确实还没有肯定。

    不过刘璟不知如果是这样的话,不知刘仁是否还肯同意自己的想法放粮赈灾呢。

    刘璟想了想,片刻沉声道:“父王,如果我们府上放粮稍微赈灾是否可行呢?”

    作为荥阳一带有名的士族,影响力自然是不必多说,而财富方面,荥阳王府良田无数,像酒楼,珠宝阁等等其他的资产也是数不过来,几十年来不知积累了多少钱粮。如果救济这些灾民的话,或许可行。

    不过救济这些灾民又有什么好处呢?圣人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去。救济这些灾民可以,但是要有利益。

    刘仁有些好奇,既然刘璟说要救济这些灾民,或许他心中已有定策,不妨听听他的想法。想到这,刘好奇的问道,“噢,璟儿如此,你可知我们府上虽收成不少,但开支也很多啊。既然你建议我们开仓放粮,那你就要有理由说服我才行啊。”

    “父王,孩儿并不是心发奇想,浪费钱粮,实际上孩儿是经过深思熟虑,才来向父王请求的。”

    说完这话,刘璟转头向四周看了看,又去将书房门关上。移步上前,向刘仁施了一礼,小声说道:“孩儿请父王移步内书房一谈。”

    看见刘璟如此小心姿态,刘仁好奇心更加加重了。他不免有些诧异,这孩子自从晕倒醒来之后,言辞举止似乎和以前不一样,虽说还是以前一样痴迷武艺,但是已经会笼络人心。

    在刘璟和宇文成都一同出府去饮酒前,冯进就向他汇报了刘璟和宇文成都比武的情况。他对宇文成都的武艺惊人感到疑惑,因为先前他并没有印象。更对刘璟张弛有度感到高兴,在输之后没有蛮横,再赢之后没有自满。而且还懂得和宇文成都去喝酒拉进关系。

    所以在刘璟出府和宇文成都喝酒,他并没有阻止,只是派十几名家丁跟随。

    当下,刘人便同意刘璟的请求,他站起身来,“你这孩子,便依你吧。”说罢,便往内书房走去。

    刘璟跟随刘仁身后,片刻间,刘仁坐好在主位上。内书房其实就是在外书房后面,简单的讲,外书房和内书房就是由一块屏风将书房分成两半。不过内书房隔音更好,后面就是一大湖泊,不用担心有人窃听。

    刘璟沉思片刻,说道:“父王,孩儿请求赈灾,有两大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