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让你读瓦尔登湖,你在干嘛 » 第20章 村子第一百六十三页

第20章 村子第一百六十三页

    “每一天,或者每隔一天,我都要去村子里转悠一番,听听那些永远也说不完的闲话,有的是口头传播,有的是各种报纸互相转载的,如果采取顺势疗法小剂量接受,这些闲聊还是比较新鲜的,就像枝叶的瑟瑟作响和青蛙的呱呱鸣叫。”

    村子是卢梭寻找乐趣的地点之一,就像瓦尔登湖边上的森林一样。村子里他喜欢听人聊聊八卦,森林中喜欢听鸟叫蛙鸣。卢梭是个比较懒的人,娱乐活动估计除了种豆子择菜,就是听身边的声音了。

    倾听确实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放松的方式,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

    “我觉得村子就像一个巨大的新闻编辑室,为了支持它,编辑室的一边就像当年政府大街上的雷丁出版公司一样,他们卖干果、葡萄干、盐、玉米粉,或者其他的食品杂货。”

    “对于新闻,不少人的胃口都很大,消化功能也很好,因此他们能够一直纹丝不动的坐在街头,听着那些新闻逐渐沸腾起来。”

    “每次我在村子里四处闲逛的时候,都会看见这些活宝们一排排整齐的坐在石阶上晒太阳。”

    “他们通常都待在屋外,所以有什么风吹草动马上就能听到。”

    村子的大街就是新闻编辑的工作室,大街上的每一个人都是新闻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且他们丝毫不觉得疲惫,每天的娱乐消遣就是找不知道消息的人传递消息,然后享受知晓一切的优越感,参与感。

    “我发现,村中最充满活力的地方是食品杂货店、酒吧、邮局和银行。”

    “为了招揽客人,到处都挂着招牌。有些招牌一下子就抓住了人的胃口,比如某些酒店和食品店;有些则抓住了人的喜好,比如纺织品店和珠宝首饰店;还有些则抓住了人的头发,脚或者衣裙,比如理发店、鞋店或者裁缝店。”

    按照新闻工作室的说法,这些挂着招牌的店像是消息的入口,也就是产生新消息的地方,这里也是让新闻发酵的地方。

    聚集地内没有秘密,或者说都是秘密,人永远都喜欢提前知晓一些情况,同时又喜欢等价交换。

    “每当我在城里待到很晚,准备返回的时候,我的感觉最为惬意。”

    “把外面的一切都捆扎实了,我便带着满脑子的快乐思想退到甲板下,只留下那个外表的我充当舵手。”

    “航行的时候,我坐在船舱的火炉旁,脑子里涌现出许多快乐的思想,无论天气多么恶劣,我也不会觉得苦恼和悲伤。”

    将一天的疲惫打包放在旁边,带着快乐的记忆躲在身体里,回家的时候想着一天的快乐思想,步子迈成什么样根本不去管,然后身体就像装了导航一样自动走到家里,到了开门的那一刻从回忆中醒来,觉得时间过得飞快,怎么回的家完全没有在意,这种感觉相信很多人都体会过。

    确实很惬意。

    “有时,在一个黑漆漆而且潮湿的晚上,我深夜才回到家,我用脚探索着眼睛看不见的路,却一直漫不经心的,像是做梦一样,突然我的手就碰到门闩了,这时我才清醒。我几乎想不起来自己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回来的,我想,大概我的身体即使被灵魂遗弃了,也还是能找到回家的路,就好比手不需要任何帮助,总能摸到嘴巴一样。”

    就是这种感觉。

    “每一个人,无论是睡着了还是心不在焉,都应该在清醒之后,常常看看自己的罗盘所指的方向。千万不要等我们迷路了,或者说我们已经失去这个世界了,才开始发现我们自己,认识我们身处的环境和我们有着各种无穷无尽的关系。”

    于人生来说,我们都是在享受着生活中的快乐,然后身体得过且过的生活着。拿回家举例子,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想着快乐的事情,不思考怎么走,只要有路就跟着走就行。

    卢梭在湖边就建了一栋房子,所以他回家的路就那一条,跟着路走就能到家。

    我们不一样,社会上处处都是路,通向哪里我们不清楚,如果心不在焉的走,必定会走错,走到头了发现没路了,这时候再清醒就晚了。

    一个人享受回家的快乐时光当然惬意,但还请时刻保持清醒,因为我们走的路大多是岔路,在岔路口有很多选择需要我们清醒的去分析判断,此时心不在焉,后果无法想象。

    “我在森林中的第一个夏天就要过去的时候,一天下午,我去村子里的鞋匠那儿取一只鞋子,结果我被抓起来关进了监狱。”

    “不过,第二天我就获释了,还拿到了那只修补过的鞋子。”

    “抓捕我的原因是我不向政府缴税,甚至不承认政府有征税的权利,因为就在这个国家议会的大门口,男人、女人和小孩被当作牲口在买卖。”

    “无论一个人走到哪里,人世间那些肮脏的体制就会跟去哪里,纠缠他,抓捕他,总要迫使他回到他们那个毫无希望的共济会一样的社会里。”

    “除那些代表国家的人外,从没有任何人骚扰过我。”

    体制不完整,再加上没有公信力,只靠着抓捕威胁才能管理人民,这样国家的人民保持清醒才是最大的痛苦,很显然卢梭就是这样的人,或许这样的社会现况是他住进森林的理由之一。

    “除了那张放我稿件的桌子外,我从不上锁,也不闩门,也不在窗户上钉一颗钉子。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我都不锁门,哪怕我要外出好几天也是如此。”

    “然而,我的小屋却比有大队士兵驻守的地方还要受人尊敬。”

    “尽管每一个阶层都有许多人来过瓦尔登湖,可并没有让我觉得有多大的不便,我也没有丢失过什么东西。”

    “我确信,如果每一个人的生活都跟我一样俭朴的话,那么就不会发生盗窃和抢劫了。正因为现在的社会贫富失衡,才会发生这一类事情。”

    书的末尾用中国的一句古话作结: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意思是先生处理政事,哪里用的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着行善,百姓也会想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行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跟着倒了。

    用在这里是反衬,指新英格兰的领导者使用杀戮一般的恶劣手段治理国家,这样的作风导致社会贫富失衡,失去平衡的社会,自然不稳定。

    从一个村子延展到整个国家,能理解到这个层面,我认为卢梭已经很智慧了,可惜他没有发动革命,不然《论语》绝对会成为他的思想指导手册。