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让你读瓦尔登湖,你在干嘛 » 第10章 省检之道第七十二页

第10章 省检之道第七十二页

    “我们都聪明,就好像水手或者逃亡的奴隶都会两眼盯着北极星一样。”

    “这些观点对我们一辈子都能用的到。”

    “我们或许不能在一个预定的日期抵达我们的港口,但总能够保持正确的航线。”

    人只要加以引导,便会染上色彩。事情总有迂回的方式解决,但请不要昧了良心。

    “通常情况下的合作非常少,而且还是表面上的;就算有点儿真诚的合作意愿,表面上也看不出来,却有种不言而喻的和谐。”

    虚假的合作,表面仁义;真实的合作,心照不宣。

    讲个小故事:“有两个年轻人打算一起环游世界,其中一个囊空如洗,一路上都得靠在桅杆前和犁耙后干活来维持生计,另一个人则放了张旅行支票在口袋里。他们两人根本不可能长久的结伴或者合作,这一点很容易看出来,因为两人中有一个压根儿不工作。”

    引申出一个观点就是:独自出游的人想什么时候出发就什么时候出发,而结伴出游的人必须等待另一个人做好准备,说不定还要等上好长时间。

    合作办事很有风险,因为我们不确定与我们合作的这个人是神队友还是猪队友,所以现在的常用语是:合作前提。

    在满足某个合作前提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进行表面的合作。

    此时的信任还没建立,等真正的赚回第一笔合作收益,或许才可以进行心照不宣的合作,或者直接分道扬镳。

    “人们都会很现实的说,按照你自己的本性去做吧,不要把成为更有价值的人作为自己的目标,首先得有一颗善心,然后才能做好事。”

    而实际上,说出这种话的人大部分自己碰上需要善心的事,反而开始犹犹豫豫,这时候他们才意识到,发善心是需要损失的,而不只是说句话那么简单。

    认清自己的方式很简单,你能承担多大的损失,这就是你做人的底线,一旦超过这个底线,你会对自己感到陌生。

    “行善发霉变质后的气味是最难闻的,就像人或者神的尸体腐烂后的气味一样。”

    “要是我确信有人要来我家里,特意为我做好事,那我就要赶紧逃命了。”

    “因为我担心这种好事做到我身上后,它的病毒也会渗进我的血液中。”

    “要是这样的话,我倒宁愿人家对我做些坏事,那还来得自然一些。”

    简单来说就是,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我不主动做善事,是因为我和他人的命运是条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我无意引来麻烦事。

    而当我被做善事了,那就代表麻烦已经上门了,有人在干涉你的生活,还需要先讨好你,那你需要付出的是什么呢?这种不肯先说明来由的善心在我看来,还不如给乞丐施舍,他愿意给我找零来得自在。

    “你提供给穷人的帮助必须是他们最需要的,虽然他们正是因为你这个榜样才落到后面的。”

    “如果你给他们的是钱,那你应该陪着他们一起花掉这些钱,千万不要把钱扔给他们就算完事了。”

    “尽管穷人看起来都是脏兮兮的,穿得破烂不堪,言行非常粗鄙,但他们并不见得在过挨饿受冻的日子。”

    “他们不一定都是命运悲惨的,有一部分是因为这个人的个人喜好才导致这种状况的,要是你给他钱,也许他就会去买更多的破烂衣裳。”

    这让我想起一个短视频。

    一个年纪不大的人蹲在路边,身前铺着一张纸壳,上面写着“两天没吃饭,求好心人救助”,有人看了一会,走掉了,等他再回来时,手里提着一袋包子,包子放到纸壳上,那人并没有动,甚至用诧异的眼光看着买包子的人,眼神中甚至还带着嫌弃。最后周围人目送着他提着包子和纸壳走掉了。

    当时我看到就笑了,我能看出来他乞讨的是钱,哪怕只有很少他也会高兴,但当你真的给了他需要的东西后,他就只能离开。

    “一千个人在砍伐罪恶的枝条,而只有一个人在砍伐罪恶的根源,或许这个在穷人身上花费时间和金钱最多的人,正是通过他的这种生活方式制造了更多的贫穷与苦难,如今他想努力补救,却徒劳无功。”

    “就好比一个伪善的奴隶主,拿出奴隶们所创造利润的十分之一,为其他奴隶购买星期天的自由。”

    引申出一个问题:“如果说有这样一件事,它令人可怜,厌恶,那么我们是要满足这件事的表面,让他在你眼前消失,在其他地方重现;还是从根源上解决这件仅凭你个人无法左右的一件事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很而恶心,进而选择第一种,所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这种事。

    但对于某些人,另辟蹊径的想法,他们做出了另一个举动。

    “慈善大概算得上是人类推崇备至的唯一美德。”

    “对于慈善事业应该得到的溢美之词,我并不打算从中减掉点儿什么,我只是要求公平的对待一切用自己的生命和劳动造福人类的人。”

    “在评价人的时候,我并不觉得正直和善良就是一个人的主要价值,它们只是一些必备的枝叶而已。那种枝叶枯萎了,可以制成药茶给病人喝,它的作用极其卑微。”

    “我要的是一个人的花朵和果实,花朵的芳香飘到我这里,成熟果实的馨香在我们的交往中感染着我。他的善行不是片面的、短暂的,而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富裕,对他丝毫无损,却又是他无意识的行为。”

    忘记从哪本书里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乞丐在路边乞讨,旁人厌恶他,恶心他,有时却也怜悯他。后来一个郎中也碰到了他,那时的他很凄惨,在雨夜中瑟瑟发抖,郎中并没有给他钱财,而是告诉他说:“在我家里有很多药渣,我一个人是清理不掉的,你如果愿意帮我清理掉,并保持干净,我可以给你酬劳,虽然只是一顿饭。”

    那时的乞丐心里只想离开冷冰冰的墙角,有饭食当然更好,所以他跟着郎中回到了药铺。

    清理完郎中的药渣后,乞丐擦了擦汗,这时他看到郎中提着饭菜就在门口看他。

    “打扫得不错,这是你的饭,快吃吧!”郎中说道。

    乞丐吃上了饭菜,很平常的饭菜,但他发誓,这是他这几年内吃过的最美味的一顿热饭,在乞丐吃饭的时候,郎中说了一句话:“等雨停下,你便离开吧。”

    雨停后,乞丐走了。

    当他关门的时候,听到郎中说道:“如果下个月你还能过来帮我清理药渣,你还能得到一顿饭的酬劳”。

    乞丐高兴的走了。

    下个月,乞丐来了,这次他比上回精神了很多,清理起药渣也是非常利索,郎中再次兑现了他的诺言。

    等乞丐吃完饭离开时,郎中又说了一句话:“下个月不用来了,我有事出门,但如果等我回来时,你能穿上一件像样的衣服,或许我可能给你一份工作,不过酬金不高。”

    乞丐走了,这次他若有所思。

    等到郎中回来时,特地路过乞丐所在的墙角,但这次,他没看到乞丐。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有人说乞丐可能在郎中家里等着了,最后做了药铺的帮手;也有人说在郎中离开的这段时间乞丐挣了点小钱,不是靠乞讨得来的,而是靠劳作,所以他不乞讨了;还有人说,乞丐只是去了别的地方乞讨,只是看不见而已。

    世间诸般命运便是如此,郎中没有损失什么,但乞丐却有了选择,或时来运转或如同往常,谁又会在意一个乞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