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1979种田养家 » 第22章 准备

第22章 准备

    两天后的傍晚,下工后,陈明铁父子也顾不得休,拉着从生产队借的人力车,去了五队。

    蒋大宝早就门前的小路上守着了。

    “爹,明铁,这里,这里。”

    老远看见他们,他是又蹦又跳又是招手的,要不是陈明铁两只手在拉车,他都恨不得把自己眼睛给捂起来了。

    这个姐夫,都三十岁的人了,还是一副长不大的样子。

    不过他又想起,前世的时候,好像姐夫到了六七十岁也还是一副少年心性,只得深深叹了口气。

    焦家陈明铁他们都认识,之前没少来买豆腐,跟蒋大宝家离得不远,中间只隔了六户人家,走过去也就喝几口水的功夫。

    “焦老二,焦老二,在家吗?我们来搬东西了!”

    还没到门口,蒋大宝就开始喊起来。

    焦老头独居多年,不过他的住处可一点不寒碜,比蒋大宝家的房子不知好了多少了。

    虽然只有三间,厨房、堂屋,再加上房间,可人家的屋子的外山墙可是用砖头砌成的。

    相比时下大多数的黄泥墙,不知道好了多少。

    屋子旁边,还另外盖了一间小棚子,那就是焦老头放置石磨的地方了。

    他平时就是在这里做豆腐。

    “大宝哥,你来啦!”

    焦家老二大约有二十三岁的样子,看上去是个精神小伙儿,身上的衣服也很整洁,虽然也有一两个补丁,可比蒋大宝那件破棉袄强多了。

    也不知道,他怎么就跟蒋大宝混到一处了。

    蒋大宝上前就勾住焦家老二的脖子,一副好兄弟的样子,

    “老二,这是我老丈人跟我小舅子。”

    焦老二向陈明铁二人点点头,笑眯眯地说道,

    “大宝哥都跟我们说了,说婶子想学着做豆腐,找不着家伙什儿,正好我家有一套闲着的。

    我想着,反正放在这里还占地方,还不如做个好人,帮大宝哥孝敬孝敬长辈呢!

    正好也能帮我腾腾地方。”

    很是干脆。

    陈明铁自然是谢了又谢,虽然人家这是人家不要的东西,可事实上是他们得了好处,该谢的还是得谢。

    焦家老二一摆手,

    “陈哥,你不用谢我,要谢就谢我大宝哥吧,谁让他是我大哥呢,我从小就跟在他屁股后头转,他教了我不少东西。”

    这话一出,旁边的蒋大宝马上把腰杆挺得直直的,那表现,要多得瑟有多得瑟。

    陈明铁觉得有些好笑,不过,他还是顺着焦家老二的话头,郑重地向蒋大宝道了一声谢。

    把蒋大宝给美得,那尾巴都快翘上天了。

    “大宝,来帮忙抬东西。”

    这时,陈父陈有实开口了。

    蒋大宝那得意的表情一僵,马上狗腿似的弯了弯腰,“好的,爹。”

    做豆腐最不可缺的工具就是石磨了,这个陈明铁肯定要拿上。

    还好焦老头用的一这个石磨并不是像生产队上的那种大石磨,那种太费力气,像李桂芳一个女人,推起来就太吃力了。

    这边的石磨要小一圈,一个人也能推得动。

    不过份量也是不轻,陈明铁跟蒋大宝两人费了些力气才把它抬到车上。

    其实老焦家的人也不是真的败家子,他们舍出来的也只有这台石磨跟一些豆腐模子。

    像那些煮豆浆的工具,盛豆浆的工具,比如锅啊,盆啊,什么的,人家都有用,全都收起来了。

    不过,对于陈明铁来说,这就够了。

    他最想要的就只有这台石磨了。

    那些豆腐模子也不错,如果没有,他们也可以自己做的,可以竹板或者木板自己钉,简单得很。

    半个钟头后,陈家一家人已经围着石磨稀罕上了。

    家里实在没有地方放,只得把石磨先放在屋后的空地上。

    李桂芳看着被七只瓦缸占得满满的那间当成仓库的小棚子,皱眉想了想,对陈父说道,

    “老实,有空你多编些草账吧。”

    然后又对着仓库门前比划了下,

    “这棚子太小了,我想往外扩一扩,以后发豆芽跟做豆腐就都在这个棚子里。

    棚子一定要大一点,我还想在里面支个灶,咱家那只破了洞的大铁锅我已经找人去修了,过两天就能拿回来,用来煮豆浆正好。”

    这两天李桂芳可没闲着,她不仅仅发豆芽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的,而且还从陈明铁的口中套出了豆腐的大概做法和所需要的工具。

    为此,她可是做了不少准备工作。

    那只大铁锅之前破了个大洞,修的话太麻烦,陈明铁就自作主张去重新买了一只。

    破锅就一直扔在角落里吃灰了。

    一听陈明铁说做豆腐的豆浆需要煮,她就想到这口锅了。

    修一下再麻烦再花钱,那也肯定比重新买一口强。

    除了那口大铁锅,还特地找了一块旧蚊账,把没有破洞的地方剪成一块一块的,仔细地清洗干净,还用开水煮过,用来包豆腐用的。

    因为她说了,焦家人不会做豆腐,石磨有可能会弃掉,但铁锅肯定不可能。

    这年头铁锅可不便宜,好些人家一口锅修修补补能用上几十年的。

    还有那纱布,即使老焦头那里有,她也不想用了。

    这完全就是心理作用了,她总觉得不干净,还是自己做的用着放心。

    陈有实听了老伴儿的话,点点头,然后就找了根绳子开始量起尺寸来。

    在房子不够的情况下,搭棚子是最省心省力,也是最省钱的办法。

    如果怕下雨,可以在上面铺一层塑料布,上面再多盖点稻草或是茅草就可以了。

    这样既防风雨,还能保暖。

    “铁子,这石磨也搬回来了,你看什么时候给我们露一手?

    正好也好长时间没吃豆腐了,怪想的。”

    使唤完老伴儿,李桂芳的目光又放到了儿子身上。

    虽然儿子说起来头头是道的,可她还是有点担心,就怕儿子是个空架子,光会嘴巴说,不会做,那就麻烦了。

    他娘的心思,陈明铁明白,他准备好好露一手,让家里开开眼界,

    “娘,您放心,我说了会做就一定会做的。

    今天太晚了,等我明天把石磨支起来。

    后天就做,正好后天英子回来,也让她尝尝我的手艺。

    您就瞧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