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召唤隋唐文臣猛将 » 第11章 条件

第11章 条件

    “王爷但说无妨,如果在卑职的职权之内,我定会答应。”

    王植这话还有一层深意,如果条件不在他的职权范围之内,那他是不会同意的。

    刘仁笑道:“自然如此。其实这些条件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现在现在先把话说明白了,生得日后再有些事端。”

    “那王爷说吧。”

    “第一,我要求由我荥阳王府的名义,自设赈灾点给灾民赈灾,还有,我会派些家丁去维持治安,官府不得派兵打扰。当然这些赈灾点的粮食都是由我荥阳王府提供的,官府可以另设赈灾点赈灾,不过官府的赈灾点王府不提供粮食。”

    “第二,我并不会完全免费管这些灾民的吃食,赈灾点我只会提供白粥而已,这些百姓要想吃饭或者说吃得更饱的话,那就要付出劳动。我会让这些想吃饭的灾民去修缮王府庄园的水渠、道路,翻新庄园的土地等等,这个官府也不得禁止。”

    “第三,如果有些灾民想在庄园定居下来,官府也不能阻止。我就这三个条件,如果王大人同意的话,那明天王府就可以开始拨粮赈灾了。”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王植自然知道这个道理,前两个条件倒没有什么问题,他可以轻松答应下来。但第三个条件倒是有些棘手,如果荥阳王给那些灾民耕种庄园的土地,又给他们一些实利,那这些灾民可能大部分会成为荥阳王府的佃农,那朝廷就会失去十几万的自耕农。

    这是对朝廷不好的一面。不过王植也不管这个了,天下的世家大族哪个不是这样做,除非朝廷对他们动手,不然就不能说自己。有本事朝廷拨粮过来,自己就不用答应了。不过这是不可能的,朝廷现在都是泥菩萨过河。

    于是王植无奈道,“好吧,王爷的这三个条件卑职可以答应了。”

    “对了,王爷,那贵府的赈灾点选好了吗?如果选好了,卑职回去安排好官府的赈灾点,以免冲突。”

    这倒是个问题,刘仁心中也有了选点,不过他答应了让刘璟安排,他不能言而无信。

    于是刘仁笑道:“王大人,这个好说,下午或者今晚我给你回复。”

    王植理解,毕竟时间比较匆忙,还没有决定好是最正常不过了。

    两人又在书房内聊了一些细节,足足有一个时辰。最后王植告退了。

    “还是非常感谢王爷伸出援手,慷慨解囊,救万民于水火。我会向朝廷禀明王爷的大功的。”

    “圣人云:达则兼济天下,我自然不能袖手旁观。”

    王植点点头,然后说道“那卑职告退了。”

    刘仁点了点了头,将王植送出了书房。“我就不远送了,王大人”

    “若王爷再送卑职,卑职心中就要惶恐不安了”王植笑道。

    刘仁也是不禁笑了,目送着王植渐渐离去,直到见王植在长廊拐角处消失不见了。回到了书房,刘仁喊来了奴仆,吩咐他把刘璟叫来。

    ····················

    半个钟后,奴仆在刘璟的院子找到了刘璟,他原是去仓库去找刘璟,不过刘璟早就看完了仓库回到了自己房中,看看昨晚写的计划哪里还需要完善,他又花了一些功夫检查和完善。奴仆来找,刘璟感觉刘仁应该是要看计划了,于是他便带着计划竹简和奴仆去见刘仁了。

    一炷香后,刘璟出现在了刘仁的书房,他先躬身施一礼,然后将竹简递给了刘仁,然后对着刘仁说道:”父王,这就是我写的计划,可能有些问题,请父王指点。”

    刘仁有些好奇了,这个儿子自从晕倒醒来后,给了他不少的惊喜,于是他打开了竹简,仔细的看了起来,不时地笑着点点头。

    ···············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刘仁看完了竹简的内容,他很是赞叹,对躬坐在一侧的刘璟赞赏到:“不错,我儿这份竹简令父王刮目相看啊!”

    “我看就按你这个来做吧”。

    刘璟既高兴又诧异,他小心翼翼的问道:“父王不需要改动一下吗?”

