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召唤隋唐文臣猛将 » 第7章 方略

第7章 方略

    不多时,只见玉樱和一个身穿绿裙的少女抬着一个桌子走来。那绿裙少女不正是玉樱的妹妹玉莲吗。两人翩翩地走进房间内,玉樱两人轻声地说道,好似百雀羚鸟般婉转清脆。“世子,桌子找到了”。

    “嗯,就放到这里吧”,刘璟指着离平时用餐的桌子不远处的地上,“好了,没你们什么事了,你们去休息吧”。

    两人听后,对视一眼,只见玉莲提起勇气上前一步,躬身施了一礼,问道“世子,要不要我们先伺候您沐浴?”

    刘璟到没想到,他闻了闻身上的衣服,一身酒味,忙来忙去的连这番都忘记了,不过,洗了之后确实精神更好些,这两个侍女倒挺机灵的。

    “好吧,麻烦你们了”

    “伺候世子本来就是我们的职责,我去取水。”玉莲接着回答到。

    “我去帮忙”,两人说完便径直出了房间。

    ………

    “世子这个水温合适吗。”玉樱问道。

    躺在浴桶内的刘璟闭着眼,享受着两人的服侍,玉樱不时间用着小手在他背后划过,玉莲则手拿水瓢往浴桶内加水。

    “可以了”,“不过我不是说了吗,以后不用叫我世子了,叫我少爷叫行。”

    玉樱停止了手上的动作,有些惶恐不安,跪了下来,“对不起,我太笨了,老是记不住,少爷”,玉莲看到姐姐请罪了,也在一旁跪着请罪起来。

    “唉,你们起来吧,我不是怪罪你们,只是说一下而已,”刘璟看到眼前窘迫的两女,不由得自责,他只得微笑地对着她们说,“这倒也是,你们都叫了我这么久的世子了,要改口确实难,算了吧,那以后还是叫我世子吧”。

    “是,世子,你要桌子”

    一切又回到从前,两人继续为刘璟沐浴,房间回归平静,过了好一会,玉莲打破了这份宁静。

    “世子,你要那桌子和纸墨是要做什么?”

    刘璟听到后,想了一下,觉得应该开个玩笑缓解下刚才两女心中的不安,于是他笑道,“我啊,觉得一个人不应该只有武艺,还要有才气,这样才能保护你们两个俏滴滴的美女”。

    玉樱和玉莲两人瞬间脸带绯红,低着头,“世子又在说笑了”。

    “哈哈,你们还害羞了。说实话吧,你们可知府外面现在最严重的是什么吗?”

    “世子是说外面的灾民吗?”玉樱思索了一下。

    “哦,确实和这个有关,玉樱你怎么知道的,你们不是一直待在府里吗?”刘璟望向玉樱。

    她的眼睛通透而明亮,如同一泓清泉,又像水汪汪的葡萄,让人百看不厌,她回答道,“我听李婶说的,她说她出府买菜的时候,看见街上有很多人衣衫褴褛躺在地上,听人说是从其他地方来的受难的灾民”。

    “没错,她说的确实不错,所以我父亲决定施以援手,设摊施粥,尽量让这些百姓度过灾祸。”说罢,刘璟叹了口气。

    天灾人祸,受苦受难的还是这些百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可其实往往让百姓走投无路的还是人,还是那些豪强,他们趁着灾年,贱买灾民土地,甚至强取豪夺,而那些官员并不阻止,却是和那些豪强联合起来,共捞好处,朝廷也是如此不加阻止,加入进来共同谋夺百姓,压榨百姓,不知其赋税增加到多少,那以十常侍为首的不知名下有多少土地,有多少财产,朝廷之官位爵位不知卖了多少,这才是祸乱之根。

    玉樱和玉莲对视一眼,玉樱说道,“世子,需要人手帮忙吗,我们俩可以帮忙施粥的。我们也想尽一份力。”

    刘璟想了想,“府内的家丁可以了的,你们两个去也不方便,灾民内或许有些不怀好意之人。”

    “世子,灾民中也有妇孺,我们才好照顾她们,而且我们王府谁敢动我们,而且不是还有世子吗?”

