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1979种田养家 » 第40章 年前(二)

第40章 年前(二)

    陈明英也是个聪明的姑娘,像她娘,很是能干。

    只要她愿意,什么活儿都是难不倒她的。

    娘儿俩都是动作麻利的人,也就一会会儿的功夫,俩个孩子就已经收拾干净了,也换上了松软的干净尿布。

    也许是感觉到屁股干爽了,两个小家伙舒服地哼哼了两声,哭声也渐渐消失。

    陈明英松了口气,

    “这两个小人你和,身子只有一点点大,这声音可不小,我到在耳朵里都嗡嗡的。”

    她一边说,还一边夸张地揉了揉耳朵。

    然后,脑门就被李桂芳敲了一记,

    “你这丫头,又作怪,小孩子不都这样?”

    教训完女儿,她双手一伸,就把男孩抱到了怀里,“哟,我的乖孙子,快来让我抱一抱!”

    “娘,您这是重男轻女!

    哼,等我哥回来,我要跟他告状!

    哦哦哦,乖小慧,奶奶不疼你姑姑疼,等你长大了,姑给你买花裙子穿!”

    像是跟她娘打对台一样,陈明英弯腰抱起小侄女,把她放在臂弯里轻缓地摇晃着,她突然发现,孩子眼睛睁着大大的,可能是刚刚哭过的原因,两眼水润润的,看着格外的清澈,她不由得惊呼,

    “哇,小慧的眼睛可真大啊,黑黑亮亮的真好看!”

    说实话,她平时很少待在家里,两个孩子出生以后,她都没看到过几次,那仅有的几次,两个孩子都是在睡觉。

    这也难怪,还没有满月的孩子,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睡得好,长得才快。

    “真的吗?快抱来让我看看!”

    旁边大床上的秀兰听了这话,忍不住出声要求。

    作为孩子的妈,秀兰对自家的一双儿女是要多满意有多满意,现在听小姑子这么夸,她那自豪感就不用说了。

    一听嫂子召唤,陈明英屁颠颠地抱着小侄女过来了,然后轻轻地把孩子放到了被子上。

    李桂芳都不用秀兰要求,也跟着把大孙子放到了孙女的旁边。

    然后,三个大人围成一圈,低头看着并排躺在一起的两个小人儿,稀罕个不停。

    “看来还是明英的面子大,这孩子平时连眼睛都懒得睁,就连吃奶的时候,也是闭着眼睛的,我这个当妈都不知道,她这眼睛能睁这么大呢!”

    秀兰看了看女儿,叹了口气说道,仔细听听,里面还带着点酸气。

    陈明英听出来了,她故意傻呵呵的挠了挠头,

    “嫂子,我看小侄女是想睁大眼睛看清楚是谁这么不靠谱,看是哪个人孩子连尿布都不会换,然后等长大了再来笑话我。

    看来啊,这丫头是个聪明的!”

    她这么一说,秀兰心里的那点子酸气早就没了。

    李桂芳听完也笑了,算这丫头脑筋转得快,

    “我孙女当然是个聪明了,我大孙子也聪明,要不然也不会叫小聪跟小慧嘛!”

    陈明英早就想吐槽两个孩子的名字了,现在李桂芳提起,她哪里还忍得住,

    “我哥也真是,自己水平不够就不要逞强嘛,为什么不找个文化人帮着取两个好名字。

    小聪,小慧,这两个名字也太土了,一点都不洋气。”

    小聪和小慧是双胞胎的小名。

    两个孩子的全名分别是陈学聪和陈学慧,他们这一辈正好是学字辈,正合了陈明铁的心意。

    两个孩子的名字就是他起的,聪跟慧这两个字则寄予了他这个父亲对孩子们的期望

    他希望这俩个孩子能够在健康成长的同时,还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

    他自认为要求不高,能跟前世他女儿那样就行。

    当然了,这个想法他只敢存到肚子里。

    这个时候,大家将将好能填饱肚子,送孩子上学也仅限于让孩子们能认识几个字,不做睁眼瞎罢了。

    考大学,读研究生,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对于两个孩子的名字,李桂芳则与女儿持相反的意见,她满意得很,

    “净瞎说,我觉得这两个名字挺好听的,连在一起就是聪慧,多好记!

    你哥可没你说的那么没水平!

    行了,你在这里帮你嫂子看着孩子,我回厨房了,我那边猪蹄才收拾了一半。

    弄好了还得煮中饭,你哥跟你爹去鱼塘了,肯定是要回来吃中饭的,也不知道今年咱家能分多少鱼呢。”

    “好吧!”

    陈明英其实也就是嘴上说说,她心里清楚得很,侄子跟侄女的名字,还轮不着她这个当小姑的做主。

    不过,鱼塘分鱼这事儿倒是可以跟嫂子讨论讨论。

    陈家全家上下都爱吃鱼,就连秀兰这个嫁进门的媳妇也是一样。

    再加上她现在在坐月子,鱼汤可也是下奶汤之一。

    “嫂子,你说小聪跟小慧出生了,咱家现可是七口人了,到分鱼的时候,会不会多分一点呢?”

    “这个,还真不好说,孩子只是才出生,又不会吃鱼,队上的人恐怕不肯。”

    “唉,如果不能多分两人的份子,哪怕多分一份也好啊!我想吃冻鱼了……”

    秀兰:“……”

    此时的陈明铁,正跟好几个大老爷们儿一起,穿着雨裤,分别站立在鱼塘的两侧,趟在齐腰深的水里,拉着一张大网吃力地往前走。

    网里应该有了不少的鱼了,他们一步一步艰难地往前走着,嘴里还喊着号子。

    而河的两岸,围观的人可不少。

    看着这番情景,一个个都兴奋得满脸通红。

    年底鱼塘起鱼,对于生产队的人来说,这可是一件大事情。

    因为这与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因为一直以来,这个鱼塘里的养的鱼,从来都是只分不卖的。

    也就是说,不管收获多少鱼,全都归生产队里面的人所有。

    这算是队上给全体社员们的过年福利。

    其实不光陈家人爱吃鱼,整个生产队的人都爱。

    东林县可是属于鱼米之乡,鱼米之乡的人,哪有不爱吃鱼的呢。

    冬天里,他们喜欢一次性煮上一大锅的红烧鱼,里面放上煮得烂烂的黄豆。

    然后放凉了,汤汁就会结成厚厚的鱼冻。

    这就是他们这个地方的特色菜,冻鱼,名字很俗气,可也是真好吃。

    不管是鱼肉,还是鱼冻都是配粥下饭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