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1979种田养家 » 第86章 有电跟没电,差别大了去了

第86章 有电跟没电,差别大了去了

    这次会议其实内容还挺丰富。

    除了老生常谈的春种准备工作,以及顾亭亮之前所提的熬药汤防治风寒,另外还有一件引人注意的事情。

    那就是,已经明确下来,下个月,这一片就能通上电了。

    队长的话音一落,大家伙全都忍不住了,全都在议论纷纷。

    大家都很高兴。

    可不是嘛,都盼了多久了,年前就在说要通电要通电,可这电线杆子早就树起来了,电线却一直没有拉过来。

    这不,公社领导发话了,一定要在夏播之前,整个公社全部都通上电。

    倒不是说全都是为了百姓们的照明,主要还是为了农业生产。

    至于老百姓家里通不通电,并不强求的。

    因为如果家里想要通上电,那就得花钱。

    不说以后的电费,只材料费。

    公家只会把电送到户外,屋内的电线,电灯,还有开关,这些可全都得由屋主自家掏钱的。

    钱难挣,也就是点个灯的事情,蜡烛,还有煤油灯不也一样点?几十年都这么过来了。

    说真的,愿意在这上面花钱的人,估计不会太多。

    不过,农业生产能用上电的地方就多了。

    首先一条,就是灌溉问题。

    像普通作物还好,对水的用量要求并不大,而这边气候湿润,雨水量充足,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

    可水稻就不同了。

    水稻短短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对水量的要求都是相当高的。

    之前都是用水车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陈明铁记得,在他小时候,水车都是人力推动的。

    一辆水车,至少要四个人一起踩才能踩得动,而且要一直不停歇的踩,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了。

    不过后来有条件了,生产队上多养了几头牛。

    于是就重新建了一座新型的,可以牛拉的大型水车。

    这个水车很大,上面还盖有屋顶,跟座房子似的,不过比一般的房屋可高多了。

    这个屋子,本地人称之为“车房”。

    很高很特别,远远就能看到,差不多都能成为地标了。

    有了牛,人就省力多了,日常只需要一个在那边守着,及时关注牛的状况,让其不要偷懒,另外在牛快要脱力的时候,要及时停下,换其它的牛来顶上。

    所以,车房一直沿用至今,每年夏季灌溉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如今马上要通电了,也就意味着,用了多年的车房即将成为历史。

    “队长,你说这电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啊,还能像水车一样从河里抽水?我怎么觉得有点像在说故事呢!”

    管仓库的赵海泉是一脸的不相信。

    再看别人,同样的,也都是满脸疑问。

    队长朱来寿:……

    他哪里知道啊,大哥不说二哥,大家全都在一个起跑线上。

    这叫“电”的东西,到底是个什么玩意,他也是不懂的。

    之前传达的那些,他全是从大队领导那边学来的。

    陈明铁当然知道电是怎么回事,而且他还知道这电可是个好东西。

    不过,他不准备表露出来,而是装模做样的,学着别人疑惑的样子,跟顾亭亮大眼瞪小小姐。

    不过,内心里,他正在暗自高兴呢。

    之前他的想法错了,之前他总想着刚通电时,电压不稳,还总停电,其实这有电跟没电也没什么差别。

    可现在他才反应过来,有电跟没电,差别大了去了。

    不仅仅灌溉,其实还有很多地方,都是因为有了电,才给他们这些农民省了很多的力气。

    有了电,以后就会有磨面机,有碾米机。

    磨面机是磨面粉的,又快又好,特别省力。

    碾米机更不用说了,稻谷进去,出来的就是白花花的大米,米糠则会自动被吹到一旁,多省事啊。

    另外,以后还会有电动脱粒机。

    这东西虽然没有多年以后的收割机那么好用,可也能省上不少力呢。

    最起码,如果有了脱粒机,割回来的水稻麦子直接就可以脱粒了。

    而不像之前,非得晒得干干的之后,再用碾子慢慢把谷粒跟麦粒碾下来。

    费时又费力气,而且对技术要求还很高,一定要碾得刚刚好,过则会伤害稻谷跟麦子,不足的话,就会脱料不完全,可费事了。

    朱来寿把之前听来的那些话传完了,肚子也没什么货了。

    再加上,他心系家中生病的孙子,于是手一挥,

    “大家没什么事了吧,没什么事的话咱们就先散会……”

    ……

    例会开完只过了两天,生产队的打谷场上就架起了两口大锅,没多久,就飘起了药味。

    哪怕陈明铁他在离得老远的油菜地里锄草,鼻头也萦绕着一股苦涩的味道。

    人家都说药香,可在他看来,药就没有香的,全都是苦的,苦得瘆人的那种。

    上辈子的秀兰,下半辈子就没离开过药,西药、中药轮番上,反正陈明铁是被她喝药的样子整怕了。

    不过,他可没想过不喝。

    即使他感觉自己的身体很好,应该不会生病,不过为了家里的那个小的,他也不敢大意。

    其实他就是想不喝也是不可能的。

    这可是硬性任务。

    姚会计早就拿着花名册,守在了大锅旁边。

    来一个人,他就记一下,人人都不能逃脱。

    除非是像小聪跟小慧这样的奶娃娃。

    秀兰喝药,就相当于他们喝了。

    至于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也不会放过的,等大部分人喝过之后,姚会计还会送药上门。

    这些事情,在前一天的社员大会中都有提的。

    有谁不服从,就扣工分。

    在药汤熬好后,队长朱来寿就敲起了钟,然后他的大嗓门就传遍了田间地头,

    “六队的社员们注意了,六队的社员们注意了,药熬好了,快来喝啦!”

    不过,他嗓门再大,也只有河北面这一侧的人能听到,所以,他还得提着小钟,走那座木桥,去河南侧再喊上几嗓子。

    唉,这队长,当得也够累的。

    不过,因为这,陈明铁又想到了通电的一个好处。

    如果有电的话,再有什么需要通知全队社员的事情,就不用这么费劲了,直接拿只喇叭一喊,保管每个角落都能听到。

    “铁子,去喝药啦!”

    陈有实此时扛着锄头过来了。

    前一天晚上开社员大会,已经先行通知过了,陈明铁懒得再往家跑,早上出门时顺手揣了只小碗在身上。

    看着那些急急忙忙回家拿碗,或是去借碗的人,他心中竟然莫名有些得意。

    只是,这种感觉并没有持续多久。

    一碗苦水下肚,什么得意的感觉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