    “没有问题的,你这个计划很不错,不用改了”。

    刘仁又继续道:“明天就开始赈济灾民吧,待会你去安排一下需要哪些东西,还有那些赈济点的物资也准备好,需要多少人你去安排,我让冯管事帮你”

    “下午先把那些需要的物资先准备好,先前我和王太守谈过了,他已经同意我们的方案,待会我把赈济点跟他说一下,你就放手去干就行了,不懂的方面可以询问冯管事。”

    刘璟倒是没想到刘仁已经和王植有了接触,他也没敢询问刘仁和王植是怎样谈的。不过得到了官府的认可,那就可以放心去做了。

    刘璟赶紧起身躬身行了一礼,“是,孩儿这就去准备。”

    “好,那你先去忙吧”

    刘璟点了点头,然后离开去准备去了,刘仁看了一会,然后拾起笔,拿出一卷未写过的竹简,写了那些赈济点的位置,这是他和王植达成的条件,王府的赈济点必须他安排。

    刘仁叫来刘大,把竹简交给了他,然后又吩咐他几句,让他把竹简交给王植。

    刘大匆匆离去,刘仁这才站起了身,负手在书房内走了几圈,然后谈谈喊道:“冯进”。

    不多时冯进匆匆走了进来,行了一礼。

    刘仁看了他一下,然然说道“我吩咐你几件事…”

    ……………

    刘璟走在长廊上,左思右想,决定先去把人手先确定好吧。他匆匆地往演武场走去。

    冬日里不少地方还是一片积雪,树上挂着艾艾的白雪,好似穿上了一身雪白的衬衫,树枝间还有着几只鸟儿在你一言我一语,好不欢快。

    一缕暖阳穿过云层,照在了枝头,照在了地面,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希望。一些小孩还调皮地把脸蛋朝向天空,红红彤彤的,然后又跑着去和其他的小孩玩起了雪。

    一切都是那么充满生机。此时的演武场正是热火朝天,人声鼎沸。地面上看不见一丝雪,近五百多人在空旷的地上,训练着武艺和队形。有的手持大刀,有的手持长矛,充满了肃杀之气。

    队伍的前面是座高一丈半的高台,大刀队的教头和长矛对的教头都站在上面,大声喊着口令。

    大刀队的教头和长矛队的教头都是刘仁从边塞退伍的军士中请来的,原是并州边军的校尉,长期和匈奴作战过,他们的武艺都是战场上最朴素,也是最凶狠的。

    两人都是荥阳人,大刀队的教练叫做徐庆,比较擅长使一柄大刀,长矛队的教练叫做高定,使得一手好枪法。回到家乡,闲来无事,有几十年不务农业,都生疏了,只能开武馆谋生。不过生意并不好,基本只能勉强度日。

    刘仁发现后,以每年三千石高价聘请他们训练府内的家丁。要知道他们没退伍的时候校尉一职也才两千石。于是两人关闭了武馆,痛快地答应了。

    当然这是三年前才聘请过来的,前面十几年王府并没有这么大规模的家丁,只有一百多人。除了奴仆没有现在那么多以外,更重要的是避开刘宏的关注。

    后来刘宏皇位逐渐稳固后,也不在过多关注刘仁了。刘仁这才开始训练家丁以保卫王府。

    徐庆和高定看见了刘璟,两人大声对着下面的家丁喊道“接着训练,不许停”

    然后小跑下来,对着刘璟单膝跪下,双手合并,大声道“见过世子。”

    刘璟赶紧将二人扶起,然后敬重地说道:“徐教头和高教头都是我的前辈,我刘璟不敢当。”

    其实刘璟和徐庆、高定都认识,前身很喜欢练武,经常一整天都在演武场呆着。

    刘璟还向他们请教过刀法和枪法,两人也可以算得上是刘璟的半个师傅。只不过刘璟更喜欢击剑和射箭,后来并没有再去练刀枪了。

    两人也没有纠结,对视一眼,然后徐庆笑道:“世子今天还是来找宇文成都吗?”

    他们可是知道,昨天刘璟和宇文成都比了两场武,宇文成都在武艺上赢了,在射箭上输了。刘璟不会是想和宇文成都在比一场武艺吧?

    不过这个宇文成都确实厉害,徐庆高定他们都向他单挑过,但都是在宇文成都让了三招后,就被宇文成都一招落败了。从此两人对宇文成都心服口服,军队中永远都是强者为尊。

    徐庆高定他们都不由得暗叹,王府从哪里招募来的怪物,恐怕只有他们并州军中那位才能匹敌了吧。

    刘璟也笑道,“今天不是来找宇文成都比武的,我可不想自讨苦吃。”

    “今天是特地来找你们二位的。想找你们借一样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