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让你读瓦尔登湖,你在干嘛 » 第9章 省检之道第六十五页

第9章 省检之道第六十五页

    既然卢梭说人即使吃得像动物那般简单,却仍能获得健康和力量,那么来看看他的食谱吧。

    “我的食物基本上都是黑麦、不发酵的印第安玉米粉、土豆、大米、一点点腌肉、糖浆、盐和食用水。”

    卢梭的评价是:用米饭当主食,对于他这个爱好印第安文学的人来说非常合适。

    或许一个人的当前的爱好取决于他食物的原产地也说不定。

    “起初,我在纯印第安玉米粉里加上盐来制作面包、地道的薅糕,我在露天生起火,将他们放在薄木板或者我盖房子时锯下来的木棍上烘烤,只不过经常将它们熏得黑乎乎的,还带着股松木味儿。”

    “在寒冷的日子里,连续的烘烤这种小面包特别有趣,小心的为他们翻身,就像埃及人孵小鸡那样。”

    有一段文字记录了如何制作面包。

    “将你的双手和揉面槽洗净,把粗面粉放进揉面槽,然后慢慢加入水,将面粉揉匀。揉好之后捏成面包的形状,盖上盖子烘烤即可。”

    这段文字描述的相当细致,给人感觉做面包好像也不是什么难事,如果真的这么想,那你就错了。

    至少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发酵,这个词,写这段话的人可没说。

    卢梭的生活简单质朴,和他的认知与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从我现在的视角来看,他的生活太垃圾了,没错,至少现在一碗泡面的味道都要比他所说的烤面包好很多,何况烤面包可能是他的主食。

    之前说到卢梭的小菜地,现在似乎多了些其他的东西。

    “这块土地非常适合种植黑麦和印第安玉米,所以每个新英格兰人都能轻松的产出自己所需要的面包原料,而不必从远方那些价格剧烈波动的市场上获取。”

    我的理解可能有点问题,现在看来卢梭说的应该是新英格兰这个地方,特指康科德城。

    “最后来说说盐吧,这不过是杂货铺里最普通的东西,要想获取它,正好可以将这作为一个去海边转转的机会,或者干脆不用盐,也许我能因此少喝点开水呢。”

    “一些满腹疑虑的人有时会向我提些这样的问题,比如我是不是觉得只吃蔬菜就可以过活,为了马上揭出事物的本质——因为本质就是信念——我习惯于这样答复:只吃木板上的钉子我也能活下去。”

    “如果这样的话他们都听不明白,那么不管我说多少,他们都不会懂。”

    我听明白了一些内容:信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如果有人能读到这本书,看到这里的话,会明白此前两张章的内容有些过于草率,随着卢梭的意志走,就是这样的。

    前一段在说盖房子,下一段就是天南海北,想跟上他的思路很简单,又很难,对于一个要写书的人来说,没有逻辑简直是灾难,但对于那时的卢梭,或许无限的发散联想才是一个正常人的日常。

    信念可以支撑这样的人活的开朗,也可以支撑我这样的人坚强。

    食谱介绍到此为止,或许后面还会提到,但现在,要开始说家具了。

    “我的家具一部分是自己做的,剩下的部分也没花几个钱,所以没有入账。”

    “包括一张床,一张桌子,三把椅子,一面直径为3英寸的镜子,一把火钳,一个壁炉柴架,一个水壶,一盒长柄的平底锅,一个煎锅,一只勺子,一个脸盆,两幅刀叉,三个盘子,一只杯子,一把调羹,一个油罐,一个糖罐,还有一盏涂着日本漆的灯。”

    “顺便提一句,我绝不会花钱去买窗帘,因为除了太阳和月亮,我没必要将别的什么偷窥者挡在窗外,其实我很乐意他们进来瞧瞧。”

    这一段有点浪漫的味道了,只属于单身人的浪漫。一个人一座房子在湖边,白天晒太阳,听鸟叫;晚上赏月亮,听蛐蛐叫,没有什么烦恼,放空身心,全部交予自然,尽心的体会这一刻的宁静。

    城市里没有窗帘总感觉有什么不可名状的视线在观察着你,还谈什么月光与影,除开寂静的夜里,恐怕只能伴随着嘈杂的城市入睡。

    “5年多来,我仅靠自己双手劳动养活自己,我发现,只要一年劳动6个星期,就足以支付我所有的生活开支了。”

    “我的整个冬天和大部分夏天都比较轻松自在,正好用来专心读书。”

    这个至少在现在的人眼里看是非常难办到的,工作6个星期,承担一年的开销啊,在我想象中这样的人一定有,但肯定不是我,除了羡慕与嫉妒,只能无奈之下无视之。

    “我曾经试着做些生意,可我发现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至少得花上10年的功夫,说不定那时候我都赶着去见魔鬼了呢。”

    “因为我偏爱某些事物,且特别看重自由,还因为我肯吃苦,且能做成事,所以我不愿浪费我的时间去赚取华丽的地毯或者别的典雅的家具,去烹饪精美的食物,去修建希腊式或哥特式的房子。”

    “我并不希望任何人因为任何理由去选择像我一样的生活方式,因为在他还没学会怎样过我这种生活的时候,可能我已经采用另一种生活方式了。”

    发展到现在,生意并不难做,难的是怎样能把没人做的生意做好。

    因为崇尚自由,卖身于劳动的人随处可见。

    而卢梭这种生活方式,我认为有很多人已经过上了,他们不怎么使用电子产品,一天的时间全部投入在自然之中、人际之中,而不是寄情于一块长十几厘米,宽几毫米的手机上。

    相信很多人应该幻想过,身为现代知识分子,如果穿越回古时,要如何如何通过脑子里的知识进行创收,而他们大部分人可能没想好的是,回到古代,生存就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问题了。

    而脑内的知识,沉淀了多少年恐怕自己都没有计算过,真的过去了,靠着背古诗和人抢粮食抢生意吗?即便不用抢粮食,做读书人的生意,读书可是要看背景的,只靠瞎想,遐想,回到古时一样是躺在床上继续瞎想。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不说什么重活一世,他们也只是有着三观良好,经验丰富的婴儿罢了,一世的人生经历重活一遍,不争不抢,还当个老实人,成就照样有限。

    自从读了这本书后,我有过深入思想的感慨,有过结合实际的思考,也有过逻辑不通的烦恼,但到现在为止,卢梭的所有话题都是在围绕着命运这一主题。

    最开始的阐述,后来的众多例子,以及现在他自己的生活,都是在提醒读书的人,看过,思考过,要开始行动了,你看,我行动之后变得比之前更好了,6周的工作量能满足一年的开支。

    这总会激发一些人的意识,他们动了,改变了,哪怕没有真的理解命运是什么,只奔着6周一年生活开支来的,那也是一种改变,命运从此刻开始朦胧起来,未来不可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