    “这,为什么你俩那么想去啊,妇孺的话其实我也可以让府上的一些健妇去啊,不一定要你们?”刘璟有些疑惑。

    玉樱两人娓娓道来,原来她们是荆州南阳人,母亲在生下她们后,便撒手人寰,靠父亲种植庄稼勉强度日,在他们六岁的时候,父亲也因为常年劳作而去,她们便被叔父领养。可她们的叔父却也只是盯着他家的几亩田产而已,欺负她们年幼,霸占了她们父亲仅留给的土地,还将她们贩卖给了别人,几经周折,最后被荥阳王府收了下来。多年的漂流遭遇,她们更知道其中的艰难困苦。

    她们在那些灾民的身上看到当年自己的影子,所以她们也想向那些灾民伸出援手。

    刘璟叹了口气,“没想到你们当初如此艰难,也难得你们有这份心,好吧,我同意你们去,不过你们得听我的安排,不然就算你们去了我也还是会让你们回来的。”

    玉樱和玉莲两人捂了捂眼泪,立刻跪了下来,感动的说,“谢世子,我们一定听世子的安排”。

    “行了,行了,都起来吧,我不兴这个,你们去擦下脸吧,看眼睛红得,我自己更衣就行了,待会你们再来把这个水收拾下”。

    玉莲有些疑惑,“这怎么可以,我们是世子的侍女,以前不都是我们伺候世子更衣吗?”

    刘璟想了一下,“嗯,那行吧”。

    ………

    “你们先去休息吧,今晚没什么事了”,换完衣服的刘璟对着身旁的两姐妹说道。

    “是,世子”,两姐妹缓缓走出房门,关上门往着自己的房间去了。

    房间再次回归平静,刘璟双腿屈膝躬坐在桌子旁,手执毛笔,桌放着布帛,这便是承载文字的工具。虽然说这个时候已经有了纸,但由于技术没有那么成熟,现在的纸并没有像后世那样白和柔韧,而且价格也比较高。这个时候人们还依然差不多是用竹简,布帛,丝绸写字。

    刘璟心中估计了下,逃到荥阳的灾民差不多有十几万之巨,赈济两个月,等他们开春后,有的遣散回家,有的可以留下作为庄园佃农。这赈济的两个月也是需要不少的粮食。正常成年人一天就要一斤粮,女人,老人和孩子少些,两个月下来怎么也得八万石粮食,算上意外,可能就要十万石粮食。

    不过十万石粮食能收获不菲的劳动力,还有名声,确实不亏。这也是前期的成本,后面那些灾民变为佃农,能够将一些庄园的土地开垦耕种起来,这些粮食不算什么。

    而且,乱世即将到来,人口才是最珍贵的资源,现在自己多获得些劳动力,生产资源也更快。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自己并不知道府上到底有多少存粮,荥阳王积攒了二十几年的物资到底有多少,不过从刘仁就这么答应了,粮食应该是不缺的。

    按照刘璟的打算,他觉得应该将赈济点分开来,人太聚集了,容易闹事,谁知道里面有没有那些野心家在里面轰动愚民闹事。如果聚集在一起,十几万人可不好控制。

    在城门外设八处,城内设四处,也可以分散些到自己家的那些庄园那里,在那里也设一些。

    人手的话,派府上的家丁,健妇的话也应该可以了,就是少了些管治安的,要是那些自己召唤的骁果士兵在就好了。可以不让他们穿铠甲,配些武器也就可以了。

    刘璟回想了一下,不对啊,骁果士兵不是有些就分在了府上吗,那不就好办了吗。

    对,明天先去把那些士兵找到先,再去看下物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